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物损失统计表
全
国
公
书籍
2253252册另
53400册411箱
44538部
字画
古物
古迹
仪器
标本
艺术品
1554
17818件
705
5012件
14582件另
1204箱
不详
私
488538册另
18315种168箱
1215部
13612幅另
16箱
8567件
36处
110件另
3箱
17904件
2506件
——节选自《中华民国ょりの掠夺文化财总目录》
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
中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5吨
239.7吨
钢产量
55.6吨
635吨
石油
0.02亿美元
39.3亿美元
军费
4.09亿美元
9.2亿美元
年产飞机
0架
600架
——军事科学院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 [日] 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姓名
尹国安
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五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抗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本 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三课,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暴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四方面内容,内容 较多,时间穿插稍为混乱。高中新课程课标内容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章丘五中高一学生,刚经历过中考,在初中阶段,《抗日战争》是 重要的考核内容,初中阶段关于抗日战争的课标要求已经比较全面地囊括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史实信息和基础,但对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方 式的形成,对历史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需要培养。课前下发预习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课间放《百年中国》 第22集《家国万里》对抗日战争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上需要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括日军侵华原因,讲述日军侵华暴行;
(2)阐述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七七事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中共七大等知识点;
(3)归纳分析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中各爱国力量的努力,理解分析“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4)探究分析抗日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利用计量史学,《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物损失统计表》《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等利用数据、数字对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历史研究,学生感受日本的残暴;
2.课堂上进行“史料教学”,英勇抗战的史料《一寸河山一寸血》;。
3.利用《百年中国》 第22集《家国万里》进行情境教学。
4.引导学生小组构建新民主义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5.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利用图片“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俘虏在收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仪式”、“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导入
观看图片,回顾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
PPT 图片
探究
??? 展示探究题,提出要求:自主学习:利用5分钟,根据设问分数要求,,快速审题并整理出各问答案相应的关键词。
、合作探究:利用3分钟,各组根据下列安排、要求,合作探究整理出各问相对完整的完案。(重点)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
总结
教师点评
学生互评
PPT
展示
教师鼓励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
建构体系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自主建构
思维导图
训练
网络发送问卷星《当堂达标》
学生在PAD上完成提交
PAD 网络
问卷星
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班级小组评价,学习小组个别评价
老师点评小组分数
小组长汇报组内分数
网络评价平台,
数据分析
历史启示和感悟
?
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
PPT
作业,学生历史思维训练
教师针对重点和学生的思维难点,制作并推送TWT(创新新思维训练)
学生完成TWT的训练并完成
TWT公众网络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在本次教学实践中,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利用《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物损失统计表》《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等表格,用数据说话、数学表达、定量分析,以更醒目、鲜明的方式来呈现历史。
?3.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4.“史料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信息,提供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
5.问卷星当堂达标、评价,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以评促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凝聚力和学生的成就感。
?
课件27张PPT。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
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一战期间: “二十一条”,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局部抗战爆发)
1932年: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 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 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爆发)
……
一、不忍回顾的战争之殇 日本侵华大事记暴行一:生命之殇潘家峪惨案南京大屠杀 花都梦歇,枝上年年啼宇血。还我山河,故国重闻马赛歌。
秦淮旧月,十载空城流水咽。何日东归,父老中原望羽旗。
——沈祖棻《减字木兰花·闻巴黎光复》
暴行二:文明之殇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物损失统计表——节选自《中华民国ょりの掠夺文化财总目录》 暴行三:人性之殇幸存下来的慰安妇对儿童的活体解剖 人性 兽性感谢中国养父母!材料一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地震出现在日本。日本是个典型的海岛国家,陆地空间狭窄,资源匮乏。
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密折中写道“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尚未实现。”
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 1927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坚持“剿共”政策。蒋介石宣称“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问题与探究: 初探“殇”之凶? 地理环境----危机意识----侵略中国(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大陆政策”、 《田中奏折》)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问题与探究: 追问“殇”之真凶? 历史课和德育课的依据是天皇的《教育敕令》……学校的假日选在:天皇诞辰、神武天皇纪念日、陆军建军节、海军建军节。
——《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菊花”品格
极端自我牺牲的精神
侵略无罪 ——《日本文化之深度剖析》第三军纪命令一旦下达,则很欣然地投身于死地,默默地真切地拿出自己的献身精神,实在是我们军人精神中的精华。第七生死观将生死看得很平常,这就是一种崇高的奉公献身的精神。
第八珍惜名誉懂得羞耻的人才能自强。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
——《战阵训》(日军崇尚的经典)军国主义的
国民性 (1937年清明,黄帝陵)……国共双方代表还是第一次共同站在他们的祖先面前。
——《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沫若)众志成城著名侨领陈嘉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乞丐也捐一顿饭钱青海马家军五台山和尚抗日台湾少数民族抗日二、血泪交加的抗战壮歌这是炎黄子孙共赴国难的悲壮史诗,
这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神圣国战。
这是用鲜血写就的历史,这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浩气之歌!
……
“站在哪里、战在哪里,生在哪里、守在哪里!”
与敌人血肉相搏,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他们是杀鬼子的英雄,我们不应遗忘的民族脊梁。
百万将士兮死沙场,保种卫家兮国有殇……
——《一寸山河一寸血》(台湾)开展 建立百团大战(振奋了抗战精神)国
民
党共
产
党制定 抗战路线, 军、 军进入敌后1940年下半年发动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远征缅甸国外
战场正
面
战
场敌
后
战
场游击战争抗日根据地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全面八路新四… …全国军人之楷模——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将军碧血凝青史,壮士英魂映丹心 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左权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将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站在哪里、战在哪里,生在哪里、守在哪里!
——大仁、大智、大义、大勇! 国民党抗战老兵
——我们不怕死去,但我们怕被遗忘!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
北军将士想要欢呼庆祝胜利,格兰特将军下令阻止,并说出那句掷地有声的名句:战争已经结束,叛乱者重新变回我们的同胞。受降时,北军向投降的南军以军礼致敬,从枪放下至行军途中敬礼,礼数丝毫不缺。南军也在走近北军时作出同样的动作,以军礼回敬军礼。
美国之所以能在内战之后迅速弥合战争伤口,实现南北融合,不能说与他们对战争的处理方式无关。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的受降仪式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李汝伦《紫玉萧二集》三、叩击心魂的长夜破晓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 ——军事科学院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 [日] 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有人以 “抗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为谜面出了一则谜语。谜底是打一历史人物。结果,在场的中外记者纷纷给出谜底。
美国记者:屈原
苏联记者:苏武
《中央日报》记者:蒋干
《新华日报》记者:共工
……还有人说:毛遂
试联系有关史实,分别解释各谜底的含义。你认为哪一个最恰当,为什么?——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关东军——蒋介石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说谜语,话抗日合作探究——为“精神”点赞:
你所理解的抗战精神有哪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胡锦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抗战胜利的意义从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看从世界范围看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第二次中日战争则是中国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是“复兴的枢纽”。
——《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 日本的飞机炸弹让中国所有人的命运联结到了一起,不管他们相距多遥远。日本人让中国人知道,中国是整个的,这对地方观念极强的中国人是民族精神的洗礼。
——《影像与断想:抗战回望》四、勿忘使命——历史的反思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却又“一衣带血”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子在抗战时合影反思之一 理性爱国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反思之一 理性爱国 “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 (《抗日奇侠》) 营长手榴弹打飞机 (《永不磨灭的番号》 ) 抗战“神剧”反思之二 娱化误国
历史作品庸俗导致民族记忆扭曲
自发的情绪被商业民族主义煽动、利用后,往往爆发式增长为一种充满戾气的极端民族主义,吞噬着这个民族在国家关系认知上的理性,扼杀着我们在艺术上的创造力。更为可怕的,这股狂潮甚至改变着我们下一代的文化基因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哭墙反思之三 麻木无知丧国 百度“热烈庆祝日本地震” 结果2510000条;改成庆贺是680000条;去掉热烈是8480000条。中国人的态度之四 直接在日本岛上发生10级地震最好,直接把那个小岛沉没了最好!
发表于 2011-3-12 13:36 反思之四 极端害国 “墨写的谎言” 参拜靖国神社 侵占钓鱼岛我们震惊、我们愤慨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现实呼应着历史,历史启示着未来。 未来,在中国与日本的相互关系中,只能有三个选择:友好、对抗、并立。 友好,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能得到的;对抗,也许两家都不愿意;而如果我们做不好自己的事情,无法在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地位与尊严的话,那么我们可能连并立的资格都没有。 抱怨没有用,咒骂没有用,仇恨也没有用。 有用的只有一件事情:做好自己的事!
我们能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