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学案 声现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学案 声现象(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1-07 16:4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一) 声现象
知识梳理:
1 .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 而产生。 停止, 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声音在介质中以 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声速与 、 有关。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人耳能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至少 。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声源的 有关系,声音的 越高,音调越 。(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声源的 和
距离有关。(3)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减弱;(3)在 减弱。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符号 , 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6.可听声: 频率在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 频率 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 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 、 、 。应用有:声呐、B 超、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 ,很容易绕过 ,而且无孔不入。应用: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 ,例如(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声音可以 ,例如(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清洗器,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等)。
一、选择题
1.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3.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的播放一段音乐,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音乐,则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4. “……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5.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
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
6.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7. 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8.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9.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正确的说法是 (?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0.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2.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13.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14.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在距离震中数十公里的极震区北川县,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而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我们只感到明显的水平晃动。据此同学们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①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既传播振动,又传播能量
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播振动,不传播能量
③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但能量的衰减较快
④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且能量的衰减也较快
以上观点中合理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1. 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
2.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4.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这种波   在真空中传播.
5.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音调较((((((((.(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Okg的海豚和IO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6.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 。
7. 指出下列实验所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①将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这是 法;
②探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是通过 法获得的。
③用水波来学习声波,这是 法。
④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接着把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用铅笔以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这里用到的方法有 、 。
三、解答题
1. 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塑料球会一次次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1) ;(2)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塑料小球????(会/不会)像图示那样被弹起,原因 。
2.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则∠AOB是该光路的____(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强/弱)于玻璃板.
3.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最适合作声源的是 ;理由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4.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 __、__ 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 _、__ 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