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中国改革开放之成就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衣着的变化舌尖上的变化人们的出行变化住处的变迁改革后的中国而现在,家庭楼房格局最低档次也是三室一厅。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九十年代,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改革后的变迁改革开放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更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正是30年前的改革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半封闭状态而走向现代文明,正如一度向北的九曲黄河,最终还是向东流入大海,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文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日渐成为我们文明中的核心价值。在这光辉的30年中,中国政府及人民持续保持着一颗积极与世界各国互通文化,交流学习的热忱之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如今这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强大国家。在2008年,这个人们将永久记忆的特殊年份里,更加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改革的成果2008北京奥运举办之年,正值共和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巧合,更显示了必然。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使我们在申奥失利之时,继续“坚定不移走向世界”,最终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说,奥运的申办、筹办、举办,见证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历程,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融入浩荡世界潮流的坚实足迹。2008北京奥运,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在实现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过程中,中国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发展,用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改革前后的经济比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材分析】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从“左”倾错误道路到正确道路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连接点,更是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始点。学习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的过程,是中国逐渐找到自信,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过程,也是世界认同中国,向中国开放的过程.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在比较中进一步感受我们国家今天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实现历史的现实教育的功能。
【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胜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半年多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探究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来理解课文中较为难懂的问题,扫平知识理解中的障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资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热情,出示重点知识和知识线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线索结构。
【学习目标】
1、能够概述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基本史实
2、学会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习重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打开自制的课件,播放视频《走进新时代》。通过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提问学生: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路人是谁?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路人是?对内改革,我们上节课已经学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外开放,以此导入新课
一、整体感知 把握基础
为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
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怎么样——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与特点
(一)为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通过展示材料和,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二)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形成过程:
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创办、特点、意义)
2.延伸——开放沿海城市(设置、内容、目的)
3.扩展——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置、意义)
4.新标志——开发开放浦东(目的、条件、意义)
5.深入——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自主填充学案,并标注在课本上,完成后,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
通过展示图片与资料,让学生感受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
<想一想>:通过材料和解析,让学生理解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2、延伸——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
用地图演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位置
强调目的是,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促进对外开放的扩展
3、扩展——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
用地图演示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1992 年从南到北,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强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是:人才优秀、技术先进、知识密集
4.新标志——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
(1)首先展示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通过邓小平的一句话,总结出来为什么要开发浦东,
(2)通过地图分析,以浦东的地理优势为例,解释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理解我国开发浦东的“弓箭战略”
(3)浦东开发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浦东开发的成就
5、内地——沿江城市、省会、沿边城市
用地图演示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的开放过程
(三)怎么样——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与特点
通过地图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多层次: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已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带——内陆”的格局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课堂小结
二:合作探究 把握主旨
探究一: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思考课本58页《学思之窗》 问题
(要求:先独立思考,形成见解,同桌交流,积极展示)
探究二:
福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开放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福州两次开放的时间?
(2)这两次开放的背景是什么?
(3)这两次开放分别有何影响?
(4)结合这两次开放的背景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主思考,形成见解,小组交流并积极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好准备补充
三、迁移运用 拓展延伸
最后通过中国加入世贸,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史实“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结束新课
课件35张PPT。走进新时代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能够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史实
2、学会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明确目标 为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过程
怎么样——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与特点
整体感知 把握基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和立足点。
要求:先独立思考,形成见解,同桌交流,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为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 成的过程形成过程:
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创办、特点、意义)
2.延伸——开放沿海城市(设置、内容、目的)
3.扩展——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置、意义)
4.新标志——开发开放浦东(目的、条件、意义)
5.深入——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自主填充学案,并标注在课本上,完成后,积极展示学习成果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1988年
据统计:?33年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 1984年,高160米共53层的国贸大厦仅37个月竣工,创造
了三天一层楼的奇迹
昔日的“小渔村”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速度厦门深圳珠海海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特区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一批老革命干部参观特区,不禁流泪了:“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飘扬以外,遍地都是资本主义,千百万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 ‘断送’了 。”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议一议“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
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 在什么地方?特(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意义:1、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2、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3、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突破口”。 20多年后,就是那个流泪的老革命再次来到深圳时,他说,我走过全国很多地方,世界很多地方,但最美的还是深圳。 三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
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邓小平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 050项,外商企业
13 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2、延伸——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3、扩展——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促进本地发展、带动内地发展1992 年从南到北,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经济技术开发区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加工品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人才优秀、技术先进、知识密集型目的:
特点:
意义: 4.新标志——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是上海面积的1/12,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浦东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弓箭战略”:即以沿海经济开放地带为“弓”,以长江经济带为“箭”,而上海及浦东即是“箭”的“镞”,射向太平洋。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 现代化工业基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浦东开发的地位和作用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总规划图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
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参展方数量:240个国家和地区,投
资成本:约450亿人民币
带你游世博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5、内地——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兰州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城市怎么样——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与特点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已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带——内陆”的格局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怎么样——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与成就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
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1980)
2.延伸——开放沿海城市(1984)
3.扩展——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4.新标志——开发开放浦东(1990)
5.内地——沿江城市、省会、沿边城市(1992)
课堂小结合作探究 把握主旨探究一 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思考课本58页《学思之窗》 问题
要求:先独立思考,形成见解,同桌交流,积极展示
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⑤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原因:意义: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4月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大会举行,
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1)福州两次开放的时间?(2)这两次开放的背景是什么?(3)这两次开放分别有何影响?(4)结合这两次开放的背景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1842;1984第一次是鸦片战争战败后,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
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第一次使中华民族走向灾难,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福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开放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闭关自守落后挨打,
改革开放是富强之道要求:自主思考,形成见解,小组交流并积极展示成果,其他
同学认真听,做好准备补充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探究二1.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迁移运用 拓展延伸 2.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将特区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至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和龙岗两区将享受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
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3.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为了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请进来”:
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走出去”:
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走出去:
2010年7月6日,欧盟委员会决定,批准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
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于8月2日正式完成沃尔沃轿车公司的交割手续,至此,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走完法律程序,并购成功后的吉利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