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三 经典诗文默写
一、直接默写
1.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树
木丛生, 。 ,洪波涌起。
东临碣石
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3.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
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二
三
一
5.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7.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8. ,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前沙似雪
9. ,山入潼关不解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11. ,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
12.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
三
一
1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
矣。”(《论语·子张》)
切问而近思
14. ,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15. 子曰:“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
16.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
三
一
二、理解性默写
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
是: , ; ,
。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
出其里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
标过五溪
二
三
一
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
规律的句子是: ,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 《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成句,
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荒凉意境的句子
是: , ,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
瘦马
二
三
一
5. 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写出了秋天明丽的景致且展现
了高远爽朗的意境,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
, 。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6. 《夜雨寄北》中暗含诗人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
之情的句子是: ,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
池
二
三
一
7.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触景生情,把现
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强烈爱国情怀的句子
是: ,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8. 《〈论语〉十二章》中表示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善于从正
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 。
择其善者而从
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
三
一
三、情境默写
1. 宣传小组开展“诗情画意话景色,长歌浩荡唱古今”的活
动,请你用古诗文填空。
秋季的峨眉山美不胜收,“峨眉山月半轮
秋, ”(《峨眉山月歌》)。畅游
山水间,我们会感受到“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开阔江景。斗转星移
间,不由发出“逝者如斯夫, ”(《〈论
语〉十二章》)的惜时感叹!
影入平羌江水流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
帆悬
不舍昼夜
二
三
一
2. 班级举行《〈论语〉十二章》抢答活动,请你将下面的文
段补充完整。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孔子用“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 。 ,于我
如浮云”来表现自己宁愿贫贱而坚守“义”,用“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 ,
”来赞赏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
乐
二
三
一(共41张PPT)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一 字音 字形
一、课内字词梳理
第一单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嗡嗡.( wēng ) 应和.( hè )
抖擞.( sǒu ) 窠.巢( kē )
黄晕.( yùn ) 着.落( zhuó )
澄.清( chéng ) 地毯.( tǎn )
看.护( kān ) 棱.镜( léng )
wēng
hè
sǒu
kē
yùn
zhuó
chéng
tǎn
kān
léng
二
三
一
粗犷.( guǎng ) 屋檐.( yán )
莅.临( lì ) 绿茵.茵( yīn )
咄.咄逼人( duō )
guǎng
yán
lì
yīn
duō
二
三
一
lǎnɡ润( 朗 ) yùn酿( 酝 )
hóu咙( 喉 ) liáo亮( 嘹 )
hōnɡ托( 烘 ) 健zhuànɡ( 壮 )
静mò( 默 ) 稀shū( 疏 )
suō衣( 蓑 ) 水zǎo( 藻 )
安shì( 适 ) cí善( 慈 )
jī肤( 肌 ) 宽chanɡ( 敞 )
朗
酝
喉
嘹
烘
壮
默
疏
蓑
藻
适
慈
肌
敞
2. 根据拼音写字词。
二
三
一
zhù蓄( 贮 ) 花bāo( 苞 )
娇mèi( 媚 ) jié毛( 睫 )
铃dang( 铛 ) 静mì( 谧 )
化zhuāng( 妆 ) qī冷( 凄 )
吝sè( 啬 ) 淅lì( 沥 )
干sè( 涩 ) 草duò( 垛 )
高miǎo( 邈 ) 池qí( 畦 )
jié石( 碣 ) 水何dàn dàn( 澹澹 )
山岛sǒnɡ zhì( 竦峙 )
贮
苞
媚
睫
铛
谧
妆
凄
啬
沥
涩
垛
邈
畦
碣
澹澹
竦峙
二
三
一
第二单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侍.弄( shì ) 淡雅.( yǎ )
整宿.( xiǔ ) 一霎.( shà )
匿.笑( nì ) 祷.告( dǎo )
姊.妹( zǐ ) 徘徊.( huái )
欹.斜( qī ) 菡.萏.( hàn dàn )
差.可拟( chā ) 尊君在不.( fǒu )
shì
yǎ
xiǔ
shà
nì
dǎo
zǐ
huái
qī
hàn dàn
chā
fǒu
二
三
一
2. 根据拼音写字词。
瘫huàn( 痪 ) bào怒( 暴 )
沉jì( 寂 ) chuí打( 捶 )
憔cuì( 悴 ) yāng求( 央 )
絮dao( 叨 ) jué别( 诀 )
高jié( 洁 ) 烂màn( 漫 )
仿shàn( 膳 ) wān豆( 豌 )
分qí( 歧 ) 并dì( 蒂 )
痪
暴
寂
捶
悴
央
叨
诀
洁
漫
膳
豌
歧
蒂
二
三
一
花gěng( 梗 ) 遮bì( 蔽 )
心xù( 绪 ) 流zhuǎn( 转 )
yīn蔽( 荫 ) 取jué( 决 )
水波lín lín( 粼粼 ) 翻来fù去( 覆 )
喜出wàng外( 望 ) 各dé其所( 得 )
梗
蔽
绪
转
荫
决
粼粼
覆
望
得
二
三
一
第三单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záo ) 倘.若( tǎng )
倜傥.( tǎng ) 盔.甲( kuī )
菜畦.( qí ) 皂荚.( jiá )
斑蝥.( máo ) 缠络.( luò )
收敛.( liǎn ) 面颊.( jiá )
宿.儒( sù ) 蝉蜕.( tuì )
záo
tǎng
tǎng
kuī
qí
jiá
máo
luò
liǎn
jiá
sù
tuì
二
三
一
锡箔.( bó ) 脑髓.( suǐ )
长吟.( yín ) 后窍.( qiào )
感慨.( kǎi ) 绽.放( zhàn )
搁.置( ɡē ) 攒.成( cuán )
混.在一起( hùn )
bó
suǐ
yín
qiào
kǎi
zhàn
ɡē
cuán
hùn
二
三
一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cuàn向( 窜 ) mì食( 觅 )
轻jié( 捷 ) 云xiāo( 霄 )
jiàn赏( 鉴 ) zhuó食( 啄 )
和ǎi( 蔼 ) 质pǔ( 朴 )
bó学( 博 ) yuān博( 渊 )
淋lí( 漓 ) shēn士( 绅 )
罚guì( 跪 ) 油líng( 蛉 )
窜
觅
捷
霄
鉴
啄
蔼
朴
博
渊
漓
绅
跪
蛉
二
三
一
bǐ谷( 秕 ) 徜yáng( 徉 )
浩miǎo( 渺 ) 人声dǐng沸( 鼎 )
雕lòu( 镂 ) héng量( 衡 )
吞shì( 噬 ) qìn凉( 沁 )
chǎn释( 阐 ) máng然无措( 茫 )
人迹hǎn至( 罕 )
秕
徉
渺
鼎
镂
衡
噬
沁
阐
茫
罕
二
三
一
第四单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派遣.( qiǎn ) 殉.( xùn )职
狭隘.( ài ) 热忱.( chén )
鄙薄.( bó ) 溺.( nì )亡
佃.( diàn )农 劳碌.( lù )
私塾.( shú ) 慰.勉.( wèi )( miǎn )
阎.( yán )罗 捷.( jié )报
qiǎn
xùn
ài
chén
bó
nì
diàn
lù
shú
wèi
miǎn
yán
jié
二
三
一
淫.( yín )慢 拈.( niān )轻怕重
血.( xuè )雨腥风 晋察冀.( jì )
yín
niān
xuè
jì
二
三
一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纯cuì( 粹 ) 不chuò( 辍 )
yá( 衙 )门 任劳任yuàn( 怨 )
jīng( 旌 )旗 悲守qióng( 穷 )庐
见yì( 异 )思qiān( 迁 )
取义成rén( 仁 ) 精yì( 益 )求精
粹
辍
衙
怨
旌
穷
异
迁
仁
益
二
三
一
第五单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红绫.( líng ) 懒惰.( duò )
怅.( chàng )然 蜷.( quán )伏
惩.( chéng )戒 虐.( nüè )待
惬.( qiè )意 狩.( shòu )猎
豁.( huò )朗 鸟喙.( huì )
雉.( zhì )鸟 骊.( lí )山
líng
duò
chàng
quán
chéng
nüè
qiè
shòu
huò
huì
zhì
lí
二
三
一
沼.( zhǎo )泽 邋.遢.( lā )( ta )
怂.恿.( sǒng )( yǒng ) 喧.嚷.( xuān )( rǎng )
zhǎo
lā
ta
sǒng
yǒng
xuān
rǎng
二
三
一
2. 根据拼音写字词。
失zōng( 踪 ) 忧yù( 郁 )
安xiáng( 详 ) zǔ( 诅 )咒
叮zhǔ( 嘱 ) tíng tíng( 亭亭 )玉立
jiān( 缄 )默 枯zào( 燥 )
踪
郁
详
诅
嘱
亭亭
缄
燥
二
三
一
第六单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掣.( chè )肘 鹭.鸶.( lù )( sī )
淬.( cuì ) 蓼.( liǎo )汀
提.( dī )防 炫.( xuàn )耀
愚蠢.( chǔn ) 称.( chèn )职
呈.( chéng )报 钦.( qīn )差
爵.( jué )士 御聘.( pìn )
chè
lù
sī
cuì
liǎo
dī
xuàn
chǔn
chèn
chéng
qīn
jué
pìn
二
三
一
妥.( tuǒ )当 勋.( xūn )章
澄澈.( chè ) 莽.( mǎng )莽
掺.( chān )和 溉.汲.( gài )( jí )
木木樗.( chū )樗 杞.( qǐ )人忧天
随声附和.( hè )
tuǒ
xūn
chè
mǎng
chān
gài
jí
chū
qǐ
hè
二
三
一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huá( 猾 ) 头xián( 衔 )
寂mò( 寞 ) 蓬bó( 勃 )
气gài( 概 ) kǎi( 凯 )歌
猾
衔
寞
勃
概
凯
二
三
一
二、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C
A. 惩.戒(chěng) 贮.蓄(zhù)
莅.临(lì) 咄.咄逼人(duó)
B. 静谧.(mì) 应和.(hè)
狭隘.(yì) 拈.轻怕重(zhān)
chéng
duō
ài
niān
C. 坍.塌(tān) 抽噎.(yē)
嗔.怪(chēn) 刨.根问底(páo)
D. 晕.车(yūn) 粗犷.(kuàng)
羞怯.(qiè) 人迹罕.至(hǎn)
yùn
guǎng
二
三
一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
A. 勋.章(xūn) 圈.定(juān)
禁锢.(ɡù) 水波粼.粼(lín)
quān
D
B. 黄晕.(yūn) 炫.耀(xuàn)
蹒跚.(shān) 杞.人忧天(jǐ) qǐ
C. 掺和.(hé) 静谧.(mì)
中.(zhònɡ)伤 刨.根问底(páo)
yùn
huo
D. 裙钗.(chāi) 蓬.勃(pénɡ)
柠檬.(ménɡ) 骇.人听闻(hài)
二
三
一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窠巢 帐蓬
不求甚解 翻来覆去
B. 嘹亮 憔悴
油然而声 截然不同
D
帐篷
油然而生
C. 干涩 分岐
各得其所 麻木不人
D. 朗润 荫蔽
花团锦簇 沉默寡言
分歧
麻不不仁
二
三
一
4.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
A. 朗润 贮蓄 高邈 杞人忧天
B. 安祥 澄清 静谧 畏罪潜逃
安详
C. 嘹亮 慈善 凯歌 惊慌失措
D. 抖擞 莅临 爱慕 参差不齐
B
二
三
一
5. [2024年1月西安高新一中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
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 眩耀 开辟 帐蓬 花枝招展
B. 销耗 鄙薄 滑稽 人声顶沸
C. 诅咒 徇职 企盼 见义思迁
D. 缥缈 纳凉 荫蔽 精益求精
D
炫耀
帐篷
消耗
人声鼎沸
殉职
见异思迁
二
三
一
6. [2024年1月西工大附中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
确的一项是( D )
A. 怂恿 气概 大相径廷 骇人听闻
大相径庭
D
B. 头衔 云宵 创根问底 喜出望外
C. 惩诫 分歧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
刨根问底
云霄
D. 奥秘 诀别 麻木不仁 废寝忘食
惩戒
二
三
一
7.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健状 帐篷
见义思迁 神采奕奕
B. 分歧 质仆
麻木不仁 悔人不倦
C
健壮
见异思迁
质朴
诲人不倦
C. 寂寞 嘹亮
不毛之地 呼朋引伴
D. 禁锢 遮鄙
神通广大 晃然大悟
遮蔽
恍然大悟
二
三
一
三、情境考查
1. [2024·西安交大附中月考]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书籍—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之于青少年,
可促其成长,催其奋进。阅读名著,我们能从形形色色
的人物身上学会勇敢坚强,zhù蓄力量;品悟散文,我们
能从婉约优美的文字中琢.磨.人生哲理,滋润干hé的心
田;诵读诗歌,我们能从富有韵律的语句中体会诗人情
感,感受高尚情操;饱览史书,我们能从生动深刻的故
事中观望历史演变,聆.听古人教诲。
二
三
一
(1)根据情境,选出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品悟散文,我们能从婉约优美的文字中琢.磨.(A. zhuó mó
B. zuó mo)人生哲理。
( B )
我们能从生动深刻的故事中观望历史演变,聆.(A. línɡ
B. lín)听古人教诲。 ( A )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zhù蓄 干hé
B
A
贮
涸
二
三
一
2. [202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在潜心构思。积xù
了一个冬天的“文字”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粗犷.的庄稼汉较量着:看谁的文章更优美倜.傥!有时春草忍不住顽皮,就悄悄钻到庄稼地里闹一闹,结果常被农人发现,被一锄头钩了出来:“你来掺和啥?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草儿便nì笑着回到田边地角扎根。
二
三
一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粗犷. (2)倜.傥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积xù (2)nì笑
guǎng
tì
蓄
匿
二
三
一
3. 生活是本无字之书,处处是课堂。学校开展了“生活大课
堂”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课本里的道法课】你是否有过在海上被浓雾包围的经
历?那些似乎可以chù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A.
shì B. chì),而那艘大船则无比焦虑而紧张地摸索着向岸
边行进。
二
三
一
【自然里的美术课】太液池旁边,一树树蜡梅,已有阵阵
香气袭来,沁.(A. qìng B. qìn)人心脾。孩子将零食投喂
给水鸟,看着它们争抢食物,zhì嫩的笑声飘荡在公园的
上空。
二
三
一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噬( A ) 沁( B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ù( 触 )摸 zhì( 稚 )嫩
A
B
触
稚
二
三
一
4.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袭来,略感寒意,纤.小娇弱的菊花在风中微
颤,它没有瑟缩成一团,而是用柔弱的身躯肩负拥抱秋
天的使命,用顽强的生命搏击风霜。那看似弱不禁风的
身体里yùn藏着一颗炽.热的心。它隆重而庄严地向人们宣
告:它没有生长在生机勃勃的春天,却有着春桃般的活
力;它没有生长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却有着夏荷般的tián静;它没有生长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却有着冬梅般的刚毅。
二
三
一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纤.(A. qiān B. xiān)小娇弱的菊花在风中微颤。( B )
那看似弱不禁风的身体里却yùn藏着一颗炽.(A. zhì
B. chì)热的心。 ( B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yùn藏 tián 静
B
B
蕴
恬
二
三
一
5.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百草园是一个人迹hǎn至的荒园,里面确凿.长了不少
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
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臃肿的何首乌根,攒.成珊瑚珠小
球似的覆盆子,轻jié的云雀,长吟的蟋蟀……种种景致怎
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二
三
一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确凿. 攒.成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迹hǎn至
轻jié
záo
cuán
罕
捷
二
三
一
6. 阅读语段,完成小题。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不会永远是风平浪静、一帆
风顺的人生坦途,总会有惊涛hài浪,荆棘密布。只要一
心向往着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这点暂时的困苦又
算得了什么呢?看轻它,它就轻;忽视它,它就不重
要;藐视它,它就若有若无。面对前路坎坷,与其感慨
悲叹、徘徊.犹豫,不如奔跑拼搏、锤.炼磨砺,用自信、
热chén、坚韧,拥抱未来的每一天。
二
三
一
(1)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徘徊.(A. huí B. huái)( B )
锤.炼(A. chuí B. cuí)( A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惊涛hài 浪 热chén
B
A
骇
忱
二
三
一(共29张PPT)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二 语段阅读
1. [2024·西安铁一中期中改编]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
的题目。
①一个.人的能力与阅.历.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一个人的
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②对于人生来说,许多
知识和经验是间接获得的,而读书恰恰是获得间接知识和
经验最有效的途径。③读书就是 更多的人生,用他
人的经历 自己的阅历。
2
3
4
5
6
7
8
9
1
④一个人只有有足够的阅历,才能提高为官为政□做
人做事的能力。⑤阅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它能给我们的人
生岁月带来无尽的遐想,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稳重和理性!
2
3
4
5
6
7
8
9
1
(1)第①句中的加点词“个”“阅历”按照词性划分,分别
是 、 。
(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 品味 B. 丰富
量词
名词
③读书就是 更多的人生,用他人的经历 自己的阅历。
A
B
2
3
4
5
6
7
8
9
1
(3)请在第④句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④一个人只有有足够的阅历,才能提高为官为政 、 做
人做事的能力。
、
2
3
4
5
6
7
8
9
1
2. [2024年1月西安碑林区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
面的题目。
①回望历史,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勇往直前以赴之,筑起
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②他们是民族
的脊.梁.□时代的先锋。③英烈事迹和精神 是中
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
财富。④英烈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忘记,他们的精神光耀
天空、烛照大地,必将代代传.承.。
2
3
4
5
6
7
8
9
1
(1)结合语境,下列选项中的词语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D )
A. 尊严 B. 脊梁
C. 事迹 D. 传承
点拨:D项“传承”是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
(2)请在第②句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D
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时代的先锋。
、
2
3
4
5
6
7
8
9
1
(3)请在第③句两处横线上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使之句
意通顺。
(或“不仅……还……”)
③英烈事迹和精神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不但
而且
2
3
4
5
6
7
8
9
1
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沙画是采用天然的彩色沙石和树皮以及各种材料镶
qiàn 而成,纯手工制作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
一种新型绘画艺术。②沙画作品融合了国画的渲
染 油画的厚重等精髓于一体。③每一幅作品都
“精雕细琢”,新颖独特、色彩绚丽、栩栩如生、高雅华
贵, 具有古典东方神韵, 有现代风采,
在传统中兼具现代感,富有别具一格的神韵之美。
2
3
4
5
6
7
8
9
1
(1)第①句横线处应填的汉字是 。
(2)第②句横线上应填的标点是 。
点拨:“国画的渲染”和“油画的厚重”是并列关
系,故中间用顿号。
嵌
、
镶qiàn
②沙画作品融合了国画的渲染 油画的厚重等精髓于一体。
2
3
4
5
6
7
8
9
1
(3)第③句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B )
A. 不但 更 B. 既 又
C. 不但 而且 D. 只要 就
(4)第③句中的“精雕细琢”在词语感彩上是
词。
B
褒
义
③每一幅作品都“精雕细琢”,新颖独特、色彩绚丽、栩栩如生、高雅华贵, 具有古典东方神韵, 有现代风采,在传统中兼具现代感,富有别具一格的神韵之美。
2
3
4
5
6
7
8
9
1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②人类社会每一
次 ,人类文明每一次 ,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
史性进步。③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在世界文明
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④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
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 靠穷兵黩武,
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⑤这使中华民族
早就懂得“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
2
3
4
5
6
7
8
9
1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
序号)
A. 跃进 B. 升华
②人类社会每一次 ,人类文明每一次 ,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A
B
2
3
4
5
6
7
8
9
1
(2)请给第④句补充恰当的关联词并写在横线上。
(3)第④句中的“影响”按照词性划分,属于 。
名词
④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
靠穷兵黩武, 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
力和吸引力。
不是
而是
2
3
4
5
6
7
8
9
1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个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②
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
和 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③失败者则刚好相反,
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失败与疑虑支配的。④说到底,如
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2
3
4
5
6
7
8
9
1
(1)第①句中加点词“保持”是 (词性)。
(2)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
字母)
A. 最迅速的行动 B. 最积极的思考
动词
②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
和 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B
A
2
3
4
5
6
7
8
9
1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
在下面。
答案: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
决定。
④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2
3
4
5
6
7
8
9
1
6.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金秋的神州大地,①洋溢着丰收的喜悦。②在一
系列不平凡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75周年华诞。③经受风雨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站
上新的时间节点,满怀信心豪情,亿万人民阔步走在
新时代伟大征程上。
2
3
4
5
6
7
8
9
1
(1)①句中画横线的词语是 (词性)。
(2)②句是一个病句,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在一系列不平凡的斗争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动词
洋溢
②在一系列不平凡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2
3
4
5
6
7
8
9
1
(3)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
在下面。
答案:将“节点”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③经受风雨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站上新的时间节点,满怀信心豪情,亿万人民阔步走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
2
3
4
5
6
7
8
9
1
7.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
广。②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
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
不多。③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
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④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的格律化。 ⑤格律化的运用,大
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人们记诵。⑥ ,
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2
3
4
5
6
7
8
9
1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
下面。
答案: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②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
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
不多。
2
3
4
5
6
7
8
9
1
(3)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答案:将“改善”改为“提高”。
(2)请在第⑥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连接词。
⑥ ,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因此(或所以)
③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
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
2
3
4
5
6
7
8
9
1
8.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绿色发展的理念,表明了中国
走生态文明之路的勇气和底气。②绿色代表着生命、活力
和希望。③对绿色的追求,彰显的是倡导环保意识,生态
意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念与决心。④中国
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热爱自然的情怀嵌入社会的方方面
面。⑤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 、
,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正在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2
3
4
5
6
7
8
9
1
(1)第③句中有一个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
下面。
答案:将第二个逗号改为顿号。
③对绿色的追求,彰显的是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2
3
4
5
6
7
8
9
1
(2)请在第⑤句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相应的短语。(只填
字母)
A. 引领者 B. 贡献者 C. 参与者
⑤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 、 ,
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正在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C
B
A
2
3
4
5
6
7
8
9
1
9.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生活像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
的人。② 没有脚踏实地地跋涉, 一切幻
想都是不切实际的。③为了防止不再蹉跎岁月,我们要不
断奋进,努力开拓!
2
3
4
5
6
7
8
9
1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将修改意见写
在下面。
答案:将分号改为逗号。
(2)第②句需要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横线上。
①生活像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
的人。
② 没有脚踏实地地跋涉, 一切幻
想都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
那么
2
3
4
5
6
7
8
9
1
(3)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为了防止蹉跎岁月,我们要不断奋进,努力开
拓!(或:为了不再蹉跎岁月,我们要不断奋进,努力
开拓!)
③为了防止不再蹉跎岁月,我们要不断奋进,努力开拓!
2
3
4
5
6
7
8
9
1(共23张PPT)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2024·西安交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
面小题。
【材料一】①国潮文化是“国”与“潮”的相加。“国”即
为中国,是文化的复兴,将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纳
入视野之中。对“潮”的解读却是千差万别,在国潮蓬勃兴
起之前,国潮大多指代狭义上的特定品牌,即由中国本土设
计师创立的潮流品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众文化代表。
②国潮经济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潮流元素,如结
合时尚设计风格、多元化营销手段,建立品牌知识产权,以
品牌为载体应用至各品类商品中,形成国潮。通过国潮发
展,能够帮助传统国牌实现品牌重塑,同时为国内商家提供
发展机遇,助力经济内循环发展。
【材料二】国潮经济主要在国货品牌和国粹两种模式上进行
发展。国粹潮流随时代发展出现变革,已不满足于传统形
式的文娱活动推广和传承学习,开始逐渐依赖于互联网新
模式。随着国民整体消费力的增强,部分国粹的商业价值
被挖掘,如汉服正从传统民族服饰走向日常化,市场销售
规模逐年扩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国潮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8-2028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及预测
(摘自《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四】①对于“新中式”服装的突然爆红,陕西省社会
科学院相关研究员认为,“新中式”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
简约设计风格,深深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传统中式服
装多呈现富贵华丽之风,其本身的文化厚重感让它一直拥有
固定的消费群体,是父辈一代的专属爱好,很多年轻人会觉
得驾驭不了。“新中式”服装去繁从简,整体简洁明了,保留了传统中式服饰的低调优雅,将简约有品的生活追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②在该研究员看来,“新中式”服装的流行并非偶然,
背后是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人们审美改变后国潮的回归,也
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凝聚。它立足传统,以现代人的
审美创造衍生出新的风格,让人们在时代变
迁、潮流变化的过程中依然能感受到中式文化的传承发展。
(摘编自《陕西日报》2024年3月21日)
1. 下面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国潮经济主要是通过结合现代时尚设计和多元化营销
手段来推动品牌重塑和国际发展。
B. 国粹的商业价值被挖掘,某些传统服饰如汉服逐渐日
常化,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
D
只是“部分”,并非“全部”
C. 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2028
年,主要因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 “新中式”服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认可其背
后承载的传统美学意义和时代价值。
应为2021年
2
3
4
5
6
1
点拨:A. 有误,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可知,国潮经济主
要是推动品牌重塑和国内经济内循环发展,而不是国际
发展;B. 有误,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可知,“部分”国
粹的商业价值被挖掘,而不是全部;C. 有误,根据材料
三的图表可知,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率在
2021年达到最高值(19.44%),而不是2028年(6.20%)。
2
3
4
5
6
1
2. 下列不符合“国风”与“国潮”经济健康发展要求的一项是( C )
A. 某动画公司:制作了一部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受到观众热烈追捧。
B. 某服装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结合传统刺绣技艺的现代服装,获得时尚界好评。
C. 某手机制造商:在新款手机背面印上了“国潮”字样,宣称其产品具有国潮风格。
C
并没有体现出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属于蹭热度
行为,不符合“国风”与“国潮”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D. 某城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古代中国科技”为主题的展览,
展示传统科技的魅力。
2
3
4
5
6
1
点拨:C. 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国潮经济指将中华
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潮流元素”等可知,“国风”与“国
潮”核心在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进行
创新和发展。手机制造商仅仅是在手机背面印上“国
潮”字样,并没有体现出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
新,属于蹭热度行为,不符合“国风”与“国潮”经济
健康发展的要求。
2
3
4
5
6
1
3. 结合材料说说国货潮品“冰墩墩”蕴含怎样的“文化自
信”。
答案:冰晶透亮的外壳套在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子上,将冬
季冰雪运动特点、现代科技感和中国文化元素完美融合。
“冰墩墩”既有软性文化的“赋魅”,也有科技感的“赋
能”,软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使“冰墩墩”具备了独特
的中华韵味,让人爱不释手。文化与物互为表征,中国设
计、中国生产的“冰墩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是文
化自信不断提升的表现。
2
3
4
5
6
1
二、[2024·扬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生肖中,有十一种都是现生动物,唯独龙在
古代和现代都不存在,是古人创造出来的想象中的动物。多
数学者认为,龙的主体参照物是鳄鱼,跟蛇也有关系。比如,1957年,杨钟健在《演化的实证与过程》一书中,从自己20世纪30年代研究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时,没有发现龙的遗存说起,考虑到甲骨文中又确有“龙”字(繁体写作“龍”),大口、纹身、蜿曲,都是鳄鱼的形象。但这个“龙”字没有表示四肢的部分,这又和蛇比较接近。他认为最可靠的记载中的龙,是鳄鱼和蛇一类的动物,不带神话的色彩。
2
3
4
5
6
1
进入21世纪,朱乃诚根据考古发现研究,认为扬子鳄形象凶
猛,具有威慑力,其吼声及仅头部浮露水面、夜间目光如炬
的形象,使人们对它产生敬畏感。它的吼声又与天将下大雨
的气象有联系,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扬子鳄有通天的神威,所
以古人把龙视为能够兴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灵。后来,舞
龙求雨的活动逐渐由官方的正式礼仪变成了民间的一种娱
乐,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求雨的目的早已淡化了,现在的
舞龙已成为元宵节的传统民间艺术。
(摘自《中国文物报》2024年1月5日,有删改)
2
3
4
5
6
1
甲骨文
金文
简帛
2
3
4
5
6
1
楷书
小篆
隶书
2
3
4
5
6
1
【材料二】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金中都铜坐龙见证了女真从
上京迁都中都,开启北京千年之都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
了来到中原的女真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融入。这座铜
坐龙出土于北京市金中都宫殿区遗址,质地为铜,通高24.5
厘米,昂首闭口,躬身踞坐。头顶独角,鬃毛向后一直延伸
到脊部。目圆睁,吻部较宽,颈部细长,向后弯曲。龙身肩
部前弓,双前腿直立,双后腿曲踞后向前平伸。
2
3
4
5
6
1
尾巴上翘,尾端缠绕后呈火焰状。整体形象已与我们现今印
象中的龙的形象相差无几。金中都铜坐龙的造型表明,龙的
起源与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过程,蕴含了各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实践,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图
腾和象征。
(摘自《人民政协报》2024年2月22日,有删改)
2
3
4
5
6
1
【材料三】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的春
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既是对春节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族群最
大节日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尊重,也是对春节的民族文
化特色和显著国际影响的肯定,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春节文
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2024年,我国将启动申报春节为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今年春节所在的农历甲辰年又是龙年,因而,今年的春节也必将更加热闹,尤其是舞龙、耍龙灯等龙文化活动会更多更盛大。中国龙正昂首阔步走向全球大舞台。
(摘自《浙江日报》2024年2月15日,有删改)
2
3
4
5
6
1
4. 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龙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答案:龙的起源:龙和鳄鱼、蛇有关。演变过程:先是由
古人创造想象出来的;20世纪30年代,考古发现龙的形象
和鳄鱼、蛇有关;进入21世纪专家认定扬子鳄的形象更为
符合。
2
3
4
5
6
1
5. 扬扬对“龙”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感到困惑,请你运用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为他解释。
答案:甲骨文呈现的“龙”字的形象更符合蛇的样子,金
文的“龙”的形象更符合躬着身体坐着的龙的形象。
2
3
4
5
6
1
6. 针对部分老人迷信龙王的现象,社区举办“龙年说龙”活
动,请你担任“龙文化”宣讲人。依据以上三则材料,说
说你的宣讲思路。
2
3
4
5
6
1
答案:示例:先介绍龙的起源与演变过程,然后以首都博
物馆的金中都铜坐龙为例介绍龙形象的具体演变,体现龙
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图腾和象征。同时向老人科普“龙王”
不存在,强调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最后解说
以龙为代表的春节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宣传“龙文
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
2
3
4
5
6
1(共38张PPT)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四 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阅读
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世说新语〉二则》
1. 重点词理解。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丘舍.去
(4)相委.而去
(5)友人惭,下车引.之
不久,一会儿
不如,不及
丢下
丢下
拉
二
一
2.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 ”
不
否
二
一
3. 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二
一
4.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
今义: 。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
女
子女
二
一
(2)太丘舍去.
古义: ;
今义: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今义: 。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趁、乘
因为
二
一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案: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案: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
起。
二
一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
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二
一
(二)《〈论语〉十二章》
1. 重点词理解。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按时温习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凭借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二
一
(7)三军可夺.帅也
(8)博学而笃.志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改变
坚定
喜爱,爱好
二
一
2. 通假字。
不亦说乎:
“ ”同“ ”,意为: 。
说
悦
愉快
二
一
3.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温故.而知新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
乐
二
一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
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二
一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二
一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
浮云一样。
二
一
(三)《诫子书》
1. 重点词理解。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险.躁.则不能治性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达到远大目标
放纵懈怠
疾行,指迅速逝去
轻薄浮躁
二
一
2.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二
一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他们)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
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和
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二
一
(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答案:可悲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悔恨)又
怎么来得及!
二
一
(四)《狼》
1. 重点词理解。
(1)止.有剩骨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4)屠大窘.
(5)弛.担持刀
(6)眈.眈.相向
仅,只
连接、紧跟
跟从
处境困迫,为难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二
一
(7)意.暇甚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盖.以诱敌
(10)狼亦黠.矣
这里指神情、态度
打算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一说承接上
文,表示原因、理由
狡猾
二
一
2. 词类活用。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
(4)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二
一
3. 古今异义。
(1)一狼径去.
古义: ;
今义: 。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
今义: 。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二
一
(3)止增笑耳.
古义: ;
今义: 。
罢了
耳朵
二
一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骨头已经投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
追赶(屠户)。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答案: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二
一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答案: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
很悠闲。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屠户此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
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二
一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
罢了。
二
一
(五)《寓言四则》
1. 重点词理解。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丁氏对.曰
(4)身亡.所寄
(5)因往晓.之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同“无”,没有
告知,开导
二
一
2.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 ”同“ ”,意为: 。
舍
释
解除、消除
二
一
3. 古今异义。
(1)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 ;
今义:
。
为何,为什么
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
表示没有办法
(2)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 ;
今义: 。
伤害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二
一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案: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案: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
也消除了疑虑,很高兴。
二
一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二
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
一
【乙】戴安道①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
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
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戴安道:东晋时期美术家、雕塑家。②咨
嗟:赞叹。
二
一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思而不学则殆.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唯独好.画
(4)甚以为有益.
疑惑
以……为快乐
喜爱,爱好
好处
二
一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学而不思则罔”中“而”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D
表转折
表顺承
A. 学而.时习之 B. 相委而.去
C. 博学而.笃志 D. 人不知而.不愠
表并列
表转折
二
一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
的人。
(2)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答案:范宣认为(绘画)是没有用的,不应该在这件事
上劳神费心。
二
一
4.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有关学习方面的道理,但有所
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甲】文记录孔子的话,阐述了学习要注重复习,
要学思结合,要乐于学习,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等道理。
【乙】文讲述了戴安道跟从范宣学习的故事,戴安道用一
幅《南都赋图》让范宣改变了对绘画的态度,让我们明白
了师生要相互学习的道理。
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