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8 17: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创作及后期风格
2. 懂得抓住意象,体悟作者情感
3. 背诵全词并积累鉴赏诗词的方法
学 习 目 标
预 习 反 馈
对下列作品进行分类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师从苏轼,称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李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作家简介
李清照创作的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文采出众,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后,生活美满,志趣相投。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鉴赏古籍、器物金石等。李清照常以诗词反映她的悠闲的闺中生活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
后期:“靖康之变”后,诗人举家南迁,不久丈夫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生活。四处避难,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晚年,后来在临安去世。其词变为沉郁凄凉,多抒发亡国之悲和怀乡悼亡之情。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
配 乐 诵 读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1. 找出的全词的词眼。
2. 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词的词眼
间接写愁
直接写愁
直 接 写 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之深
间 接 写 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 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三杯两盏淡酒
以酒暖身,借酒消愁。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淡酒
为什么酒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晚来风急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
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过也
正伤心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正伤心
怎一个愁字了得!
酒 风 雁 黄花 窗 梧桐、细雨 黄昏
思考:该词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愁绪?
四、阅读探究——“愁象如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0年: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5年: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四、阅读探究——“愁从何来”

国愁——亡国之恨

家愁——沦落之苦

情愁——孀居之悲
四、阅读探究——“愁从何来”
诗 词 鉴 赏 方 法
找 意 象
析 意 境
悟 情 感
画面
景物
本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梧桐、细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冷清、雁南飞,菊花枯黄陨落,落花满地,黄昏时分,细雨滴打梧桐叶的清冷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因丧夫、亡国、流离而孤寂、凄凉的情感。
文 字 小 结
链 接 高 考
太湖恬亭
[宋]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
问: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作答方式:从素材区拖动有关素材到绘图区组成图画,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绘图区
素材区
本诗第二联通过落日、断桥、人、溪水、幽树、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断桥边,夕阳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赏美景宁静和谐的画面。
考点分析:
描绘画面是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意象,概括意境的特点。
参考答案:
作 业
1.背诵全词。
2.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找出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并写一写作者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