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学适应性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 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温州高三上改编)细胞是由物质组成的。下列关于活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含有磷脂分子
B.都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C.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D.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都会导致变性
2.(2024南开高三下改编)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都存在着“抑制”现象,下列有关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期
B.施用高于最适浓度的生长素后,其抑制生长作用增强
C.资源有限条件下,种内竞争加剧会抑制种群增长
D.选择培养基可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
3.(2024江西高三改编)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先将斐林试剂液甲液加入待测样液,摇匀后再加斐林试剂乙液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根尖解离后用甲紫溶液染色,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制作装片
D 制备酵母菌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先调节pH,再高压蒸汽灭菌,最后倒平板
A.A B.B C.C D.D
4.(2024黑龙江高三模拟)五味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图为五味子的无性繁殖育苗方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需添加适量植物激素以调节细胞的发育方向
B.宜选择分化程度高的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处理
C.外植体接种时要注意插入方向且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该方法可培育出脱毒植株以提高五味子的品质和产量
5.(2024宜春高三适应性)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形成细胞①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B.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显示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C.通过细胞③判断该动物为雌性个体
D.与细胞③来自于同一卵原细胞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
6.(2024北京东城一模)西北牡丹在白色花瓣基部呈现色斑,极具观赏价值。研究发现,紫色色斑内会积累花色素苷。PrF3H基因控制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合成。如图,分别提取花瓣紫色和白色部位的DNA,经不同处理后PCR扩增PrF3H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花瓣紫色与白色部位PrF3H基因的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B.白色部位Pr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于紫色部位
C.Pr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有利于花色素苷合成
D.启动子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说明性状并非由基因控制
7.(2023聊城高三上期末)群聚有利于种群的最适增长和存活。群聚的程度,像整体密度一样,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小时,个体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B.根据阿利氏规律,对于野生濒危物种,要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
C.集群生活的动物处于最适种群密度时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一般是猛烈的,如寒潮
8.(2024河南济洛三模)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琳·考里科与德鲁·韦斯曼两位科学家,表彰其“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开发有效的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成为可能”。mRNA疫苗的免疫应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人体会引起免疫反应,这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B.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也能激发细胞免疫
C.注射mRNA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与该mRNA特异性识别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mRNA疫苗只需一次注射便可在人体内稳定存在,并长期发挥作用
9.(2024绍兴高三下适应性)下图为某地一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甲、乙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丙、丁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丙湖泊和丁湖泊中鳉鱼的体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湖中所有锵鱼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甲、乙两湖中的a、b鳉鱼属于两个物种
C.c、d鳉鱼交配生育的子代之间存在性状差异体现出物种多样性
D.丙、丁湖泊中鳉鱼体色的变化是两湖环境选择的结果
10.(原创)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具有自身的基因组和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已知D1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的重要蛋白,由叶绿体内的基因psbA控制合成。高温或强光会造成叶绿体内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对D1造成破坏,还会显著抑制psbA mRNA的翻译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含有DNA,也存在核糖体,可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
B.高温下D1蛋白受损,会使光反应合成的ATP和NADPH减少
C.叶绿体内活性氧大量积累,D1蛋白受损后无法及时得到更新
D.活性氧通过影响碱基A、T间的配对,抑制psbA mRNA的翻译
11.(2024自贡一模)丁桂儿脐贴可利用透皮给药法(肚脐处皮肤贴敷12小时)辅助治疗小儿腹泻腹痛。如图所示,贴剂中的丁香酚经扩散最终进入胃壁细胞,刺激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香酚进入细胞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B.胃壁细胞向胃腔排出H+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胃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可通过胞吐作用进入胃液
D.此法具有减少给药频率、避免儿童服药困难等优点
12.(2024辽宁二模)利用拟南芥及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检测固体培养基B接收的生长素含量能够验证实验1: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通过检测固体培养基B接收的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含量能够验证实验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一种植物激素)会抑制侧枝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下列有关两组实验设计及思路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1的自变量是拟南芥茎切断的放置方向,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去除拟南芥茎切段的侧枝
B.实验1实验组拟南芥茎切断放置时,应将形态学上端朝向固体培养基B
C.实验2对照组和实验组固体培养基A中都应添加生长素,模拟顶芽
D.实验2实验组需要用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侧枝,对照组不需要用14C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侧枝
13.(2024南昌一模)耐饥性是指动物在面对食物短缺时的适应能力。为有效防治鼠害,研究者以黑线姬鼠进行了耐饥性实验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平均耐饥时间(h)/组别 甲组:断水断粮 乙组:给水断粮 丙组:断水给粮
10℃ 37.6 53.5 103.8
20℃ 92.9 105.1 175.1
A.为控制单因子变量给粮过程中不能有水掺入
B.黑线姬鼠对食物的依赖性小于对水的依赖性
C.黑线姬鼠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耐饥性更强
D.进行鼠害防治工作还需了解黑线姬鼠的生态位
14.(2024黑龙江三模)人饮酒后会减少多巴胺的释放,并促进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引起神经麻痹。其中GABA是一种会促进Cl 内流的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GABA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GABA进入突触后膜,使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降低,神经元发生抑制
C.多巴胺、GABA等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回收或降解
D.酒后不能驾驶的原因之一是GABA使神经系统的反应变慢
15.(2024柳州三模)甜玉米由于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较高,甜味浓郁,并携带玉米特有的香味,而深受消费者喜欢。研究发现甜玉米中蔗糖含量受3对等位基因调控,其中基因D(d)、H(h)完全连锁(不发生互换),而基因Sh(sh)与它们相互独立遗传。调控过程如图所示,若酶甲活性正常,酶乙失活,则产生超级甜玉米;若两种酶活性都正常,则产生普通甜玉米。现有3个纯合品系DDHHshsh(品系1)、DDhhShSh(品系2)和ddHHShSh(品系3),期望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超级甜纯合品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上,超级甜玉米的基因型有5种,其中纯合品系的基因型有3种
B.突变得到的基因Sh所控制合成的酶甲结构改变,进而影响酶甲的催化效率
C.品系1和品系2杂交得到的F1,F1自交,理论上F2中普通甜玉米个体占3/16
D.品系2和品系3杂交得到的F1,F1自交,理论上F2超级甜玉米中纯合品系占1/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2024合肥一模改编)(10分)玉米籽粒形成期,叶片光合速率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为探究高温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籽粒形成期的玉米植株随机分为高温组(37℃)和常温组(31℃),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据表分析相关问题。
注:①气孔导度:气孔的张开程度;②CAT:抗氧化酶,可消除细胞中各种氧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物,减少细胞中的自由基的含量。
(1)某同学认为高温组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所需CO2减少,进而限制了暗反应,降低了光合速率。据表分析他的观点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对两组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据图可知,高温条件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是
。
(3)综合以上结果,解释高温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4新疆高三适应性改编)(12分)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用方式,但对牧草会造成一定的生物胁迫。面对生存压力,牧草会启动耐牧(调配初级代谢产物修复损伤补偿生长)和避牧(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诱导化学防御)两种防御机制。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沙漠化,同时也会促使草原的优势物种由草本植物转变为灌木植物而出现灌丛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来看,食草动物属于_______________,其啃食胁迫会诱导牧草产生大量单宁等次级代谢产物并储存在叶片,这属于 防御。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 的结果。
(2)研究表明,大量灌丛化会导致草本植物减少和鸟类增多,原因是 。灌丛与周围草地比,产生的枯枝落叶更多,但土壤中的腐殖质却更少,从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在对沙漠化的草原修复初期,有人提出暂时保留灌丛有利于恢复草原生态,你认为提出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
18.(2024黑龙江模拟)(13分)大鼠在受到伤害刺激(如寒冷)的状态下,会出现应对环境变化而确保生存的保护性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鼠在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__________等激素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等保护性反应。在该过程中,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
(2)受到寒冷刺激后的大鼠血浆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轴进行的。
(3)皮质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大鼠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为验证肾上腺皮质通过产生糖皮质激素来增强大鼠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某兴趣小组用肾上腺皮质摘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选择大鼠为实验材料,以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作为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的监测指标。
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B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
第二步 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星期,待手术恢复。
第三步 将两组大鼠同时投入盛有冰水的面盆中,记录各组大鼠在水中的游泳时间,各鼠开始下沉时立即捞出,并计算平均时间。
第四步 捞出大鼠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实验:对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重复步骤②③。
第五步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预期实验结果为:
①第一次实验A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__________B组,第二次实验A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__________B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4南昌一模)(11分)研究人员在簇生稻和粳稻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鉴定和相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分析发现,突变体pgl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70.8%、0.5%和72.0%,则纸层析得到的色素带中
(颜色)条带明显变窄。
(2)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分析,浅绿叶突变体pgl受 控制。
(3)用X射线处理粳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该结果表明浅绿叶突变体y45基因与突变体pgl基因为 基因。将F1与F2中浅绿叶水稻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
(4)叶绿素加氧酶基因M能够调控叶绿素b的合成,该酶缺失或失活都会影响叶绿素b的合成。为确定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是否为基因M,科学家通过PCR技术扩增突变体pgl与野生型的基因M并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gl基因M编码区中的模板链碱基发生了 (具体变化),造成叶绿素加氧酶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赖氨酸,从而导致叶绿素加氧酶失活,该实验结果证明基因M (填“是”或“不是”)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密码子:谷氨酸——GAA、GAG;赖氨酸——AAA、AAG)
20.(2024沈阳二模改编)(14分)酸菜是白菜等经腌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发酵过程中常因霉菌等大量繁殖导致酸菜腐败发臭。科研人员从酸菜中分离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乳酸菌用于发酵,能将白菜腌制成口感好、保质期长的酸菜。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乳酸菌菌种,需要从市售保质期__________(填“较长”或“较短”)的酸菜中进行筛选。
(2)通常可利用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筛选乳酸菌所用的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产生溶钙圈。接种培养后,选择有溶钙圈的菌落,并采用__________法获得由单个乳酸菌繁殖形成的单菌落。
(3)筛选出的乳酸菌能分泌一种新型的细菌素(多肽),因而具高效抑菌活性。研究人员从该种乳酸菌中提取细菌素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高效表达细菌素的工程菌。
①下面是细菌素基因及其基因表达载体的示意图。利用PCR技术扩增细菌素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_____。若以细菌素基因的甲链为转录的模板链,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在与甲链结合的引物5′端添加__________(填“BamHI”或“NdeI”)的识别序列。
②转化后提取受体细胞中的DNA,并利用①中所选引物进行扩增,并以无菌水做对照,再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
注:电泳图谱中1号为DNA标准样
2号PCR的模板是“未转化”的受体菌DNA
3号PCR的模板是“已转化”的受体菌DNA
4号对应的PCR体系未加模板DNA
设置4号的目的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电泳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进一步通过检测与鉴定最终获得了高效表达细菌素的工程菌。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学适应性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B
5.A
6.B
7.C
8.B
9.C
10.D
11.B
12.D
【详解】A、实验1的自变量是拟南芥茎切断的放置方向,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去除拟南芥切断的侧枝,排除侧枝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
B、实验1实验组拟南芥茎切断放置时,应将形态学上端朝向固体培养基B,B正确;
C、实验2对照组和实验组固体培养基A中都应添加生长素,模拟顶芽,C正确;
D、实验2的自变量为是否有GR24,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需要用14C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侧枝,D错误。
13.B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的温度以及耐饥性的处理方式(断水断粮、给水断粮、断水给粮),为控制单因子变量,给粮过程中不能有水掺入,A正确;
B、表中信息显示: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乙组黑线姬鼠的耐饥时间大于甲组、小于丙组,说明黑线姬鼠对食物的依赖性大于对水的依赖性,B错误;
C、与温度为10℃的环境相比,在温度为20℃的环境中,各组黑线姬鼠的耐饥时间均较高,说明黑线姬鼠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耐饥性更强,C正确;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进行鼠害防治工作还需了解黑线姬鼠的生态位,D正确。
14.B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GABA等神经递质是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的,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A正确;
B、GABA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实现信息传递,即GABA作为神经递质不会进入突触后膜,且GABA作为抑制性递质会使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变大,B错误;
C、多巴胺、GABA等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回收或降解,可以实现神经调节的精准调控,C正确;
D、人饮酒后会减少多巴胺的释放,并促进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引起神经麻痹,即酒后不能驾驶的原因之一是GABA使神经系统的反应变慢,D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A、理论上超级甜玉米的基因型有5种。其中纯合品系有DDhhshsh、ddHHshsh、ddhhshsh三种,A正确;
B、基因Sh突变后,控制合成的酶甲结构改变,会影响酶甲的催化效率,B正确;
C、DDHHshsh(品系1)与DDhhShSh(品系2)杂交,F1基因型为DDHhShsh,F1自交,F2中,DDH_Sh_:DDH_shsh:DDhhSh_:DDhhshsh=9:3:3:1,其中普通甜玉米D_H_shsh占了3/16,C正确;
D、DDhhShSh(品系2)和ddHHShSh(品系3)杂交,F1基因型为DdHhShSh,F1自交,F2中,D_H_ShSh:D_h_ShSh:ddH_ShSh:ddhhShSh=9:3:3:1,其中超级甜玉米中纯合品系比例为0,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10分,除特别标明,每空2分)
【答案】
(1)不合理(1分) 高温组胞间CO2浓度高于常温组
(2)高温处理加速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处理时间越长降幅越大
(3)①玉米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吸收的光能减少,影响光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
②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自由基含量增加,破坏类囊体膜结构,光反应转化的光能/吸收的光能降低。(自由基1分,膜结构1分,比值1分,共3分)
【详解】
(1)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据表分析可知,高温组胞间CO2浓度高于常温组,故某同学认为高温组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所需CO2减少,进而限制了暗反应,该观点是不合理的。
(3)叶绿素可吸收光能,参与光反应过程,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且CAT是抗氧化酶,可消除细胞中各种氧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物,减少细胞中的自由基的含量,综合以上结果,高温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玉米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吸收的光能减少,影响光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自由基含量增加,破坏类囊体膜结构,光反应转化的光能/吸收的光能降低。
17.(12分,每空2分)
【答案】
(1)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避牧 协同进化
(2)灌木比草本高大(和根系发达),在与草本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灌木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灌丛下方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更多,加快了腐殖质的分解
(3)在对草原修复初期,灌丛的存在可起到保水和防止土壤荒漠化的作用
【详解】(1)分析题意,避牧防御是指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诱导化学防御,食草动物啃食胁迫会诱导牧草产生大量单宁等次级代谢产物并储存在叶片,这属于避牧防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协同进化的结果。
(2)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分析题意,灌木高大(和根系发达),在与草本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灌木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大量灌丛化会导致草本植物减少和鸟类增多;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灌丛下方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更多,加快了腐殖质的分解,故灌丛与周围草地比,产生的枯枝落叶更多,但土壤中的腐殖质却更少。
(3)在对草原修复初期,灌丛的存在可起到保水和防止土壤荒漠化的作用,故暂时保留灌丛有利于恢复草原生态。
18.(13分,除特别标明,每空2分)
【答案】
(1)肾上腺素(1分) 传出神经(1分)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1分)
(3)摘除肾上腺皮质 进行手术,不摘除肾上腺皮质 (适量的)糖皮质激素
①小于(1分) 等于(1分)
②A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第二次实验大于第一次实验,B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两次相比,无明显变化
【详解】
(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肾上腺皮质通过产生糖皮质激素来增强大鼠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肾上腺皮质的有无,因变量是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自变量的控制是通过肾上腺皮质摘除法实现的。实验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组、编号: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实验组)的处理是摘除肾上腺皮质,B组(对照组)的处理是进行手术,不摘除肾上腺皮质,其目的是排除手术本身的影响。
第二步: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星期,待手术恢复。
第三步:将两组大鼠同时投入盛有冰水的面盆中(寒冷刺激),记录各组大鼠在水中的游泳时间,各鼠开始下沉时立即捞出,并计算平均时间(该数据为因变量的相关指标,作为对照的数据)。
第四步:捞出大鼠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实验:对A组大鼠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重复步骤②③。
由于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则支持上述验证结论的实验结果为:
①第一次实验A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小于B组(说明糖皮质激素缺乏对寒冷刺激的耐受力下降,因此A组大鼠表现出游泳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 ),第二次实验A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等于B组;
②A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第二次实验大于第一次实验(A组补充糖皮质激素后,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有所延长),B组大鼠在水中游泳的平均时间两次相比,无明显变化。
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
(1)黄绿色
(2)一对隐性基因
(3)(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绿叶:浅绿叶=11:17
(4)碱基C替换成碱基T 是(1分)
【详解】(1)突变体pgl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70.8%、0.5%和72.0%,叶绿素b的含量最少,这表明浅绿叶突变体pgl为叶绿素b缺失型。
(2)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1自交,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说明浅绿叶突变体pgl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突变体y45为浅绿叶,突变体pgl为浅绿叶,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浅绿叶为隐性,有任意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F2中绿叶:浅绿叶=723:564=9:7,为9:3:3:1的变式,所以该叶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突变体y45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pgl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F2中浅绿叶的基因型为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abb,AaBb可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1:1:1:1;而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2:2:3,子代基因型为2AABb(绿叶):2AAbb(浅绿叶):2AaBb(绿叶):2Aabb(浅绿叶):2AaBB(绿叶):2AaBb(绿叶):2aaBB(浅绿叶):2aaBb(浅绿叶):3AaBb(绿叶):3Aabb(浅绿叶):3aaBb(浅绿叶):3aabb(浅绿叶),故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11:17。
(4)由题可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GAG,所对应的DNA序列为CTT、CTC,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AAG,所对应的DNA序列为TTT、TTC,故突变体pgl基因M编码区中的模板链碱基发生了碱基C替换成碱基T造成叶绿素加氧酶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赖氨酸,从而导致叶绿素加氧酶失活,该实验结果证明基因M是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
20.(14分,每空2分)
【答案】
(1)较长
(2)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 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
(3)①引物2和引物3(完整才给分) BamHI
②判断 PCR反应体系是否受到污染/排除 PCR反应体系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排除外源DNA的污染 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
【详解】
(3)①引物需要与模板链的3'端结合,保证子链从5'向3'延伸,DNA分子中-OH端是3'端,故利用PCR技术扩增细菌素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引物2和引物3;据图可知,细菌素基因的启动子靠近BamHI酶切位点,其转录时方向是从启动子到终止子,故若以细菌素基因的甲链为转录的模板链,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在与甲链结合的引物5′端添加BamHI的识别序列。
②4号对应的PCR体系未加模板DNA,该反应体系中设置4号的目的是判断 PCR反应体系是否受到污染(“排除 PCR反应体系对实验结果的干 扰”、“排除外源DNA的污染”);据电泳结果可知,只有3号有相应的条带,而2号和4号均没有,3号PCR的模板是“已转化”的受体菌DNA,则可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