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7 22:2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1.会认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3.学习文中的人物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好人物的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小男孩关爱父母的好品质。
课件或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
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的第一幅图、说话: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人?相机教学生字词“玩具”“柜台”“售货员”。
2齐读课题,设疑: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你见到一件喜欢的玩具,你会怎么做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熟字加偏旁:柜 芒 贷 药 咱 抢 裕
(2)比较识字:兵—乒
(3)编字谜识字:有吃不愁嫁。(裕)
三张嘴。(品)
草死了。(芒)
三、朗读感悟,体会美好心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干什么?(他想要一辆小汽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感悟句子。
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①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小男孩对汽车的喜爱之情。)
2他这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
(1)默读课文2-13段,画一画有关句子。
(2)感悟句子。
句子一: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①联系第1自然段中“柜台前有个……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体会小男孩对这件玩具小汽车的喜爱程度。联系第11自然段中体会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却抢着说不买是因为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他心疼父母,所以舍不得买。可见,小男孩是多么懂事啊!
②讨论:小男孩是抢在谁的前面说?为什么要抢着说。 
句子二: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①从妈妈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理解“富裕”。说说它的反义词。
③“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这“什么”还指哪些东西?
④小男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⑤多懂事啊,此时妈妈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为不能满足孩子心愿的无奈以及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等。)
⑥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读这段话。
3分角色读2-13段。
4售货员听了是怎么说的?
(1)指名读14-15段。说说小男孩为什么不接受售货员阿姨的礼物?
(2)可以看出小男孩有什么样的品质?
5售货员阿姨回家后又是怎么做的?
轻声读最后两段话,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感悟句子:
(1)女儿听了,连忙从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男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女儿受妈妈的感染,也是一个懂得关爱他人的孩子。)
(2)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①理解“盼”,阿姨为什么天天在盼?(进一步体会售货员阿姨的爱心。)
②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有爱心。)
四、感情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人?为什么?
2你准备做一个怎样懂事的孩子?
五、作业布置
1向小男孩学习,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不让父母为难。
2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并告诉父母自己以后也会体谅他们。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文中那个玩具柜台前的小男孩很懂事,售货员阿姨很善良,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我的设计简单力求实效,这节课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点是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感情,进而基本读懂了课文。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看图片认认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通过观察,激起学生了解柜台前这个孩子的欲望。
考虑到本课是略读课文,而且课文内容较长,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样做效果更明显。在略读课文中除了形式多样的读,还要有重点的读,避免泛泛读,无目标的读。
在突破课文重点部分,重点理解“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等词语时,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不能完全放手。我就通过创设情境,适当加以引导,运用了学生多种感官来感悟,学生完全把自己当做了课文中的小男孩。从那丰富、传神的表情动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么喜欢小汽车的小男孩。学生在朗读时真正的有感而发。在突破难点,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默读方式,感受文本,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并从中受到
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