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欣赏歌曲,感受迪士尼音乐的美,启发学生勇于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寻找美好和欢乐,由衷的赞美人间的“真、善、美”。
2、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的情绪,学会分析歌曲曲式,掌握弱起拍和四分附点音符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围绕“真、善、美”创编曲谱,尝试从听、唱、创、多种音乐活动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读谱知识,有一定的歌曲表演唱能力,具备了独立创作简短乐句、编创歌词的能力。他们好动活泼,小组合作能力较强,在玩中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重点难点:
1、欣赏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情绪,分析歌曲曲式结构,正确反复记号D
.C.的顺序。
2、掌握弱起拍和四分附点音符节奏和改词创编表演是难点。
教学过程 :
4.1 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谜语导入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设计思路:开课伊始就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明确段落
【设计思路: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学生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和迪士尼画面,初听音乐,配合适合音乐情绪的卡通形象使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速度,进而明确歌曲的段落。】
2、复听歌曲,观察曲谱,你还有哪些发现,发现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微课“反复记号D.C.”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课程8分33秒处有微课).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曲谱,根据以往学过的音乐知识,发现本歌曲中的音乐知识点,并引出本科的知识点“反复记号D.C.”】
3、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通过多次的聆听,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歌曲旋律,学生随琴试唱A乐段后根据A乐段的情绪,利用IPAD对A乐段进行二次创作。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也就不同,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音乐符号特点对歌曲进行创编学习,创作后学生利用学生用多媒体手段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18分12秒学生创编歌曲的A乐段)。
(展示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方式,可以学生自己演唱作品,也可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演唱某一同学的作品。)
【设计思路: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不仅能巩固歌曲旋律,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同时学生自己操作IPAD与白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学习歌曲B乐段(合唱)部分
在视唱过高声和低声两组旋律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歌曲。
(IPAD的运用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模拟钢琴键盘的弹奏来带领本组学生学习声部,没有乐器基础的同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反复聆听来学习歌曲,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乐器基础,但凭借作曲软件把自己喜欢的声部按照书上的音高位置谱写进去软件就会根据你的曲谱自动生成一段音乐,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没有乐器基础的孩子们学习问题,孩子们通过之前的音乐课学习到了音高和曲调节拍等知识这能在此软件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的,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情趣。多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歌曲的和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学过后,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
【设计思路:每个孩子的特长不同,对音乐的感受和喜爱也不同,先统一视唱歌曲的两个声部,使学生大概了解各个声部的旋律,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利用IPAD自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音乐特长,用钢琴模拟键盘学习声部,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播放模听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运用了一个谱曲软件,照着曲谱,把喜欢的声部谱在IPAD里,根据IPAD的播放自己完成了声部的学习】
4、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思路: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把之前的自学组合起来,通过轻声演唱感受歌曲所带来的美妙享受,同时感受其他声部的优美旋律】
活动3【活动】教师总结
【设计思路:教师总结并提出希望,使学生们在对音乐充满幻想,满怀期待的情感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课后评价反思:
(一)、利用熟悉的动画形象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与相应的动画形象结合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二)、开展多媒体自学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的后阶段不易投入地学习,为此常要进行课堂组织、,但最终效果不佳又浪费时间精力。为何不放手让学生动动满足一下欲望又能玩有所得呢?因此我设计了利用IPAD自学和创编环节,把学生表演的作品进行上传,给学生表现的平台,同时也给予孩子表演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新形式的音乐课上充满的更多乐趣,和科学技术带给学习更多的便利。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音乐美的创造,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将益于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
(三)、弱化传统环节及概念教学,注重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生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师努力突破传统发声、节奏练习、听音练习的框框,将发声、节奏、听辨练习融于歌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及二拍子节奏的特点,同时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
当然,有所得也有所失,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美上,由于参观材料准备不是很充分,形式太单一,显得有些走过场;在学唱新歌曲的方式上还没有大的突破等。这都有待有今后不断的去学习、探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