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理论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两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课堂导入
3
分析论证方法,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技巧。
4
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概括主要观点,梳理论证思路。
2
任务一
了解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③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是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报告。文中毛泽东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的作风。
文章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分有力,不但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带领全党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在思想上实现党内的团结与统一,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而且对今天的学习仍具有指导作用。
写作背景
《改造我们的学习》
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情况下所写。该文章既是当时党开展工作的具体指导,也是精辟的理论著作。
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这一问题,不仅对当时的人民群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育我党同志提高认识,树立理论源自实践,并运用到实践的工作作风),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写作背景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请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谈一谈两文写作的针对性与现实性。
篇目 写作时期 针对性 现实性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报告。毛泽东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的作风。
不但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针对“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情况所写。
不仅对当时人民群众有深刻教育意义,而且对今天我们提高马列主义的思想认识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体知识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
论述政治问题的,是政论文;
01
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03
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
02
文体知识
「政论文」
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①政治性:
政论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②指导性:
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③严密性:
「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
①
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什么,是怎样论证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②
把握论证思路,理清论证结构。通过列提纲清晰展现文章结构。
③
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④
任务二
梳理论证思路
要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提出论点
阐述理由
提出建议
《改造我们的学习》
回顾历史,肯定成绩
分析缺点,总结危害
理清问题:对照分析
研究周围环境:系统周密
研究中国历史:分工合作
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全面
递进式
对照式
并列式
论证思路
研究现状:一知半解
研究历史:漆黑一团
研究国际:不会运用
主观主义的态度
马列主义的态度
提出论点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层进式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论证思路
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认识论的两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联系实际,点明认识论的意义
总结并深化:正确认识形成于反复实践
两篇课文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好处?
《改造我们的学习》:题目即观点,开宗明义,简明扼要,旗帜鲜明。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三问三答,连续设问。
连续设问的好处:
①制造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赏析论证语言
任务三
议论文
语言特点
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准确严密
鲜明性:观点、感彩鲜明
概括性: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分析论述
生动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精读任务
语言准确性:精读两篇文章,找出一些用词准确的句子并分析。
语言生动性:精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找出一些语言生动的句子并分析。
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语言特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准确性
分析:“日益”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
②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语言特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准确性
分析: “肤浅”“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说明两者的差距之大。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后面用了“得多”二字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
③当然,上面所说的是我们党内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语言特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准确性
分析: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语言特点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语言准确性
分析:用两个“只能”起限制作用,强调没有例外,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这一途径是唯一的,论断十分肯定;而且“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由低级到高级,是递进关系,三者的顺序不能互换。
②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语言特点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语言准确性
“一般的说来”“特别是”讲的是一般规律,实践的成败与思想正确与否是一致的。但在社会斗争中,有时出现特殊情况,用“并不是……而是……”句式指明先进势力暂时失败的原因;又用“有时候”“暂时”“总有一天”等词语,十分精确地论述了失败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语言准确性
③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语言特点
分析: “往往”既说明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又说明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概如此。“反复”说明正确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生动性
①善于使用口语和成语
语言特点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主观主义不作调查研究,对现状茫然无知,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风趣。
“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形容主观主义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十分形象、深刻。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生动性
②灵活使用文言词语
语言特点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
——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生动性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语言特点
比喻:“留声机”──留学生一切照抄外国;“钦差大臣”“瞎子摸鱼”——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令。
对偶:“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生动性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语言特点
排比: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使议论语气迅速强化,议论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揭示主观主义的严重危害,感情强烈。
学习论证方法
任务四
论证方法
《改造我们的学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灵活多变,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相关论证方法。
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及产生的危害,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三个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
研究现状
研究历史
学习经验和真理
《改造我们的学习》举例论证:
三个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
研究现状
研究历史
学习经验和真理
不系统、不周密,
研究氛围不浓厚。
不曾组织,言必称希腊,漆黑一团,不懂中国。
不是为革命实践而学习,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想当然地发号施令。
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理论和实践分离。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不会用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列举党内同志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对辩证唯物论认识不足的例子,教育党员们要端正思想,认真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举例论证:
从表现、类型、特点、实质、影响方面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了对比。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对比角度 主观主义态度 马克思主义态度
表现
类型
特点
实质
影响
《改造我们的学习》对比论证:
对比角度 主观主义态度 马克思主义态度
表现
类型
特点
实质
影响
无的放矢
系统周密调查研究
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
反科学、反马列主义,党性不纯
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作风
利己、利人、利革命
害己、害人、害革命
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对比,阐明了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必要性。
《改造我们的学习》对比论证: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易于被党员干部与群众理解和接受。
比喻 意义
“闭塞眼睛捉麻雀” “瞎子摸鱼”
“漆黑一团”
“消化不了”
比喻缺乏调查研究,凭主观愿望开展工作。
比喻对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一无所知。
比喻对马列主义没有深入理解,不领会精神实质。
《改造我们的学习》比喻论证: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引用论证: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第三部分引用解缙的话:
“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
解缙(1369—1415),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曾草疏万言书,指斥时政,明太祖很赏识他的才能。一生官职几经起落,最终被人陷害,死于狱中。
解缙治学严谨,鄙视那些哗众取宠、徒有虚名的人。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联对,念道:“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解缙听了大笑,当场也作了一副对联送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秀才听了,顿时满面羞愧。(引自黄荣章《古今楹联拾趣》)
毛泽东为什么要引用解缙的话?
毛泽东引用明代解缙的话,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毛泽东以此作比喻论证,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从而形象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学风。
论证方法
1.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叫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道理论证: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
①感性认识:
人们在实践中对于某种事物的印象反复了多次,积累的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
②理性认识:
2.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
一个正确思想的形成为什么必须“多次的反复”?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道理论证:
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飞跃。
①
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②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道理论证:
一个正确思想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
③
思考现实意义
任务五
1.本课两篇文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
现在一些人在搞研究写论文的时候,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就开始大发议论。只有实事求是地研究现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处理。我们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论是从事实际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应该系统地周密地调查研究现状。
①要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现状。
1.本课两篇文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
毛泽东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能够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奋斗的自信心,能够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不能忘记学习我们厚重的历史,而且要养成认真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习惯。
②要认真全面地学习研究历史。
毛泽东指出,“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现在,也有一些学生崇尚空谈,理论与实际脱节,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青年一代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养成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列主义学风,有的放矢,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
③要有的放矢地去学习运用理论。
1.本课两篇文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
2.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获取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如果离开实践,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试联系课文和党中央倡导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阐述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严三实:
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更要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有的放矢的态度”的迫切性。我们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成为一个只拥有一纸文凭,而没有真才实学的学生。
观点一: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观。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
求知求学必须讲究实证,踏踏实实。从校园到社会,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放眼今天的校园,考试作弊、学风浮躁、作业抄袭等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中倡导严谨的学风,还需要进一步弘扬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重要品质。
观点二: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
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真假混杂,令人难辨,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我们要多一分理智,多一点责任,多一点思考,头脑清晰,明辨是非。
观点三:树立独立思考的学习观。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