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8 11:05:40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外兵方阵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必胜”振聋发聩。它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感受到走向未来的民族自豪感。国庆大阅兵让国际社会了解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热爱,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这是实现中国梦相当扎实的一段历程。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甚至永远不会结束,回想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段近代中国历史,我们不能丢了有关它的记忆,因为在这些记忆里,有我们的血泪,有我们的屈辱,更有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思想历程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课标要求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林则徐一号展厅坚船利炮目标1:开眼看世界
通过图片材料,能够分析出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记住基本概况。材料: 1、背景请回答: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西方坚船利炮已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1、背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我的名片 2、概况《四洲志》
《各国律例》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墙里开花墙外香
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实践很少,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二号展厅 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遗址 地主阶级洋务派江南制造总局目标2:中体西用思想
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及目的;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出洋务派与林、魏思想的异同。材料1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 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 中体西用思想内涵及目的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指近代科学技术。材料3《如此“修墙”》 中体西用思想内涵及目的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封建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移花接木终难成抵御外国侵略为主镇压人民反抗为主实践很少开展洋务运动军事军事、实业、教育①都代表 利益
②都主张学习
③根本目的都是学习
范围是否
实践直接
目的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P69学思之窗,比较抵抗派林、魏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地主阶级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三号展厅康有为梁启超目标3:维新变法思想
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探究康梁维新思想,并能分析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早期维新思想:主张:王韬、郑观应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代表人物: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
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康梁维新思想:图 一图二政治: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康有为的BLOG空间博主—康有为
出生年月:1858.3
主要经历:
著《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创办万木草堂
进行“公车上书”个人档案 我的好友 过客留言1楼:康有为
2楼:梁启超
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国家权力应该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顶老师!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我等必须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5楼: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君主立宪不可为! 日为弹丸小国,立宪而强。吾国欲富强,君主立宪为不二法门。详情请见拙著。3楼:严复 4楼:匿名 康贼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由此可分析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政治学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孔子减轻变法阻力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康有为的BLOG空间博主—康有为
出生年月:1858.3
主要经历:
著《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创办万木草堂
进行“公车上书”个人档案 我的好友 过客留言1楼:康有为
2楼:梁启超
3楼:严复 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国家权力应该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顶老师!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我等必须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5楼: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君主立宪不可为! 日为弹丸小国,立宪而强。吾国欲富强,君主立宪为不二法门。详情请见拙著。 4楼:匿名 顶4楼,康贼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小品:荣禄“问话”康有为 演员表
唐睿----饰康有为
于航----荣禄
宋国帅---翁同龢思考:这里涉及到顽固派与维新派两个派别之争,你站在哪一边? 昙花一现、留有余香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但这次变法很快就失败了。文字式材料题解析方法:
①先看设问,后看材料 ②划分层次,找关键词 ③回归课本,定位材料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材料,能够分析出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记住基本概况。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及目的;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出洋务派与林、魏思想的异同。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探究康梁维新思想,并能分析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目标排查课堂小结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目标评价目标评价 1.下图所示为《海国图志》书
影,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
张是( )

A.向西方学习
B.师以长技以自强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师夷长技以制夷D目标评价
2、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
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C目标评价 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说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
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
A.培养人才?? B.改革教育制度?
C.提倡西学??? 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目标评价 4、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
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
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材料三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没有。 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江破浪会有时”。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中国梦!我的梦!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姓名
杨明慧
单位
乳山市金岭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而近代化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先进的中国人在思想领域的探索息息相关。本单元讲述的正是鸦片战争后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本单元共分两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分三目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 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家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第一目“开眼看世界”,阐释了鸦片战争结束、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 国之路。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中体西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从早期 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介绍了近代思想的沿革变化。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维新变
法思想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是:“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过程及所处的历史背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会采用历史对比、情景再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
(1)课时安排:共2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配套练习和讲评
?
?
?
(2)关于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并以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为依据,由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3)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博客、播客等,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习与掌握近代不同历史阶段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把握历史脉络,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历史史实,进而形成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
二、学生分析
按高中新课程的安排,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敢想、敢说、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所以本节课会采用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提升学生能力。
鉴于此,这一课新授时安排了以下学习活动:
(1)、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和小组讨论,自主制作本专题的思维导图或树状图,认识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2)、通过搜集资料,加工处理并最终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
(3)、最终通过成果展示,教师可以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教师和同组成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目标评价小测验、讨论、展示量规、提问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材料,能够分析出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记住基本概况。
2、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及目的;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出洋务派与林、魏思想的异同。
3、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探究康梁维新思想,并能分析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导入环节:1、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图片。2、音乐。?? ?效果: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听觉及视觉冲击。
二、讲授环节:1、图片式材料、文字式材料、表格式材料。2、博客空间。3、小品表演??
效果:1、能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2、激发学生兴趣
三、知识构建:知识树?? 效果:把本课知识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情感升华:1、图片 2、音乐? 3、诗朗诵?? ?效果: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图片。(配乐)
观看图片及音乐
通过图片及音频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听觉及视觉冲击
讲授
师生合作分析理解材料
归纳提升
巡视指导
量规
?
自主学习
分析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
小品表演
1、图片式材料、文字式材料、表格式材料。2、博客空间。3、小品表演?? 效果:1、能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2、激发学生兴趣
?
知识构建
教师引导
自主构建
知识树 ??效果:把本课知识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
目标评价
教师巡视
测试
文字及图片材料
效果:拍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情感升华
引导
观看
1、图片 2、音乐? 3、诗朗诵?? 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围绕课标开展教学,对课标解读比较精准。
2、学习目标清晰,学生一目了然
3、能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4、展现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以及有识之士的艰难探索过程,再配置以音乐,形成一定的听觉及视觉冲击
5、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把本课知识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7、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8、教学思路较清晰;
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