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8 12: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
、选择题
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蔬菜腐烂 B.冰雪消融
C.葡萄酿酒 D.菜刀生锈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液化空气分离制氧气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
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变小
C.氧化钙放入水中,水温度升高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胆矾CuSO4 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CuSO4粉末,无水CuSO4吸收水分又会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实验室检验水分,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主要用途 D.制取方法
小科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2017 年 5 月 14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钻木取火 D.冶炼生铁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B.活性炭——吸附剂
C.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 D.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过滤泥浆水
C.水的电解 D.食物霉变
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的吸水性
C.氢氧化钠易潮解 D.浓盐酸的挥发性
、填空题
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⑥不可燃烧;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实验探究题
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认为亚硝酸钠溶液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
(2)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写出亚硝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3)小科同学利用水溶液呈碱性这个特点,想用pH试纸测定亚硝酸钠溶液的酸碱度,他正确操作方法应该是:  。
、解答题
神舟十一号与天空二号的成功对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1)合金材料的研发
①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图1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   。
②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Mg17Al12是一种特殊的镁合金。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O2的绿色利用
①目前空间站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H2使CO2转化为甲烷并得到生活用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这一转化过程(如图2)中化合价升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
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葡萄酿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D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只是状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液化空气分离制氧气,只是将氧气与其它气体分开,不是生成氧气,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利用的是它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这说明苹果发酵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浓盐酸敞口放置会因挥发出氯化氢而质量变小,属于物理变化,氧化钙放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使水温度升高,发生的化学变化,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所以B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
故选B。
C
【解析】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故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但生成的物质可以是沉淀外,还可以是气体、水、固体等等,故说法错误;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C
D
【解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等。
A.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属于胆矾的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属于胆矾的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属于胆矾的用途,故C不合题意;
D.所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胆矾的制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A.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B
【解析】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 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A.粮食酿酒是粮食经过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纺纱织布是把纱变成布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 、钻木取火过程中木柴燃烧,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冶炼生铁是把化合态的铁变成游离态的铁,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C
【解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吸附剂,利用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利用了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可发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利用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泥浆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水通电生成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食物霉变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必须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为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浓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浓盐酸的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填空题
(1)物理
(2)A
【解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好分析。
(1)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密度小,强度好;
故答案为:(1)物理;(2)A.
(1)c
(2)d
【解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据此分析即可。
a.酒精能挥发,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性质。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①③⑤;②
【解析】有“能”“可以”等词汇的的为性质描述,区分出性质和变化,再由化学性质由化学变化体现,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进行区分。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性质描述,且这些性质都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的描述;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为物理变化的描述;⑥不可燃烧、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为化学性质的描述;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
、实验探究题
(1)NO2-
(2)白色固体或有咸味或易溶于水
(3)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解析】(1)根据亚硝酸根离子的书写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1)钠离子无毒,亚硝酸钠有毒说明是NO2-有毒。
(2)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都属于其物理性质;
(3)用 pH试纸测定亚硝酸钠溶液的酸碱度, 操作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故答案为:(1)NO2-;(2)白色固体或有咸味或易溶于水;(3)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解答题
(1)a;化学
(2)4H2+CO2 CH4+2H2O;O
【解析】(1)①根据合金的特点判断;
②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2)①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分析解得。
(1)①合金的熔点比组成金属成分的熔点都低,即锡铅合金的熔点肯定低于锡的熔点,那么表示锡铅合金的是a。
②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即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储氢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①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4H2+CO2 CH4+2H2O 。
②二氧化碳中C的化合价为+4,而碳中C的化合价为0价,则它的化合价降低;二氧化碳中O的化合价为-2,而氧气中O的化合价为0价,则它的化合价升高。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