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珍珠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 珍珠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8 20: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内容 珍珠鸟 第 2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好儿化音,辨析多音字“卷”“蔓”“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悟语言,感受珍珠鸟的自由自在与淘气活泼,感受“我”对鸟儿发自内心的宽容喜爱之情,体会“依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学习作者分多处描写小动物外形,并根据小动物活动过程有选择,有顺序地,有重点地展开具体的描写,表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教 学 重难点 学习作者分多处描写小动物外形,并根据小动物活动过程有选择,有顺序地,有重点地展开具体的描写,表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课前准备 PPT 学习单
教学活动板块 教学活动内容 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回顾 1.小珍珠鸟有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安全的“家”,你瞧……(出示文字,朗读) 2.这只小珍珠鸟与父母长得可像了,看……(出示文字) 3.小珍珠鸟与父母最大的不同是,他每天都钻出笼子来陪伴我。这节课,我们去探寻小珍珠鸟在我家的活动踪迹。 朗读中回顾,积累文字。
二 寻找踪迹 1. 示范。如何探寻小珍珠鸟活动踪迹呢?大家手里有一张活动踪迹图。(师展示台演示) (1)示范1:假设这是小珍珠鸟在我家的活动范围,起先是在……? 老师在踪迹图上指点。 (2)示范2:随后呢到哪里?(屋子里)(标出箭头线) 生读文中句子,师出示句子。 交流:概括说说他在屋子里干什么?具体什么表现?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 看老师怎么在踪迹图上写下来。边写边强调要概括活动事件、找出动词写具体表现。(飞来飞去)(落 站 撞) 相机教学生字:“柜”“撞”。(哪个是“柜”?“柜”换偏旁组成新字:拒、距、矩、炬。拒绝。老师不合理的要求,你可以拒绝;你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也可以拒绝。)(“撞”右边是一个童字。左窄右宽,横画均匀。) 2.自学。 出示自学任务: (1)独立默读课文,寻找活动路线,概括事件,圈圈画画具体表现,在图上连一连写一写。 (2)小组内汇报交流,作调整或补充。 3.组织汇报交流,根据表格尝试背诵。 (1)汇报活动路线。笼子——屋里——小桌——杯子——笔尖手指——笼子——肩上。 (2)一生汇报一段时间(展示台展示表格)。互动交流,引导品悟活动方式。 师:请同学选择活动段,汇报下小珍珠鸟的活动事件与具体表现。汇报前读一读相关文字。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可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与建议,也可修改自己的踪迹图。 相机引导品悟: A渐渐地……喝茶:请一生读喝茶的句子,结合小珍珠鸟的动作谈谈自己的感想。 品味“挨近”“偏过脸”“瞧瞧”(怕人,淘气) B后来……啄笔尖 啄手指 C傍晚……不舍回家:回家前加一个形容词的话加什么? 引导关注“再三呼唤”,感受小珍珠鸟对我的留恋。为什么要挤?关注“挤”,感受珍珠鸟的肥。 D有一天……熟睡肩头。(趴 睡 咂)哪个表现最让你动情,有何感想?(人与鸟和谐相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小珍珠鸟毫无防备,睡得真香,就像睡在自己家里一样,对我多么信赖。) 小结:信赖,就是信任,就是一种毫无防备的敞开心扉。正是珍珠鸟对“我”的信赖,创造出了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配乐朗读。 (3)看着图,说一说小珍珠鸟的活动。展示台出示某位同学的图。 对着课文练一练;不看课文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示教师引背。 “探寻“,”探秘“这样的字眼,最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探寻小珍珠鸟的活动踪迹,完成踪迹图,这是一个具体又有趣的活动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 备课时,基于本班学习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阅读习惯也不好,已经在填写踪迹图前,对起初在屋里飞来飞去这一部分的阅读概括与提取细节动词进行了指导。紧接着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阅读。 为了更好地探寻小珍珠鸟活动踪迹,促进孩子们细读文本,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我设计了一张“活动踪迹图”。
三 对比发现 1.研究讨论 (1)研究活动路线。(小珍珠鸟哪儿都去,很淘气;小珍珠鸟离“我”越来越近,一直在我身边,很喜欢我,对我很放心,很依赖我。)(小结:这个路线看到了鸟儿对我信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随便调换,所以说,写鸟儿活动顺序有讲究。板书:有顺序。) (2)研究活动事件与具体表现。 预设1:起先,作者没有写事件也没有表现。同学们想象补充一下。(探情况:转来转去,跳前跳后……) 思考:为何不写?(与信赖没什么关系。写鸟儿的活动有很多,但要有选择。) 预设2:在屋里的表现没有在小桌上的表现和在我肩上的表现具体。(更能体现信赖。写鸟儿活动要围绕依赖有重点地写。板书:有重点) 预设3:一开始拘束,后来越来大胆放肆。小珍珠鸟一开始还有点拘束,到后来就无所顾忌了,最后更是把“我”当亲人了。(小结:鸟儿并不是一开始就信赖我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4)我们再看这活动路线和活动内容,按照越来越信赖的表现来看,应该是落到我小桌子上,杯子上,笔尖,然后就到肩膀上睡觉,这样才是循序渐进越来越信赖啊。可是,作者却在中间插入了一段“傍晚”,然后单独写有一天……这里有什么秘密吗?(突出主题“信赖”,最美好的境界,最让“我”动情的地方。) 小结:最美好最动情,最能表现信赖的画面单独成段。这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方法。板书:重点独立成段 (5)动词准确不重复。(可有可无) 根据板书小结:细致的动作描写,准确的动词,表现了珍珠鸟对我与日俱增的信赖。 板书:有顺序 有选择 重点突出 单独成段 (动词准确丰富) 2.练笔 (1)提出观察要求(观察小七每一部分的具体表现。)播放视频。 (2)同桌交流:多么忠诚多么信赖主人的小七。如何表现出小七的忠诚与思念呢?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应该重点写的,而且应该单独列一个小节来写的情节,说一说小七的具体表现。争取用上准确的动词 。 (3)互相评价。 从填写踪迹图,到比较活动路线、描写文字的疏密、活动路线的跳跃变化,从而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智慧:团绕主题确定重点细致描绘,单独列出突出重点。最后将作者的观察与选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上,写好《小七赠花》的感人场景。
四 探讨主题 结合课文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同学们描绘的是多么美好动人的境界啊。如果说狗天生与人亲近的话,但珍珠鸟天性怕人,它对“我”的信赖怎么来的呢?文中找理由。 预设:爱鸟;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爱它,宠它) (2)补充原文。是的,原文中还写到…… (它们在笼子里时)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爱,要给它尊重) 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去惊动它们……(爱,要给它呵护) (无论它怎样淘气),我都不管它……(爱,要给它自由) (它啄着我的笔尖),我只是微微一笑 ,依旧写东西……(爱,要给它耐心) 小结:我明白了,“我”发自内心地尊重鸟儿,宽容鸟儿,理解鸟儿,呵护鸟儿,鸟儿相信“我”不会伤害它,才会有睡在我肩头这样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就是作者所呼唤的——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结合事例理解。你身边,有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吗? 小结:信赖是互相的。只有彼此真诚以待,才能彼此信赖。只要彼此信赖,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补充原文,感受“我”对鸟之爱,联系身边的“信赖”体会信赖的基础是真诚以待,彼此尊重。
五 课后任务 1.完成练笔《神犬小七》,用上“外形分步描写与动作细节描写法”,突出重点。 2.背诵课文4-6自然段。
板 书 设 计 珍珠鸟 “家” 外形 活动 信赖创造美好境界
教学反思
执教者 时间 班级
教学内容 《珍珠鸟》
教学分两课时进行。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中心“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这里的“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自主建构的过程。包含情境、协同、支架、任务、展示、反思六要素。 活动一:朗读中回顾,积累文字。(通过轻轻地朗读,回顾小珍珠鸟的外形,再次感受小珍珠鸟那温暖舒适而又安全的“家“。)(原本有音乐,因为电脑启动就死机,音乐也就没了。) 活动二:填写“小珍珠鸟活动踪迹图“ 这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至少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 1.以学为中心的学习,需要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 我们提倡的是建构主义学习思路。学生只有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才会产生真阅读,真表达,真探究的欲望,才会有真的学习发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真正的学习情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志趣,升华学生的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 “探寻“,”探秘“这样的字眼,最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探寻小珍珠鸟的活动踪迹,完成踪迹图,这是一个具体又有趣的活动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 2.以学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提供自主学习支架。 为了更好地探寻小珍珠鸟活动踪迹,促进孩子们细读文本,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我设计了一张“活动踪迹图”。 这是给孩子自学的支架。 而第一次设计的时候,我也设计了学习支架,那是填写”表格“。 事实证明,图与表格更加形象地呈现出小珍珠鸟离我越来越近的活动路线,为后来孩子们发现小珍珠鸟的变化,发现作者围绕主题有选择有重点地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事实上,平时教学中,我们的每篇课文,每个单元都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如“走近四季“”朗读者“”模拟实验室“等,既与教材密切相关,又与孩子的生活紧密勾联,打通学习与生活的鸿沟,让学生的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走向更远的生活。 3.以学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 备课时,基于本班学习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阅读习惯也不好,已经在填写踪迹图前,对起初在屋里飞来飞去这一部分的阅读概括与提取细节动词进行了指导。紧接着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原本想象中的是,孩子们自主阅读后,能在小组中分享进行调整。平时一小段文字的阅读孩子们还是可以慢慢做到的。但这节课节,孩子们面对三个自然段的文字,阅读无法潜心深入,概括能力之弱就又全部暴露出来了。所以在课堂上我马上调整了教学思路,再带着孩子们阅读“渐渐地”部分,引导孩子们自行概括这部分内容,提取动词信息。也因为这样,这一活动的时间拉得过长,所以原本设计的展示孩子们的踪迹图,就变成了孩子们个别的交流与相互的补充。 课后反思,即使没有试教,既然已经考虑到这班孩子的概括基础是比较差的,学习活动中的指导就应该考虑得更细致周到些 。比如,是不是可以先带孩子们梳理文本,明确不同活动地点的活动内容,然后每个人细致研读一个活动内容,这样是否可以缩小阅读范围,让孩子们的阅读更聚焦些。 4.以学为中心的学习,需要给予展示的平台 学习活动,更多是从学生学习角度展开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效如何就需要展示与评测。既有对个人自主学习的展评价,又有对同伴互学活动的评价,当然还有教师从学的角度作出的小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具有延展性,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表现。 这节课,因为后来没有了小组合作学习,又取消了展示学生踪迹图的环节,所以,所有的评价都只是对学生个人学习的评价,而且,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了,更多是教师的评价。按我的设想,应该是每个小组展示一个活动内容,从小组成员是否参与分享,是否有新的收获调整,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等多角度评价每个组员,然而通过展示交流,评出最棒的活动踪迹图,并应用这个踪迹图,练习背诵,积累文字。 总之,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设计,一定要考虑到评价与检测,而且评价要多元互动,检测要有趣生动。 5.以学为中心的活动,要实现有层次的习得。 语文学习活动,一定是言语实践的活动。阅读是为了表达,阅读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过程。学习表达同样要经历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从填写踪迹图,到比较活动路线、描写文字的疏密、活动路线的跳跃变化,从而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智慧:团绕主题确定重点细致描绘,单独列出突出重点。最后将作者的观察与选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上,写好《小七赠花》的感人场景。 上述学习活动呈现的是“聚焦学习表达——比较拓展深化——内化选择表达”的过程。“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充分利用文本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诱发学生思维矛盾,由理解到表达,有层次有梯度的习得。 总之,自我感觉这是一节想得比上得美的课。“以学为中心”的活动设计,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尽管上得不美,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个理念,在学习与测评上动足脑子,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