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时学习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单元: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解决问题(连续两问)练习 课型:应用课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课标分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连续两问”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分析:前面例5解决了有关联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由于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第一次接触,还不习惯于连续地思考,需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常规训练。教材在这里安排了8道练习题,意图通过各种不同生活情境创设问题的解决,逐步构建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然而,部分学生理解此类题型还不够深刻,由于练习有限,熟练度还不够。学生对于此类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练习加强。
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
1.通过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能够进一步厘清“连续两问”中两个问题的顺序和关系,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连贯思考,能够抓住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2.通过练习,能够进行正确的图文转换,会正确熟练地分析与解答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厘清“连续两问”中两个问题的顺序和关系,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正确的图文转换,会正确熟练地分析与解答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教学实施
主要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指向 与评价关注点
任务一:复习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相关知识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对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进行练习。解决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生1: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首先要认真审题,要思考两个问题的联系。 生2:在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中,解决第2个问题必须要先解答出第一个问题才可以。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巩固这些知识。 目标达成: 回顾连续两问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地方,为后面练习做准备。 评价: 能够说出连续两问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二:完成相关题目,练习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计算复习。 P33第3题前4道。 回顾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基本题型练习。 P33第2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订正。分析解题思路,再次理解两问的联系。 分析:第一问计算粉花的总数,用加法计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解答。求黄花和粉花的总数,也是用加法计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P33第4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订正。分析解题思路,再次理解两问的联系。 分析:第一问计算两个班画的总数,用加法计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第二问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解答,已知第一问计算的总数和已经贴好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P34第6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订正。分析解题思路,再次理解两问的联系。 分析:第一问计算橘子总数,用加法计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第二问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解答。已知第一问橘子总数,又知道柚子的数量,求橘子和柚子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3.对比归纳。 师:对比刚做的三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全班交流。 小结:都是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都要先根据已知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已知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有的是求和,有的是求差,一定要认真分析。 4.综合题型练习。 P34第8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订正。分析解题思路,再次理解两问的联系。 分析:第一问和第二问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注意审题细致,弄清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第三问引导学生讨论:一是明确现在已知的条件有哪些;二是明确还有谁与谁的孵化天数没有比较;三是让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5.拓展延伸练习。 先算第一个问题,把第一问的结果当条件再提一个问题。 科学兴趣小组有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7人,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第一题女生有多少人 女生人数:15-7=8(人) 师:题目己知男生15人,现在又求出了女生有8人,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订正。分析解题思路,再次理解两问的联系。 目标达成: 目标1、2 评价: 1.能够厘清“连续两问”中两个问题的顺序和关系。 2.能连贯思考,准确审题。 3.熟练掌握“连续两问”类型的解决问题。
任务三: 学生总结全课所学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注意厘清两个问题的关系,认真审题。一定要仔细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目标达成: 能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评价: 学生能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掌握本节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 1.要认真审题,思考两个问题的联系。 2.先解答第一个问题,再解答第2个问题。
课时作业设计 数学书第34页,第5题。 作业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计算的熟练程度。 作业时机:课后。 数学书第34页,第7题。 作业目的: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时机:课后
“教学评一致” 达成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