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繁华盛世与劫后空城
1.反复吟诵,感悟诗词韵律之美。
2.品味赏析,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把握情感,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
3.感悟诗词内涵,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融入诗意的表达。
学习目标:
阅读指导一:读作者、读背景
学习任务一:词的基本常识和作家、写作背景
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导学案》21-23页“资料助读”,
边读边勾画关键信息
时间:3分钟
(2)完成填空检测
柳永(约987——约1053),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 ,字耆卿,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途经钱塘。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不久孙何就亲自前来与之见面。
《扬州慢》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六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创作背景
1、词按照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
2、词按照风格可以分为_____、_____。
3、曲调舒缓的词叫_____。
4、姜夔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词人。
5、柳永字_____,名_____,_____词人。
小令
中调
长调
豪放派
婉约派
慢词
尧章
白石道人
南宋
耆卿
三变
北宋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
当堂检测
阅读指导二:读韵律、基调
学习任务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情感基调
学习要求:
1、同桌齐读,纠正错误读音。
2、自读两词,边读边划出韵脚,体味其声韵美,感知情感基调。
3. 时间:3分钟
4. 学生展示:指出韵脚、情感基调,其他人补充指正。
篇目 基调 韵脚 语速 语调
望海潮 喜 华、家、沙、涯、嘉、花、娃、霞、牙、夸 轻快适中 高昂
扬州慢 悲 程、青、兵、城、惊、情、声、生 缓慢得当 低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轻快适中
缓慢得当
高昂
低沉
喜
悲
宋词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
补充“四呼”知识:
开口呼:韵母为a、o、e、e、er、i(前)、i(后)或以a、o、e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为i或以i开头的韵母,如:iu、iao、ie、ia等;
合口呼:韵母为u或以u开头的韵母,如:uo、uai、uei等;
撮口呼:韵母为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如:üe、uan等;
开口呼的发音响亮,多用来表达欢快、开阔、明朗、有力的情绪,
齐齿呼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愁苦、悠长、低沉、细腻的情绪。
1.《望海潮》押“ua”“ia”“a”韵,韵脚是:华、家、沙、涯、嘉、花、娃、牙、霞、夸——这些音是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适合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
2.《扬州慢》押“ing”“e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今、惊、情、声、生——这些音都是齐齿呼,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
学习任务三:读内容、读手法、读情感
这两首词都是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写盛世繁华,一写劫后空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
从意象、意境、手法等角度赏一赏、品一品 。
阅读指导:
1.合作探究,先独立探究,再学习小组分享。
2.选取两首词相同的意象,再比较鉴赏。鉴赏意象需注意:修饰词、 色彩、时令色彩、特定内涵等。
3.关注这两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这两座城市。
阅读指导三:读内容、读手法、读情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阅读指导:
1.选取两首词相同的意象,再比较鉴赏。鉴赏意象需注意:修饰词、色彩、时令 色彩、特定内涵等。
2.关注这两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这两座城市。
篇目 意象 意象特点 意境 手法 城市 感情
望海潮 云树 怒涛 画桥 桂子、荷花 菱歌、羌管 钱塘 郁郁葱葱 气势磅礴 热闹繁忙 清香怡人 悦耳动听 自古繁华 安乐祥和 繁华富庶 点染 铺叙 盛世 繁华 惊叹赞美
扬州慢 乔木 寒水、废池 二十四桥 红药 清角、戍角 扬州 高大萧条 凄凉刺骨 无人寻访 无人欣赏 凄清低沉 满目疮痍 凄清荒凉 破败萧条 对比 视听 用典 拟人 劫后空城 感时伤怀
干谒词
咏史
怀古
“点染”艺术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在诗词中是一种艺术手法。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总写),有些地方侧面渲染(分述)。在写景抒情诗中,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
点
点
染
知识补充:
明确特征,识别“点染”
——如何判断点染手法
1.点与染是同时出现,即有点必有染,反之亦然。
2.点与染之间无缝相接,点了之后紧接着就是染,点与染之间不可以插入其他句子,反之亦然。
3.从主次关系看,点是主旨,染是为点服务的。
4.从抒情角度看,凡是点染之处,都可以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赏析,点与染的抒情情感是一致的,相融的。
点染
借助特征,分析作用
——“点染”作用谈
词中有点,等于诗中有眼,文中有文眼。它或点出全词的主题,或定下全词的基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词中有染,有了景物对情感的渲染烘托,就会拓展词境,深化词心,使读者更加具体、形象的把握。
点染结合,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点染
准确辨识,规范答题
——“点染”在高考中的运用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多真情实感,少无病呻吟。写作中如果适时运用“点染”手法,会增色不少。请写一段运用“点染手法”的话语片段。
示例:多年没有回到家乡的我,对故乡是极为思念的。村落前的石板桥上是否仍泛着苔痕的青绿?街巷的邻居旧人谈论的往事是否依然如烟?家门口的奶奶那紧皱的眉头又是否藏着心事。
答题步骤:释手法+析作用
第一步:指出“点”的内容,
第二步:指出“染”的内容,
第三部:指出“点染”这种艺术手法在本诗词中的作用——诗词点明的情感和景物渲染的作用。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别离”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依依不舍。
本诗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点染
点:别情
点:别情
染:暮景
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柳永与姜夔,一喜一悲的表达,都蕴含了词人对国家的关注与热爱,或引以为豪,或痛惜沧桑变化,都是一种积极济世的情怀,这是自古到今共同的文化内核。
阅读指导四:品味古人经典,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四:抒写我们的家国情
(1)同是21世纪,一个是当代盛世,一个是战乱离殇。虽不是同一国家,但是加沙人民的灾难也让我们感到痛心与同情,我们反对与批判战争,热爱和平,也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处在这样一个盛世太平,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繁华与安宁是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努力,共同建设的成果!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建设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传承,从古到今,至未来!
请你以填词的形式(词牌《望海潮》),为祖国谱写一赞歌。
情境任务
(2)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多真情实感,少无病呻吟。写作中如果适时运用“点染”手法,会增色不少。请写一段运用“点染手法”的话语片段。
感谢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