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8 14: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唱歌教学《山谷静悄悄》
学科 音乐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唱歌教学
教材 书名:音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游览山谷为线索,通过有趣的情景设计,使学生在感受山谷自然之美和地质队叔叔心灵之美的过程中,体会力度的变化、节奏的变化以及休止符的使用对表达歌曲情绪和形象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学会轻盈,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 (二)理论依据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歌曲教学中“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因此在歌唱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兴趣为动力,巧妙设计教学,在多种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课第四课时的内容,4/4拍,F大调,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曲式结构如下: 歌曲一开始用八分休止符短促的节奏型、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魅力山谷,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述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交织成一只美妙的乐曲在山谷间回荡。 四段歌词中旋律大致相同,前三段的第二乐句用了切分与附点节奏,和两短一长的乐节构造,配合描写自然景色的歌词内容,更加突出地塑造了静谧的自然之美。 第四段旋律相同,但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改为八分均等节奏型,将两短一长的乐节构造改为均等的两乐节构造,把山谷的热闹和地质队叔叔辛勤的工作描述得惟妙惟肖。 歌词、节奏在形象、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2. 学情分析: (1)本学段学生的总体特点: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有主动识谱的意识,能够以首调唱名法随琴视唱简单地乐谱,但在准确性和速度方面仍比较欠缺;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但对这些音乐记号在作品中的意义理解尚有欠缺,对歌曲信息量提取、歌曲分析能力方面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引导。 (2)授课班级学生具体情况: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2)班学生,该班共有33人,其中20人次有业余音乐学习的经历,有学习声乐、民乐及舞蹈。本班常规纪律较好,喜欢唱歌,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与老师互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各个阶段中。 (2)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讨论与表演,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合作中体验。 (3)采用听唱法、接唱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巩固教学内容。 4.技术准备 (1)ppt (2)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碰铃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情况 在前期的音乐学习中,对全音符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能够熟练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准确的掌握切分、附点能节奏型;了解反复记号、延音线及跳音记号的意义;理解“移动的do”引起音高位置的变化。 在特殊节奏频繁出现时,学生读谱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还未系统了解过音乐的力度记号,没有感受过不同的力度给音乐形象带来的变化; 由于“流动的do”引起的音级位置的变化,还不能快速识读有升降号调的音高位置。 (2)问题与对策 问题:识读乐谱在本课中不是重点,但由于“流动的do”引起的音级位置的变化,在学生识读乐谱片段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对策: 熟悉旋律后识谱:先用跟唱法教唱第一段歌词,再进行识谱; 找出特殊节奏再识谱:先让学生找出乐句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再进行识谱; 标注关键音的字母谱,帮助学生尽快识谱。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歌曲表达的神秘、美妙、生机勃勃的音乐形象,感受到山谷自然之美与地质队叔叔心灵之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法、听唱法、接唱法及小组合作表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巩固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能用轻盈、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把握歌曲中音高与节奏,以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点: 能用轻盈、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以及力度记号的准确掌握,并体会其对表达歌曲情绪和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提前解决课程难点。 1、首先通过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来进行练声,纠正学生的发声方式。具体设计如下: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每到夏季的时候,他们总是提醒农民伯伯“快快收麦”“快快播种”,大家知道他的名字么? 你听过它的叫声么?谁来模仿一下? 注意:提醒学生嘴巴里像含了一个乒乓球,里面鼓鼓的,眉心抬高,横膈膜往外用力 2、将结束句设计成布谷鸟的叫声,使难点提前得到解决: (1)使学生掌握休止符、跨小节连线; 师:老师也来模仿一下布谷鸟的叫声,你来听听,这只布谷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是连续不断的吗?(有间断) 师:(展示谱例)这种间断在五线谱中呈现,便是各种的休止符,在这个谱面上,有 一拍的休止还有半拍的休止,老师再唱一遍,大家可以帮忙拍出休止符吗? (2)体会乐句中的力度记号 师:老师再来模仿一下,请你感受一下,老师和大家唱的有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方是 比较弱的,在什么地方声音力度变强,最后又是什么力度? (3)讲解很弱、弱、中弱、中强、强、很强、渐强、减弱等力度记号。 分段审美体验,难点各个击破 通过创设布谷鸟带领大家游览山谷情景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前三段学习,感受自然之美 1、初听前三段音频,回答两个问题: 师:今天布谷鸟要带我们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仔细听一听, (1)布谷鸟带我们去了哪里? (2)那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学习第一乐句 (1)你认为怎样的声音能表现山谷静悄悄的呢? (2)如果前半部分老师用p的力度,后半部分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力度呢?(mp) 3、学习第二乐句 (1)聆听歌曲,感受一下,山谷中有什么样的美景呢?(出示大自然景色照片); (2)跟唱法学唱第一段歌词,熟悉旋律; (3)识读乐谱,找出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4)教师对比演唱,使学生感受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在这个乐句中的作用; (5)自学第二、三段歌词; (6)师生、分组唱第一乐句(问)与第二乐句(答)。 (二)第四段学习,感受心灵之美 1、叮咚叮咚,谁在安静的山谷中发出了声音,让我们仔细听一听。 (播放音频) 2、原来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在山谷间叮咚叮咚的作响。为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地质队叔叔们不论酷暑和严寒,不论是泥泞的沼泽还是陡峭的悬崖,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穿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他们用火焰般的热情,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灵。 (出示图片) 3、对比前三段的第二乐句,感受不同的节奏表示的不同音乐形象。 4、结束句学习: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是怎样有规律的敲击呢? (布谷鸟叫声换上“叮咚”的歌词,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课程难点) 完整演唱,巩固新知 1、跟着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2、听歌曲的过程中,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找出相应的答案。 (1)歌曲中是怎么样表现山谷静悄悄的? (2)问句中用了什么样的力度? (3)哪两组节奏的运用更能突出大自然的美? (4)歌曲运用了什么节奏来表现地质队叔叔的辛勤劳动? (5)pp、p、mp、mf、f、ff分别表示什么? (6)渐强、渐弱的符号是什么?请你用一种方式来表现。 2、结合黑板上的要求,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乐器伴奏,拓展创新(时间允许增加此环节) 每组为铃鼓、三角铁、碰铃设计伴奏,分别进行展示。 首尾呼应 课堂总结 今天,布谷鸟带我们游览了静谧的山谷,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我们又看到了地质队叔叔为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山谷间辛苦的工作着,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灵之美。这是多么愉快的一次旅行呀,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
5.板书设计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个人测评 1. 有表情地表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A (有表情的准确演唱) B (比较准确地演唱) 二、小组评价 小组合作表演歌曲《山谷静悄悄》,每人担任一种角色,分别为小鼓手、小锣手、秧歌舞者 A (小组合作默契、准确、有表情) B (比较准确)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着依据教材,又不受限制于教材的原则。教学本课时,我大量运用了与本节课紧密相关联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所学知识的内涵,使得《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显得有血有肉.课开始,我设计了布谷鸟带大家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引发了孩子们想要表达的欲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设问导学,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我提出了几个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很有针对性地问题:(1) 大家仔细听听,老师是怎样表现静悄悄的山谷的? (2) 如果前半部分老师用p的力度,后半部分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力度呢? (3)请大家听一下老师唱的两个乐句,哪个更能表现山谷之美呢? 这些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还引出了重点,从而突破了难点. (三)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