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主题 看一看(一)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朋友学生的合作意识。
【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能初步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合作、集体交流,会直观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的方式自己去创造。检验目标3、4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 本节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为观察背景,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第一个问题是直观感知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的结果不同;第二个问题是站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面的数量不同;第三个问题是分辨不同的位置所对应不同的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获得观察物体的一些经验,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本节课要继续发展观察物体的经验:一是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二是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三是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复习以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引入:拿出准备好的玩具小熊,问:同学们来试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小熊,你会发现什么? 生1: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熊,会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小熊的形状是不同的。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认真听讲,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可以自己举出生活中的物体,认真观察,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活动1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玩具小熊,独立思考并相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在活动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观察结果不一样?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把探索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导不同方向对应不同结果。环节二:自主探索(指向目标2)活动二:观察长方体。 学生三个三个一组分别坐在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不同位置。 小组学生边观察边交流。 从左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从右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从正面看呢……. 反馈汇报(课件出示) 笑笑、淘气和妙想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盒子图,连一连。 让学生说说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还可以从上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观察。 小结: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图形。教师活动2 1、出示情景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2、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那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3、提问: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活动意图说明:在观察的操作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每个小朋友具体的观察位置,分别是站在箱子左边观察,站在箱子后边的椅子上观察,站在右前方对着箱子的一个角观察。环节三:合作探究(指向目标2)活动三:观察小熊图。 请同学拿出小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小熊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画看到的小熊形状。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小熊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地画出来。(小组活动) 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为什么小熊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小结: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形状也不同。 活动四:请学生交换座位,再观察,说说自己在新座位上所看到的小熊形状。 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 师:说得有理有据,很好。那么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先想一想,再亲自看一看。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 师: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生: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先想一想,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再看一看。(出示教材第13页第二幅情境图)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在小组内进行观察,验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奇思看到的熊的嘴巴应该在左边,所以第三幅图是奇思看到的。 淘气看到的图形应该和奇思看到的是反着的,也就是说淘气看到的熊的嘴巴应该在右边,所以第四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妙想坐在熊的前面,应该能看到熊的眼睛、嘴巴和鼻子,所以第一幅图是妙想看到的。 笑笑坐在熊的后面,应该看到的是熊的背部,所以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 教师活动3 1、引导学生观察小熊,提问: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把事先制作的投票箱放在讲台上,谁能想象看到四个面的就请他上台演示,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观察能看到四个面?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能看到四个面的想象是错误的,由此得出: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 3、教师指出,通过想象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4、提问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活动意图说明: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亲自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到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有条理的思维的良好习惯和数学素养。环节四: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 随堂小练 (1.想一想,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展开空间想象,判断图形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 2.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展开空间想象,判断图形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 2、归纳概括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教师活动4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和同伴进行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判断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说一说还有哪些收获?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作业设计】 1、P14:2、3、4题,完成在书上。 2、在学校找一个固定物体,从不同方向去观察。
【板书设计】 看 一 看 (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学习 内容 《看一看(一)》
学习 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2.我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我能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学习 资源 PPT、导学单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我的学习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连一连。 (
提示: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时,身体要坐正,头不可以乱动。
)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笑笑 妙想 淘气 活动二、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我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面的形状 (一样/不一样),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 个面。 活动三、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 ) ( ) ( ) ( ) 我的巩固提升: 1、 2、 3、 (
我一眼只能看到
2个面
)4、三位同学观察一个正方体后,请你判断谁说得对? (
我最多可以看到
3个面
) (
我一眼可以看到
6个面
) 我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学后 反思 1、我知道了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