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t课件(29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t课件(29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8 08:55:33

文档简介

姓名
赵爱玲
单位
菏泽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 , 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 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 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 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因此,将本课内容围绕课标整合为:一、话说模式——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二、追逐梦想——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三、以史为鉴——反思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学生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 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 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枯燥,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达到课标要求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 落实“创设历史情境,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决问题思路”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如“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展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探究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的技术:插入图片、音频、视频、PPT等
一、播放音乐和图片,从时间作为切入点,西方的圣诞节和苏联的解体进行对比,展示两幅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二、结合一些图片资料与教材联系:让学生深刻的感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一些不足。
三、观看视频:找出戈尔巴乔夫从哪几个领域对他的梦想做规划?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通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四、播放音乐:结束时播放歌曲在路上歌曲和一些图片资料,配有教师结语:我们吸 取苏联的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与其 它的现代化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反思中前行,在创新中前进……让学生以史为鉴,联系中国的现实,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并从现代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把握本课内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西方圣诞节和苏联解体时,国旗下降的图片
从时间作为切入点,西方的圣诞节和苏联的解体进行对比,展示两幅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展示图片
课堂讲授、探究一
赫鲁晓夫改革采用基础知识抢答、感悟成就、合作探究、评说人物来完成
看教材进行知识抢答、通过图片感悟成就、学会评价人物
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堂讲授、探究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采用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资料卡片、实战演习等环节来完成。
完成自主学习、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资料卡片来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效果、通过实战演习检测学习效果
图片、试题
课堂讲授、探究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采用观看视频、我来评说两个环节来完成。
完成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和评价
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
以史为鉴,反思篇
对苏联改革的认识
辩证的来看待
判断题和材料题
小结
老师进行结语
联系现实
感悟历史
图片和音乐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整合教材,把本课分为三部分:将本课内容围绕课标整合为:一、话说模式——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二、追逐梦想——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三、以史为鉴——反思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针对赫 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次改革的基本史实,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赫鲁晓夫改革采用基础知识抢答、感悟成就、合作探究、评说人 物来完成。勃列日涅夫改革采用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资料卡片、实战演习等环节来完成。戈尔巴乔夫改革采用观看视频、我来评说两个环节来完成。教学方式的多 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很好的达到落实基础、激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三、能够联系现实,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学科价值。
课件29张PPT。 学史使人明智,
让历史照亮未来!欢迎同学们带着你的判断、理智和主见
走近今天的历史课堂
菏泽一中 赵爱玲12月25日 在克林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伴着瑟瑟寒风黯然降下。曾经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苏联不复存在。1991年月12月25日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话说模式

---背景篇 图说历史曾经的辉煌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的悲催生活 食品短缺,居民要排长队购买暗藏着危机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追逐梦想

---历程篇历程篇(一)赫鲁晓夫的农业梦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农业形势严峻,粮食供应不足 赫鲁晓夫
(任期:1953—1964)1、赫鲁晓夫改革的涉及到哪两个领域,重点在哪个领域。
2、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了哪些措施?
3、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知识抢答1 实行收购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2 垦荒,扩大谷物生产3 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4 农机机械卖给集体农庄1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2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3 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答案展示 感悟成就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 合作探究悲情:1963年,苏联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进口粮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逐渐沦为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在农业上要依靠资本主义各国来维持国内生活……依据材料和教材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盲目,急于求成,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赫鲁晓夫的个人性格。鲁莽、急躁 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评说人物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斯人刚乘黄鹤去, 秘密报告把盖揭。
多予少取政放活, 农民个个喜开颜。
玉米先生显神通, 无奈天公不作美。劝君莫学赫老爹, 徒留笑柄在人间! 我们的改革,要把整个重工业
看作是国家军事实力的物质技
术基础,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
的加强将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
展开积极的‘攻势’。我们改
革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建立一个
经济上具有蓬勃活力、政治上
稳定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的
“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梦 勃列日涅夫
(任期:1964—1982)历程篇(二)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资料卡片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世界现代史》 残 了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始终放在重工业方面
C.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D.没有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实战演习答案:D历程篇(三)戈尔巴乔夫的体制梦 戈尔巴乔夫
(任期:1985—1991)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改革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触及整个社会。自然要破就不可能没有冲突,有时甚至不能没有新旧事物之间的尖锐斗争,只不过是没有炸弹的轰鸣和枪弹的呼啸声而已。
------《改革与新思维》 找出戈尔巴乔夫从哪几个领域对他的梦想做规划?地址http://v.ku6.com/show/Jd3llevlwKL6ZuBTC2XRQA...html观看视频1、外交的突破2、经济领域:触动经济体制、提出加速发展战略3、政治领域:民主化改革戈尔巴乔夫的体制梦碎了破茧而出待羽化, 一枕黄粱美梦碎。
忽喇喇似大厦倾 ,功过是非任人评 !众说纷纭 史家观点
观点一: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
观点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 ---中国苏联史专家沈志华 主编评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我来评说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你认为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1、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
4、改革失败根源在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3、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以史为鉴

---反思篇思维判断 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各抒己见 从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立足国情
2、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3、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南巡谈话结合苏联的经济改革和以上材料从中你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道路有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反思中前行!在创新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