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14:42:47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A卷)
一、基础知识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   ,其中“沁园春”是   。本词是   于1936年在陕北清涧创作的。词的上阕描写   ,展现   ;下阕纵论   ,抒发   。
(2)艾青,原名   ,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   》《   》《   》等。
(3)《乡愁》选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他是台湾诗人、散文家。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者是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被誉为   。
(5)《我看》作者   ,原名   ,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   、   。他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   》《   》《   》,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   ”的代表性诗人。
二、语言综合运用
2.(【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价作业)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男:我们在这汉字织成的锦绣中穿行。
女: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 yáng)。
男:诗的语言,① 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诗歌,我们寻找四月天里的春的鲜妍,燕的呢(nán);诵读诗歌,我们感受饮酒高歌中的旷达,皎洁明月下的期盼。
男:②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的莅临,让我们一起用写,诗的形式描绘青春,用诵读的方式歌颂青春!
合:本次“诗歌颂青春”学习活动正式开始!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徜(yáng)    
呢(nán)    
(2)填入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恪守 B.附庸 C.蕴藏
(3)画线句②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歌是一种艺术,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  )lài,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  )suì。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艾青用鸟儿(  )sī哑的喉咙歌唱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林徽因用“娉婷”且“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余光中具象化的“乡愁”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
3.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天   (lài) 深   (suì)    (sī)哑
4.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弦(A.xián B.xuán)    娉(A.pīng B.pìng)   
5.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  )
A.迂回 B.徜徉 C.彷徨 D.踌躇
(2023九上·衡山期末)基础知识综合
衡山县城西郊有紫金山森林公园,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1992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有45个,是人们理想的游览、休憩①(  )、避暑之____ 。山中树木 cōnɡlónɡ①(  ) 、四季 chánɡ qīnɡ②(  ),风景秀丽迷人。这里山有形、林有律、水有音;林因光而幽,山随云而动。这里有动人的传说,古 人的诗吟,还有伟人的足迹。在这里,你可以春采紫金杜鹃,夏聆紫金松涛,秋赏紫金枫红,冬赏紫金雪景。让你人游其中,心醉其中。进入牌坊后,沿着水泥盘山公路,到达公园景区。
因为山环路转,颇有“ 山路十八弯”的意境。进入观湘亭,俯瞰②(  ) 衡山,“三维三角形”的县城 ____ ;远观九曲湘江,犹如一条洁白飘带,飘向天际,又恰似九条巨龙 齐奔衡山,其气势之宏伟,令人 ____。
6.给加点的字注音。
7.根据拼音写汉字。
8.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胜地 一览无余 叹为观止
B.圣地 虚无缥缈 赞不绝口
C.胜地 虚无缥缈 叹为观止
D.圣地 一览无余 赞不绝口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 变原意。
(2023九上·杭州月考)活动一:思 君子之义
自强,燃起心中希望;奋斗,点亮人生华章。自强和奋斗相得益彰。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绝不会因一时之困境而矫 ▲揉造作,而是面对逆境 ① ,勇往无前。欧阳修被贬滁州,仍心无旁wù▲治理地方,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范仲淹遭遇贬谪,不自惭形秽▲,忧国忧民;任正非站在信息改革的十字路口,看似走tóu▲无路,却带领华为自主研发,成功开启 5G 时代。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
10.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①矫   揉造作 ②心无旁wù   ③自惭形秽   ④走tóu   无路
11.填入上文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自暴自弃 B.薪火相传 C.不屈不挠 D.怀古伤今
12.仿照画线句子的结构,续写一个君子自强不息的例子。
13.在对联中常常出现“谐音”。现有下联“草间蚱蜢,还同不系之舟”(小蝗虫谓之蚱蜢,小舟谓之舴艋,音似),你觉得作为上联最合适的一项(  )
A.筵上枇杷,本是无声之乐 B.庭中青梅,未必可酸之欲
C.盘中春笋,原是无花之君 D.荷端莲子,当为无火之实
1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达标训练)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1)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2)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   ”改为“   ”。
(3)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这样修改:   。(不得改变原意)
三、阅读理解
1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1)词的上阕描写   ,下阕   。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竞”的意义和作用?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些景观有何特点?显示了词人怎样的胸怀和气魄?
(5)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词;词牌名;毛泽东;北国雪景;祖国壮丽河山;历代英雄;诗人壮志豪情
(2)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
(3)余光中选集;余光中
(4)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
(5)穆旦;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九叶诗派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沁园春·雪》的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根据平时对艾青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涵”和“堰”的书写。
(3)根据平时对《乡愁》这首诗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4)根据平时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徽”的书写。
(5)根据对穆旦这个作家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穆”“铮”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词 词牌名 毛泽东 北国雪景 祖国壮丽河山 历代英雄 诗人壮志豪情
⑵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光的赞歌 向太阳
⑶余光中选集 余光中
⑷林徽因 中国一代才女
⑸穆旦 查良铮 诗人 翻译家 探险者 穆旦诗集 旗 九叶诗派
【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4)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2.【答案】(1)徉;喃
(2)C
(3)词语“莅临”使用不当,改为“到来”。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徉:读音“cháng yáng”, 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呢喃:读音“ní nán”, 拟声词。燕子的叫声。
故答案为:徉;喃。
(2)此题考查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A.恪守:动词,严格遵守。放在此处语义不通畅。
B.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含贬义,不适合。
C.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结合语境,①处应选“蕴藏”。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这一句错在词语运用不当。“莅临”指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不适用于本校的老师和同学,应改为“到来”。故答案为:词语“莅临”使用不当,改为“到来”。
【点评】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此类题目,要正确地读写词语,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此题考查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识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解题步骤:①审读题干,确定试题类型。②分析选项,确定词语含义。辨析型试题,都提供同义词或近义词选项,采用选词填空的形式,这类题要从辨析这些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入手,能准确把握住同中之异,就容易抓住解题的要害。正误判别类,一般都给出加点词,或特别指明句中含有成语,这类题必须分析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③结合语境,确认正确答案。无论是以辨析为主还是以判别正误为主,都离不开选项所给出的语境。
(3)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先要找出句子的病因。病句的原因主要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此外,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这样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做题才会得心应手。
【答案】3.籁;邃;嘶
4.A;A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语的使用(搭配);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色彩、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3.天籁 lài,指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深邃 suì,深远;深奥;深沉。
嘶哑 sī,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故答案为:籁、邃、嘶
4.心弦 xián,即心。
娉婷 pīng,形容女子容貌、体态轻巧美好的样子。
故答案为:A A
5.A:迂回:(形)回旋;环绕。(动)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的侧面或后面作战行动。
B:徜徉:安闲自在的徘徊。
C:彷徨:表示徘徊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也表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D: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做思量、考虑的意思。很得意的样子。
故答案为:B
【答案】6.qì;kàn
7.葱茏;常青
8.A
9.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前后不一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本题考查给加点的字注音。休憩:读音是xiū qì,休息。俯瞰:读音是fǔ kàn ,从高处向下看。
故答案为:qì;kàn
7.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葱茏:读音是cōnɡlónɡ ,草木青翠茂盛。常青:读音是chánɡ qīnɡ ,经常青翠,不枯黄,不凋零。
故答案为:葱茏;常青
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圣地”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或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根据句中修饰词“避暑”可知;“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就像人的思想境界一样,没有实体感。根据句中的主语“三维三角形’的县城”可知;“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句中说的是远观九曲湘江“其气势之宏伟”。
故答案为:A
9.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前后主语不一致,把“衡山县城西郊有紫金山森林公园”改为“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
故答案为: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
【答案】10.jiǎo;骛;huì;投
11.C
12.文天祥兵败被俘,仍旧忠心耿耿,以生许国。
13.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续写式仿写;诗歌对联;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续写。注意参考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10.矫揉造作 jiǎo róu zào zuò 形容很不自然地故意做作。
心无旁骛 xīn wú páng wù 专心一意而无其他念头。
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走投无路 zǒu tóu wú lù 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故答案为:jiǎo、骛、huì、投
11.A: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指自己甘心落后或堕落,不求上进。
B: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
C:不屈不挠,不屈服。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①空语境义是面对困境迎难而上不屈服,用不屈不挠。
D: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故答案为:C
12.续写注意参考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如苏轼遭贬黄州,依然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李白赐金还乡,依然积极进取,以待报国。
故答案为: 文天祥兵败被俘,仍旧忠心耿耿,以生许国。
13.A:枇杷,谐音“琵琶”,正是乐器,对应音乐。与下联“谐音”相对。
故答案为:A
14.【答案】(1)尊敬的家长,您好!
(2)一会儿;20分钟
(3)去掉“妥善”或“合理”
【知识点】应用文;语言得体;语言简明;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⑴ 细读材料可知,这则短信的发送对象是本班家.长,所以应在开头加:尊敬的家长,您好!
故答案为: 尊敬的家长,您好!
⑵ 根据材料中的“需推迟20分钟放学”可知,需把短信中的“推迟一会儿放学”改为“推迟20分钟放学”。
故答案为: 一会儿 ; 20分钟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这个句子中的“妥善”与“合理”语义重复,去掉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 去掉“妥善”或“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15.【答案】(1)北方雪景;评古论今
(2)本义是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3)“竞”有竞相、竞争之意,它在这里写出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这也使结尾处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了一种必然。
(4)这些景观气势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5)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或英勇的广大人民。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 此题考查学生对”阕“的理解和对诗词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如:上阕;下阕。《沁园春雪》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做,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自奔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送给他,该词气势恢宏,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概括上阙为: 北方雪景, 下阙为: 评古论今
⑵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是说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⑷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景观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⑸“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是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或英勇的广大人民,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抱负的源泉,这是将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业绩的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中可以看出,广大人民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亦是主席口中的“风流人物”。
故答案为:⑴1、北方雪景2、评古论今
⑵ 本义是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⑶ “竞”有竞相、竞争之意,它在这里写出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这也使结尾处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了一种必然。
⑷ 这些景观气势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⑸ 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或英勇的广大人民。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阕“的理解和对诗词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阕,中国汉字,读作:què。该字主要字义是停止的意思,又作为量词使用,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概括诗词内容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词内容,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⑷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景观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句词语时,要仔细分析语句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字词,同时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词中心,再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们所熟知的抗战历史,总结出”风流人物“所指。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A卷)
一、基础知识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   ,其中“沁园春”是   。本词是   于1936年在陕北清涧创作的。词的上阕描写   ,展现   ;下阕纵论   ,抒发   。
(2)艾青,原名   ,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   》《   》《   》等。
(3)《乡愁》选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他是台湾诗人、散文家。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者是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被誉为   。
(5)《我看》作者   ,原名   ,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   、   。他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   》《   》《   》,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   ”的代表性诗人。
【答案】(1)词;词牌名;毛泽东;北国雪景;祖国壮丽河山;历代英雄;诗人壮志豪情
(2)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
(3)余光中选集;余光中
(4)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
(5)穆旦;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九叶诗派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沁园春·雪》的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根据平时对艾青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涵”和“堰”的书写。
(3)根据平时对《乡愁》这首诗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4)根据平时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徽”的书写。
(5)根据对穆旦这个作家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穆”“铮”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词 词牌名 毛泽东 北国雪景 祖国壮丽河山 历代英雄 诗人壮志豪情
⑵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光的赞歌 向太阳
⑶余光中选集 余光中
⑷林徽因 中国一代才女
⑸穆旦 查良铮 诗人 翻译家 探险者 穆旦诗集 旗 九叶诗派
【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4)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二、语言综合运用
2.(【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价作业)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男:我们在这汉字织成的锦绣中穿行。
女: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 yáng)。
男:诗的语言,① 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诗歌,我们寻找四月天里的春的鲜妍,燕的呢(nán);诵读诗歌,我们感受饮酒高歌中的旷达,皎洁明月下的期盼。
男:②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的莅临,让我们一起用写,诗的形式描绘青春,用诵读的方式歌颂青春!
合:本次“诗歌颂青春”学习活动正式开始!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徜(yáng)    
呢(nán)    
(2)填入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恪守 B.附庸 C.蕴藏
(3)画线句②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1)徉;喃
(2)C
(3)词语“莅临”使用不当,改为“到来”。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徉:读音“cháng yáng”, 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呢喃:读音“ní nán”, 拟声词。燕子的叫声。
故答案为:徉;喃。
(2)此题考查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A.恪守:动词,严格遵守。放在此处语义不通畅。
B.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含贬义,不适合。
C.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结合语境,①处应选“蕴藏”。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这一句错在词语运用不当。“莅临”指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不适用于本校的老师和同学,应改为“到来”。故答案为:词语“莅临”使用不当,改为“到来”。
【点评】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此类题目,要正确地读写词语,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此题考查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识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解题步骤:①审读题干,确定试题类型。②分析选项,确定词语含义。辨析型试题,都提供同义词或近义词选项,采用选词填空的形式,这类题要从辨析这些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入手,能准确把握住同中之异,就容易抓住解题的要害。正误判别类,一般都给出加点词,或特别指明句中含有成语,这类题必须分析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③结合语境,确认正确答案。无论是以辨析为主还是以判别正误为主,都离不开选项所给出的语境。
(3)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先要找出句子的病因。病句的原因主要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此外,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这样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做题才会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歌是一种艺术,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  )lài,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  )suì。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艾青用鸟儿(  )sī哑的喉咙歌唱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林徽因用“娉婷”且“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余光中具象化的“乡愁”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
3.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天   (lài) 深   (suì)    (sī)哑
4.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弦(A.xián B.xuán)    娉(A.pīng B.pìng)   
5.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  )
A.迂回 B.徜徉 C.彷徨 D.踌躇
【答案】3.籁;邃;嘶
4.A;A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语的使用(搭配);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色彩、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3.天籁 lài,指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深邃 suì,深远;深奥;深沉。
嘶哑 sī,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故答案为:籁、邃、嘶
4.心弦 xián,即心。
娉婷 pīng,形容女子容貌、体态轻巧美好的样子。
故答案为:A A
5.A:迂回:(形)回旋;环绕。(动)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的侧面或后面作战行动。
B:徜徉:安闲自在的徘徊。
C:彷徨:表示徘徊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也表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D: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做思量、考虑的意思。很得意的样子。
故答案为:B
(2023九上·衡山期末)基础知识综合
衡山县城西郊有紫金山森林公园,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1992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有45个,是人们理想的游览、休憩①(  )、避暑之____ 。山中树木 cōnɡlónɡ①(  ) 、四季 chánɡ qīnɡ②(  ),风景秀丽迷人。这里山有形、林有律、水有音;林因光而幽,山随云而动。这里有动人的传说,古 人的诗吟,还有伟人的足迹。在这里,你可以春采紫金杜鹃,夏聆紫金松涛,秋赏紫金枫红,冬赏紫金雪景。让你人游其中,心醉其中。进入牌坊后,沿着水泥盘山公路,到达公园景区。
因为山环路转,颇有“ 山路十八弯”的意境。进入观湘亭,俯瞰②(  ) 衡山,“三维三角形”的县城 ____ ;远观九曲湘江,犹如一条洁白飘带,飘向天际,又恰似九条巨龙 齐奔衡山,其气势之宏伟,令人 ____。
6.给加点的字注音。
7.根据拼音写汉字。
8.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胜地 一览无余 叹为观止
B.圣地 虚无缥缈 赞不绝口
C.胜地 虚无缥缈 叹为观止
D.圣地 一览无余 赞不绝口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 变原意。
【答案】6.qì;kàn
7.葱茏;常青
8.A
9.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前后不一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本题考查给加点的字注音。休憩:读音是xiū qì,休息。俯瞰:读音是fǔ kàn ,从高处向下看。
故答案为:qì;kàn
7.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葱茏:读音是cōnɡlónɡ ,草木青翠茂盛。常青:读音是chánɡ qīnɡ ,经常青翠,不枯黄,不凋零。
故答案为:葱茏;常青
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圣地”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或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根据句中修饰词“避暑”可知;“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就像人的思想境界一样,没有实体感。根据句中的主语“三维三角形’的县城”可知;“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句中说的是远观九曲湘江“其气势之宏伟”。
故答案为:A
9.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前后主语不一致,把“衡山县城西郊有紫金山森林公园”改为“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
故答案为: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
(2023九上·杭州月考)活动一:思 君子之义
自强,燃起心中希望;奋斗,点亮人生华章。自强和奋斗相得益彰。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绝不会因一时之困境而矫 ▲揉造作,而是面对逆境 ① ,勇往无前。欧阳修被贬滁州,仍心无旁wù▲治理地方,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范仲淹遭遇贬谪,不自惭形秽▲,忧国忧民;任正非站在信息改革的十字路口,看似走tóu▲无路,却带领华为自主研发,成功开启 5G 时代。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
10.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①矫   揉造作 ②心无旁wù   ③自惭形秽   ④走tóu   无路
11.填入上文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自暴自弃 B.薪火相传 C.不屈不挠 D.怀古伤今
12.仿照画线句子的结构,续写一个君子自强不息的例子。
13.在对联中常常出现“谐音”。现有下联“草间蚱蜢,还同不系之舟”(小蝗虫谓之蚱蜢,小舟谓之舴艋,音似),你觉得作为上联最合适的一项(  )
A.筵上枇杷,本是无声之乐 B.庭中青梅,未必可酸之欲
C.盘中春笋,原是无花之君 D.荷端莲子,当为无火之实
【答案】10.jiǎo;骛;huì;投
11.C
12.文天祥兵败被俘,仍旧忠心耿耿,以生许国。
13.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续写式仿写;诗歌对联;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续写。注意参考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10.矫揉造作 jiǎo róu zào zuò 形容很不自然地故意做作。
心无旁骛 xīn wú páng wù 专心一意而无其他念头。
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走投无路 zǒu tóu wú lù 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故答案为:jiǎo、骛、huì、投
11.A: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指自己甘心落后或堕落,不求上进。
B: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
C:不屈不挠,不屈服。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①空语境义是面对困境迎难而上不屈服,用不屈不挠。
D: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故答案为:C
12.续写注意参考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如苏轼遭贬黄州,依然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李白赐金还乡,依然积极进取,以待报国。
故答案为: 文天祥兵败被俘,仍旧忠心耿耿,以生许国。
13.A:枇杷,谐音“琵琶”,正是乐器,对应音乐。与下联“谐音”相对。
故答案为:A
1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达标训练)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1)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2)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   ”改为“   ”。
(3)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这样修改:   。(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尊敬的家长,您好!
(2)一会儿;20分钟
(3)去掉“妥善”或“合理”
【知识点】应用文;语言得体;语言简明;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⑴ 细读材料可知,这则短信的发送对象是本班家.长,所以应在开头加:尊敬的家长,您好!
故答案为: 尊敬的家长,您好!
⑵ 根据材料中的“需推迟20分钟放学”可知,需把短信中的“推迟一会儿放学”改为“推迟20分钟放学”。
故答案为: 一会儿 ; 20分钟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这个句子中的“妥善”与“合理”语义重复,去掉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 去掉“妥善”或“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三、阅读理解
1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1)词的上阕描写   ,下阕   。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竞”的意义和作用?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些景观有何特点?显示了词人怎样的胸怀和气魄?
(5)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北方雪景;评古论今
(2)本义是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3)“竞”有竞相、竞争之意,它在这里写出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这也使结尾处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了一种必然。
(4)这些景观气势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5)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或英勇的广大人民。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 此题考查学生对”阕“的理解和对诗词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如:上阕;下阕。《沁园春雪》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做,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自奔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送给他,该词气势恢宏,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概括上阙为: 北方雪景, 下阙为: 评古论今
⑵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是说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⑷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景观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⑸“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是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或英勇的广大人民,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抱负的源泉,这是将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业绩的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中可以看出,广大人民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亦是主席口中的“风流人物”。
故答案为:⑴1、北方雪景2、评古论今
⑵ 本义是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⑶ “竞”有竞相、竞争之意,它在这里写出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这也使结尾处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了一种必然。
⑷ 这些景观气势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⑸ 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或英勇的广大人民。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阕“的理解和对诗词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阕,中国汉字,读作:què。该字主要字义是停止的意思,又作为量词使用,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概括诗词内容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词内容,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⑷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景观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句词语时,要仔细分析语句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字词,同时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词中心,再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们所熟知的抗战历史,总结出”风流人物“所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