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范吉富
单位
商河二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教材分析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是《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两大主题中的其中之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祖国统一的政策、实践及意义。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对历史特别是现代史 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停留在对历史表象的再认识,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 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 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一国两制”政策提出的背景、实践及意义。通过“一国两制”对中国统一进程的作用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本节课内容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脉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思考教材及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为什么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2)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近代史上的丧权失地与今天维护国家主权、推进统一大业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祖国统一的政策及进程,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通过比较认识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视频《香港回归》导入,形象、直观,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制作微视频《“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这样制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国两制”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对统一进程的影响,加深对“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
3.利 用网站下载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资料,采用配乐幻灯片动画播放形式展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等体现英国是如何占据香港的; 播放葡萄牙占据澳门及在澳门圈地建屋、修筑炮台、澳门回归、行政区旗的图片及资料体现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播放元朝地图(台湾隶属中国)、郑成功 收复台湾、《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及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复台湾、国民党退居台湾、当今两岸领导人的会晤等体现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 心所向。从历史的角度认识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增强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4.小结使用思维导图,使知识与能力要求一目了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引入本节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思考:通过观看视频你有何感想?你想知道有关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吗?
视频资料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进行课中培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返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案,经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进一步理解问题。
导学案
点拨提升(重难点突破)
播放微视频《“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和动画播放搜集的香港、澳门、台湾的有关资料。
学生思考:
1.??我国为什么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
2.??晚清政府丧权失地、今天统一大业成就斐然。你能谈谈原因吗?
微视频、配音动画播放幻灯片
课堂小结
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
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导入播放视频文件《香港回归》,能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在激情中投入学习。
2.充分利用导学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会“深刻的教育来自于深刻的体验”。
3.通过播放微视频及下载资料,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理解“论从史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4.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使本节课知识与能力要求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有利于掌握。
课件27张PPT。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23课 观看一段新闻思考新闻中什么内容与历史知识紧密相连?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霸占台湾。
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5年: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知识窗:台湾问题的由来雏形 萌芽 提出 确立(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 .“一国两制” 构想怎样形成2 .什么是“一国两制”萌芽: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确立:1982年新宪法第31条。
1984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雏形: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提示:一国两制对港澳与台湾的不同点(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 成功实践在香港2. 成功实践在澳门 1842 年 《南京条约》 1860 年 《北京条约》 1898 年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成功实践在香港观看一段归纳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走向实践的步骤、原因和意义。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三巴牌坊 葡金赌场澳门新口岸葡国旗降下葡国旗收起中国旗升起欢呼的人群舞动的女孩回归纪念塔 回归纪念塔澳门回家了 1999.12.20(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88年,台湾第一个探亲团来到大陆,登上长城。1992年,首批大陆记者访问团赴台采访。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 1992年汪辜会谈,形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这是台海关系历史性的突破。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 ”, 会长为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会长为汪道涵。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2005年胡锦涛、连战举行“胡连会”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2005年胡锦涛、宋楚瑜举行“胡宋会”2005年以来,台湾的大量农产品零关税进入大陆市场2006年团团圆圆赴台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 2008年在台湾举行的“陈江会”2008年以来,大陆游客大量赴台旅游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2008年两岸实现通航、通邮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2014年进行了台海分治以来两岸政府的首次直接交往“张王会”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 2002年台湾民众举行“反台独救台湾”万人大游行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反对台独、和平统一台湾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两岸政府最高级别的会谈“习马会”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今日话题我们如何能让台湾顺利回归?目的一国两制基本含义前提内容地位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1997.7.1史实1999.12.20史实三次分离两次回归基本方针交往原则交流合作台湾问题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