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露和霜》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露和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18:22:01

文档简介

人教鄂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露和霜》
一、填空题
1.(2023六上·红安期中)雾和云的形成是空气中的   遇冷变成   ,云就是   中的雾。
2.自然界的云、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3.自然界中的水有多种形态,比如露是   态的水,雾是   态的水,霜是   态的水。
4.(2022五上·楚雄期末)露和霜都是地面附近的   遇冷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露的温度在   。
5.(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冰、水和水蒸气同步练习)雾是   态的水;霜和雪都是   态的水。
二、判断题
6.(2023六上·淅川月考)在“霜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是为了让冰变咸。(  )
7.(2022六上·麻城期末)露是固体,霜是液体。(  )
8.(2023六上·淅川月考)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
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密卷(A卷)温度与水的变化)露和霜一般在夏季出现。
1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过关检测密卷(一)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三、单选题
11.(2023六上·盘州月考)关于露和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即为霜
B.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水蒸气凝结为小水滴就是露
C.露和霜都是从高空降落下来的水形成的
12.(2022六上·陕州期中)比较霜和露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形态大致相同 B.气温相同 C.地点都在地表
13.(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水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  )。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霜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初春,河面上冰融化成水
14.(2022六上·六枝特期中)做模拟霜的形成实验时通常加入什么使温度快速降低。(  )
A.白糖 B.食盐 C.小苏打
15.(2024五下·威县期中)在“造霜”实验中加入盐是为了(  )。
A.没什么作用
B.吸收周围的热量
C.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冰中
16.(2024五上·离石期末)下面关于露和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露和霜都是白色的
B.露多形成于冬天的夜晚
C.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时的天气冷
四、连线题
17.(2023五下·增城期末)将下列水的形态与相应变化过程用线连接起来。
露 水在0℃以下凝固而成
云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形成
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
冰 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凝结而成
五、简答题
18.(2022五上·雁江期末)根据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简述露和霜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19.(大象版科学2020-2021学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清晨,我们能看到路边的草叶上有很多露珠,你能说说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上·建安期末)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猜想假设: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特别冷的物体时,物体表面可能出现霜。
实验材料:易拉罐、湿毛巾、冰、食盐、温度计等实验步骤:
①易拉罐里放一些碎冰,再倒入一些食盐。
②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内实时温度并记录。
③把易拉罐放在潮湿的毛巾上5分钟后,观察易拉罐的外壁发现有许多小冰晶出现。
请你填空:
(1)潮湿的毛巾的作用是   。
(2)碎冰中倒入食盐,是为了使易拉罐中温度____。(填序号)
A.升高 B.不变 C.降至更低
(3)霜是水蒸气在____,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填序号)
A.0℃以上 B.0℃以下 C.0℃
(4)如果将易拉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又会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蒸气;小水滴;高空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露,在高空的是云。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2.【答案】遇冷凝结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自然界的云、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3.【答案】液;液;固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水在大气、水域、生物体内进行着物质循环。水中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在固态、气态、液态之间转化的时候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自然界中的水有多种形态,比如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故答案为:液;液;固。
4.【答案】水蒸气;0℃以上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在空中是雾,在地面上是露或者霜。
5.【答案】液;固
【解析】【解答】雾是液态的水;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水。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的水。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我们在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这一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并不是为了使冰变咸,而是制造更低的温度,加快水的结冰,方便实验观测。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观察到露滴生成。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雪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题目说法正确。
9.【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霜一般出现在冬季。
【分析】露水是夜晚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然后再熔化于物体上的水珠。
1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雾是液态得水。霜是固态的水。
【分析】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11.【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物理变化,是液化,水蒸气遇冷在0℃以上时形成露;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凝结为固体,即为霜,AB观点正确;露和霜都是低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观点错误。
12.【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所以比较霜和露的形成过程,相同点是地点都在地表,不同点是形态不同、气温不同。
13.【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
14.【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
【解析】【分析】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在碎冰块中撒一些食盐,冰的凝固点降低,冰的温度降低。
15.【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造霜”实验中,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
16.【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多在春夏的早上,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所以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17.【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是不同的,水蒸气在低空中会形成露,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形成云,水在0°以下会形成冰,水蒸气遇冷在物体表面会形成雾。
18.【答案】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19.【答案】夜间路边的温度比较低,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冷的草叶时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草叶上,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露珠。
【解析】【分析】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珠。
20.【答案】(1)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2)C
(3)B
(4)小冰晶变成了小水珠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就是水的三态。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物体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1)实验中先在易拉罐中放入碎冰,在罐下垫一块湿毛巾,然后将冷水倒入碎冰中,并测量冰水的温度,在罐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而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2)碎冰中倒入食盐并用温度计测量冰水的温度,发现冰水的温度更低。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所以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3)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4)加入盐的冰水温度低于0℃,一会儿再观察易拉罐外壁,发现易拉罐外壁出现小冰晶。将易拉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罐壁上的小冰晶变成了小水珠,说明小冰晶是水的固体形式。
1 / 1人教鄂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露和霜》
一、填空题
1.(2023六上·红安期中)雾和云的形成是空气中的   遇冷变成   ,云就是   中的雾。
【答案】水蒸气;小水滴;高空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露,在高空的是云。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2.自然界的云、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答案】遇冷凝结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自然界的云、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3.自然界中的水有多种形态,比如露是   态的水,雾是   态的水,霜是   态的水。
【答案】液;液;固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水在大气、水域、生物体内进行着物质循环。水中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在固态、气态、液态之间转化的时候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自然界中的水有多种形态,比如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故答案为:液;液;固。
4.(2022五上·楚雄期末)露和霜都是地面附近的   遇冷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露的温度在   。
【答案】水蒸气;0℃以上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在空中是雾,在地面上是露或者霜。
5.(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冰、水和水蒸气同步练习)雾是   态的水;霜和雪都是   态的水。
【答案】液;固
【解析】【解答】雾是液态的水;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水。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的水。
二、判断题
6.(2023六上·淅川月考)在“霜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是为了让冰变咸。(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我们在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这一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并不是为了使冰变咸,而是制造更低的温度,加快水的结冰,方便实验观测。
7.(2022六上·麻城期末)露是固体,霜是液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观察到露滴生成。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
8.(2023六上·淅川月考)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雪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题目说法正确。
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密卷(A卷)温度与水的变化)露和霜一般在夏季出现。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霜一般出现在冬季。
【分析】露水是夜晚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然后再熔化于物体上的水珠。
1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过关检测密卷(一)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雾是液态得水。霜是固态的水。
【分析】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三、单选题
11.(2023六上·盘州月考)关于露和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即为霜
B.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水蒸气凝结为小水滴就是露
C.露和霜都是从高空降落下来的水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物理变化,是液化,水蒸气遇冷在0℃以上时形成露;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凝结为固体,即为霜,AB观点正确;露和霜都是低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观点错误。
12.(2022六上·陕州期中)比较霜和露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形态大致相同 B.气温相同 C.地点都在地表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所以比较霜和露的形成过程,相同点是地点都在地表,不同点是形态不同、气温不同。
13.(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水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  )。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霜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初春,河面上冰融化成水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
14.(2022六上·六枝特期中)做模拟霜的形成实验时通常加入什么使温度快速降低。(  )
A.白糖 B.食盐 C.小苏打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
【解析】【分析】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在碎冰块中撒一些食盐,冰的凝固点降低,冰的温度降低。
15.(2024五下·威县期中)在“造霜”实验中加入盐是为了(  )。
A.没什么作用
B.吸收周围的热量
C.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冰中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造霜”实验中,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
16.(2024五上·离石期末)下面关于露和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露和霜都是白色的
B.露多形成于冬天的夜晚
C.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时的天气冷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多在春夏的早上,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所以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四、连线题
17.(2023五下·增城期末)将下列水的形态与相应变化过程用线连接起来。
露 水在0℃以下凝固而成
云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形成
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
冰 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凝结而成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是不同的,水蒸气在低空中会形成露,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形成云,水在0°以下会形成冰,水蒸气遇冷在物体表面会形成雾。
五、简答题
18.(2022五上·雁江期末)根据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简述露和霜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案】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19.(大象版科学2020-2021学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清晨,我们能看到路边的草叶上有很多露珠,你能说说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答案】夜间路边的温度比较低,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冷的草叶时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草叶上,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露珠。
【解析】【分析】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珠。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上·建安期末)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猜想假设: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特别冷的物体时,物体表面可能出现霜。
实验材料:易拉罐、湿毛巾、冰、食盐、温度计等实验步骤:
①易拉罐里放一些碎冰,再倒入一些食盐。
②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内实时温度并记录。
③把易拉罐放在潮湿的毛巾上5分钟后,观察易拉罐的外壁发现有许多小冰晶出现。
请你填空:
(1)潮湿的毛巾的作用是   。
(2)碎冰中倒入食盐,是为了使易拉罐中温度____。(填序号)
A.升高 B.不变 C.降至更低
(3)霜是水蒸气在____,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填序号)
A.0℃以上 B.0℃以下 C.0℃
(4)如果将易拉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又会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1)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2)C
(3)B
(4)小冰晶变成了小水珠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就是水的三态。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物体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1)实验中先在易拉罐中放入碎冰,在罐下垫一块湿毛巾,然后将冷水倒入碎冰中,并测量冰水的温度,在罐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而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2)碎冰中倒入食盐并用温度计测量冰水的温度,发现冰水的温度更低。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所以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3)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4)加入盐的冰水温度低于0℃,一会儿再观察易拉罐外壁,发现易拉罐外壁出现小冰晶。将易拉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罐壁上的小冰晶变成了小水珠,说明小冰晶是水的固体形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