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目录
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二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一
探寻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三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课前导入
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类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视力很弱,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等。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吧!
学习任务二
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biān
fú
jí
zhèng
ruì
yíng
zhàng
yíng
蝙
蝠
即
锐
蝇
证
障
荧
屏
píng
jì
系
dāng
铛
ài
碍
字词乐园
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法识字
虫
扁
蝙
②巧记法识字
文章长了耳朵
障
蝇
蝇
③字源识字法
本义为苍蝇
达
蚊
弄
科
横
系
蝇
证
研
究
驾
竖
绳
驶
(雷达)
(蚊子)
(即使)
(科学)
(横七竖八)
(跳绳)
(系着)
(苍蝇)
(证明)
(研究)
(驾驶)
(行驶)
(究竟)
复
(反复)
书写指导
jià
shǐ
“马”写扁宽,拖住上边的“加”。
书写指导
“马”写窄长,最后一笔横变为提。
jì
第一笔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撇,起笔较平。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造句:自行车摆放横七竖八 的,很不整齐。
解词义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造句:鹰的眼睛十分敏锐,可以在高空中发现陆地上极小的动物。
障碍物: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的东西。
造句:前方道路有障碍物,车辆无法顺利通过。
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的屏,X射线、紫外线、阴极射线照射在荧光屏上能发出可见光。
造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荧光屏,生怕错过了什么。
(xì)关系
(jì)系绳
多音字
系
当表示“打结;扣”时,读“jì”,其他情况下一般读“xì”。
模
( )模糊
( )模样
mú
表示“①法式,规范。②仿效。③模范。”的意思时,读“”。
表示“模子”的意思时,读“” 。
mó
朦胧的月光下,我看见一个模(mó)糊的身影,但没看清具体的模(mú)样。
学习任务三
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层次。
本文讲述了科学家经过__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__________的秘密,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使其能够在_____________。
反复研究
夜间飞行
雷达
夜间安全飞行
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1、2
3~7
8
品读课文
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要从蝙蝠说起。
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读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为什么一开始就写飞机在夜航?
这句话写出了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要从蝙蝠说起,引起人们对下文的关注和思考。
吸引读者
引出问题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设问
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1、2
3~7
8
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要从蝙蝠说起。
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讲科学家们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提出问题
反复实验
发现秘密
突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之高。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障碍物很小。
蝙蝠动作灵活。
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的实验。
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了探索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条件,科学家进行了怎样的实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一次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依靠眼睛。
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二次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依靠耳朵。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次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依靠嘴。
把蝙蝠的嘴封住。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段,承接上文三次实验的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引出了下文。
回顾课文,说说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结论。
第一次实验结论:
第二、三次实验结论:
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超声波,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读第7自然段,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或画一画。
品读课文
遇到
反射
障碍物
发出
嘴
耳朵
超声波
蝙蝠
嘴里发出超声波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
传到耳朵里
决定飞行路线
看视频,回顾蝙蝠探路过程。
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1、2
3~7
8
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要从蝙蝠说起。
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照应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与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相照应,说明了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正是因为其身上装有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后发明的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嘴
超声波
耳朵
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
蝙蝠探路
雷达探测
嘴
夜间飞行的秘密
天线
荧光屏
障碍物
耳朵
障碍物
超声波
反射
无线电波
反射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概括主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发现问题:蝙蝠夜间飞行
研究问题
不断研究
得出结论
反复实验
板书设计
受到启发:为飞机装雷达
热爱科学
什么是仿生学
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拓展延伸
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他们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指挥人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青蛙和电子蛙眼
长颈鹿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为什么长颈鹿在饮水时不会因大量血液涌上大脑使得脑充血或血管破裂呢?原来是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科学家依照这一原理设计出“抗荷服”,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
长颈鹿和“抗荷服”
拓展延伸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
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
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
会有倒塌的危险。
云杉和电视塔
欢 迎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