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羿射九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了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全文7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讲十个太阳怎样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人类生活十分艰难。第二部分讲羿克服重重困难,射下了九个太阳。第三部分讲大地重现勃勃生机。课文描述羿射日前后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羿的伟大功绩。
单元统整视角下,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之初”,学生在《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三篇课文中探究世界之初的奥秘。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本册的第二单元中已经安排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因此在本课中要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故事里有哪些内容很神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提出了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在本册第七单元中已经进行了学习,学生在《大象的耳朵》一课借助关键句讲故事,在《蜘蛛开店》一课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在《小毛虫》一课借助图文结合的多种提示讲故事,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联结已有学习经验,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教学目标
1.通过字源识字、联系上下文、换偏旁、形声字识字等方法,认识“射、值、艰、熔”等生字,理解“轮换、值日、艰难”等词语,会写“艰、值”。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3.通过朗读,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并交流。
4.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字,初识“射日”之神奇
1.揭题认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羿射九日》。(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认读题目中的“羿”和“射”)。
2.观看图片。出示羿的图片,教师简介羿。 3.质疑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
生:羿为什么要射九日 羿是怎样射九日的
4.教师引导。
神话故事是人们你讲给我听,我讲给他听,用这种方式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神话故事《羿射九日》,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也要学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争取做一个神话故事的传承人。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和老师布置给你们的任务,走进课文,用心学习这个神话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射日”之神奇
1.默读课文。
要求:不要指读,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并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这个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
射日 值日 熔化 艰难 神箭手 裂开乱窜 炎热 庄稼 滋润 奔腾
(1)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艰、箭、窜”的音节,这三个生字都是三拼音节的前鼻音。提醒学生注意“腾”是后鼻音。
(2)开火车读,齐读。
3.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
指名交流:7个自然段。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过着艰难的日子。
经过:羿射下九个太阳。
结果:大地重现生机。
三、精读课文,品悟“射日”之神奇
1.默读课文。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思考,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交流互动。指名交流。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羿为什么要射日 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
(2)指名交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句子,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
出示: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①朗读句子。
②看到“光明”和“温暖”这两个词语,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的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出示: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
①指导朗读。
②抓住“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和“一齐跑了出来”体会故事的神奇。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这十个太阳像什么
学生齐读——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炙烤”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词语中的汉字都带有“火”,表明这个词语的意思就跟火有关,意思就是在火上烤,所以把十个太阳比喻成十个大火球。
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日子会怎么样 (日子非常艰难)
出示: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①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边自读句子边观察插图,想象人们日子艰难的情景。
②教师引读:禾苗被——(生)晒枯了,土地被——(生)烤焦了,江河里的水——(生)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生)熔化了。除了课文中描写的这些苦难现象外,大地上还会出现哪些苦难的景象呢 如果人类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还能生存吗 (指名交流)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羿是怎么射日的 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故事内容的神奇。
(2)指名交流,出示课文插图和句子,体会羿的精神品质和故事内容的神奇。
出示:他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
①从“翻过、蹚过、来到”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羿一路上的艰辛,羿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勇士)
②羿是怎么射日的 观察课文插图,谁来表演一下 (借助“登上、搭上、拉开”这些词语进行表演,体会羿的品质)
③教师指导朗读。
出示:他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
①从“九十九”这个数字和“一口气”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3)体会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的原因。羿把十个太阳都射下了吗 为什么他要留下最后一个太阳 (指名交流)
出示: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个太阳害怕极了 (慌慌张张)朗读这个句子。②仿写句子:小明_______,______跑进了家里。
出示: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
①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没有太阳的场景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没有了太阳,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有办法活下去
②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因为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一定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供生物和人类呼吸利用,太阳光还可以杀菌,抑制细菌的生长。古代人并不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对自然界的一些疑惑只能通过想象来解释。所以,我们的祖先才会想象出这样的神话故事
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后,大地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词语。
指名交流。
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大地的勃勃生机
教师引读。
四、复述故事,升华“射日”之神奇
1.试讲故事。这篇神话故事已经学习完了,你能不能做一个神话故事的传承人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试讲一下,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格里的出示内容(出示课文后的表格)
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一些动作,这样就可以增加讲解的效果,吸引听众。
2.小组里练习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故事。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8个生字的字形结构,给它们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示范书写指导。“觉、类、炎、害”属于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这几个生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觉”上部中点居中,下部的“见”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上;“类”上窄下宽,上部的“米”捺变点,下部的“大”横稍长;“炎”上窄下宽,上部末笔为点,下部为长捺;“害”上宽下窄,下部第三笔横长,第四笔的竖居中。“值、艰、此”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换一换、减一减的方法识记这3个生字,“值、艰”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值”末横长,“艰”最后一笔是长捺;“此”写的时候左右等宽,左边的“止”第四笔变提,右边的第二笔为竖弯钩。“弓”是独体字,第一笔横折的折短且向下倾,第三笔是竖折折钩。
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书写时的坐姿和握笔手势。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并进行评价。
六、布置作业,拓展“射日”之神奇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羿不怕艰难困苦,一心为民着想的大无畏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值得同学们学习,同时也是神话故事所蕴含的精神意蕴,需要同学们在读神话故事的时候用心体会,用心发现,才能读出神话故事的价值。课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并让他们对你进行评价,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一至两个神话故事自主阅读,边读边用心体会神话故事的精神意蕴,然后在班级的“神话故事讲演会”上进行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