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8 16: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人音版新教材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森林狂想曲》。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风景如画的音乐教学内容,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和大自然有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环境。本课《森林狂想曲》则是根据主题旋律、乐器音色等方面进行乐段的听辨,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系统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有一些音乐记号,也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创编能力和模仿能力,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以获得更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感受由大自然音响与音乐完美结合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环境。
2.通过“声势”律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听辨并记忆乐曲各段主题旋律,感受乐曲情绪。
3.能够完整聆听乐曲,掌握主题出现的顺序及次数。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完整聆听乐曲,听辩乐曲主题。
2.难点:听辨各段主题旋律,掌握主题出现的顺序及次数。
六、教学方法
聆听法、模唱法、律动法、问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片 丝带 沙槌 碰钟
八、教学过程
(一)师生演唱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
1=C-F 2/4 5 5 5| 3 3 3| 1 3 5 3 |1 —||
La lala la lala lala lala la —
(三)热身活动。
(师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音乐,讲解要求,生律动热身。)
【设计意图】在热身活动中让孩子们对主题的音乐建立有意注意,在感官上加深印象,看似玩的过程中完成对主题的轮廓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四)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太棒了,你们到过大森林吗?你所知道的大森林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进入美丽的大森林,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首关于森林的狂想曲你都听到了什么 ”
(聆听歌曲片段并揭示课题《森林狂想曲》。生自由回答,师总结。)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带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以之前记忆的主题轮廓为基础,怀着好奇心开始“审视”乐曲,对于乐曲学习是好的开始。
(五)新课教学。
1.分段聆听。
(1)聆听乐曲主题。
a.设问:“在音乐中有没有让你觉得熟悉的旋律?听后什么感觉呢?”
(师总结并点出主题旋律。)
b.跟琴“la”音模唱旋律。
(PPT出示主题曲谱。)
C.律动表演乐曲主题部分。
(播放音乐,听到主题旋律时,师引导学生模仿吹笛子动作表演。设问:“这段旋律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除了这段旋律你还听到了哪些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思考、模唱再到尝试唱谱,由教师引导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强化记忆主题旋律。
(2)聆听乐曲主题。
a.初次聆听主题旋律。
(师弹奏主题旋律,生仔细聆听。)
b.再次聆听主题,师生手划旋律线。
(师引导生手划旋律线感知旋律走向。)
【设计意图】反复聆听下,由教师引导学生手划旋律线感知乐曲主题的旋律走向,以体验为主的切入式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
c.设问:主题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它有什么音色特点?
(播放小提琴主奏主题,师总结—小提琴音色明亮细腻,优美婉转。)
d.对比聆听小提琴与木吉他演奏的主题。
(对比聆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听辩音色特点。)
e.分组模唱主题。
f.丝带律动表演主题。
【设计意图】在多维音乐活动中,通过聆听、模仿、体验达到感知,记忆和理解主题。
(3)聆听乐曲主题。
a.师:“除了主题和主题,你从我的琴声中还捕捉到了哪段旋律?它有什么旋律特点?”
(师串联弹奏主题,主题,主题。)
b.打击乐器表演主题。
(部分学生上台用沙槌、碰钟表演主题,其余学生配合表演聆听主题。)
2.完整聆听乐曲。
(1)师弹奏乐曲第一部分,学生听辩主题出现顺序。
(师按照乐曲主题、、出现顺序弹奏旋律,生听辩各主题出现的顺序并用动作回答。)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乐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乐曲结构梳理和概括,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同时又巩固了对乐曲主题旋律的记忆和听辩。
(2)分小组按主题表演全曲。小组任务:各主题分别出现几次?
【设计意图】在分段聆听和记忆旋律后,进行不同主题不同动作的整体聆听,让学生把记忆的旋律片段有效整合,对乐曲进行整体把控。
3.师简介乐曲创作背景。
(6)小结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音乐课即将结束,能分享一下你们本节课的收获吗?”
生:“……”
师:“真的很不错,你们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通过聆听懂得了要爱护森林,保护环境。老师为你们鼓掌!”
(7)下课。
随《森林狂想曲》丝带律动离开教室。
九、板书设计
森林狂想曲
主题 7次
主题 4次
主题 2次
主题出现顺序: -----
十、课后反思
本课是人音版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风景如画的音乐教学内容,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和大自然有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环境。本课《森林狂想曲》则是根据主题旋律、乐器音色等方面进行乐段的听辨,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及音乐鉴赏能力。
现将本节课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定符合音乐鉴赏的标准。
针对本堂课的内容,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依次为:1.通过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感受大自然音响与音乐完美结合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环境。2.通过多维音乐活动、模拟演奏动作、小组合作、打击乐器伴奏、舞蹈等多种方式听辩并记忆乐曲各段主题旋律,了解主奏乐器及主题出现的顺序、次数。3.能够完整聆听乐曲,感受各主题情绪。教学重点是能够完整聆听乐曲,听辩乐曲各主题。教学难点是听辩并记忆乐曲各段主题旋律及出现的顺序及次数。
(2)教学环节合理。
1.遵循欣赏课的教学规律,以“玩”促学。
在课堂之初,在看似玩的活动中让学生建立对主题旋律的有意注意,由浅入深的形成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2.聆听赏析作品,以固定律动、乐器突破难点。
在音乐听辩中以各主题不同的音乐情绪为主线,规定各主题的表演动作和方式,并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这就让学生在理性思维上对乐曲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在课堂尾声再由学生直接听辩教师琴声中的各主题出现顺序时就显得水到渠成的感觉。
3.多维度的表现音乐。
在整个作品赏析中,有空间运动的听辩,律动参与感知,模唱主题表演,打击乐器表现,小组合作听辩等多维度的表现感知音乐。
4.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对于全曲的分主题表演和情境表演,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同时达到了对乐曲的赏析,做到了完完全全的“听透”了音乐。
(三)多种方式参与,丰富音乐课堂。
1.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ppt、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一
个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
2.丝带、打击乐器增添音乐色彩。
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丝带、打击乐器感知乐
曲情绪,并为主题旋律伴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效果良好。
3.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闪耀课堂。
乐曲不同主题不同情绪,通过生生合作,“小老师”引导,小组合作听辩,教师与学生互动舞蹈等方式,表现音乐,让整个课堂更加完整,并随之推向高潮。
(四)课堂亮点。
1.教学设计完整,能以活动渗透,完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主题旋律记忆,旋律听辩,主题出现的顺序、次数和乐曲情绪与各主题的演奏乐器与形式等课堂难点均在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并且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性的讲解,课堂“活”而不乱,收放自如。
2.课堂容量大,形式多样,气氛活跃,教师自身素养高。
以教师弹奏为主体的聆听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乐曲的旋律以及各主题情绪的区别,相对于单一的音频播放,丰富了聆听的多样化,而且对于学生的听觉刺激较为深刻,对旋律记忆更加有利。在活动的设计中能很好的使用教室空间,道具及打击乐器来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服务,使课堂“动”了起来,使学生的参与感加强,丰富了教学的多样化。
3.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形式多样,评价机制完善。
(五)自我评价与不足之处。
整堂课下来,突破了自我,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解决了重难点,学生“听懂”了这首曲子,能够区分各主题并哼唱,课堂节奏流畅,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度也不错。
不足之处是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感觉略有美中不足。未来还需不断努力,追赶超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