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精卫填海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故事,单元阅读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神话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精卫填海》是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课文用了 35 个字把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写得非常清楚,塑造了一个勇敢坚韧的精卫鸟形象。四年级的学生已有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读通课文、读懂内容、感受神奇、积累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创讲故事,进一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并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3.体会精卫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并学会把运用到生活当中来。
重难点 1.正确读准生字,并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方式与策略 阅读法 练习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
起去学习另外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今天
学习的《精卫填海》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2.回顾旧知
师:回顾一下我们三年级学过的课文《司马光》《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读一遍。
引导:你们发现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篇幅短,是一篇文言文)
(都是文言文,小古文,短小,语言精炼)
5分钟
(一)活动一: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导读准字音。
(1)指导读准多音字“少”
(2)指导识记“溺”①“溺”读 nì,是鼻音。
②识记法:氵+弱=溺
“溺”:溺水,淹没;沉溺、溺爱、溺水。
(3)比较“曰”和“日”
“曰”读 yuē,“日”读ri,“曰”比“日”字形扁一些。
3.指导读好停顿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2)除了根据标点形成自然停顿,句子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适当的停顿 3)学生练习朗,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展示:少女,少年,年少;少数、很少、多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分钟
(二)活动二:梳理文章,明白大意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
(1)引导:请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课文的意思。(2)自读检测。
(PPT展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①提问:“炎帝”“少女”分别是谁 “之”“曰”是什么意思 小红书
②引导交流: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PPT展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①提问:“溺”“故”“精卫”“堙”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引导: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同桌之间先交流。③指名学生交流④指导理解:
观察插图:精卫鸟在干什么
2.指名学生起来说课文大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泳,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15分钟
活动三、发挥想象,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这样讲故事,你们爱听吗 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你会怎么去讲述呢 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我们可以加上人物的动作,
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节,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展开合理的想象。尝试添加
细节,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引导:
四、活动四:领悟精卫的精神1,领悟精卫的精神(问题引导)
(1)我们都知道精卫游于东海不幸溺水身亡了,而东海离西山很远,那么老师想问一下它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叼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满东海呢,
这里可以看出精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常衔西山之木石”里面的“常”字可以看出精卫怎样的精神呢
(3)东海那么大,你觉得它能填满吗 你怎么看待精卫的做法呢
(4)小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的精神
2.拓展延申,总结全文
小组讨论:拓展《愚公移山》的故事,让学生找出《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共同之处,让学生领悟到这两个故事所蕴含的内在精神。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精卫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像精卫一样,不畏惧,做事也要像精卫一样,持之以恒
(善良、勇敢)(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5分钟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女娃一一精卫
起因: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经过:衔木石,湮于东海
结果:
不畏艰险 意志坚定
教学特色与反思 学生对古代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以学生为主来探究精卫的精神,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精卫的精神和文言文的魅力。再合作学习种,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