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敌人毫不妥协,对人民鞠躬尽瘁
导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在这条历史长河里,流淌着被压迫者的鲜血,一部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中国风雨飘摇。乱世中,一群中国文学青年毅然挺身而出。
那是1930年3月初的一天,在上海公啡咖啡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即“左联”)正式成立。这个团体里,包括了鲁迅、茅盾、冯雪峰、夏衍等许多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学巨匠。
在这个闪耀着光辉的团体中,还有五位青年,他们就是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所说的“朋辈”——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
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包括这五位“左联”作家在内的一批共产党人在上海被捕。2月7日,他们五人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被称为“左联五烈士”。牺牲时,年纪最大的柔石仅29岁,年纪最小的殷夫才21岁。
左联五烈士”的牺牲,给鲁迅先生留下了锥心之痛,于是他写下了饱含深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先生念念不忘,是因为“失掉了很好的朋友”,更是因为“这三十年中……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2、分析并概括白莽、柔石的形象特征,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
3、分析文章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深刻情感。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先生作品分类
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包括杂感、杂谈、短评、随笔等。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具有短小精悍、活泼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等特点,以及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从20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开始,以“白话文”或半白话半文言用以抨击、鞭笞、讽刺等等为形式的短小精悍文字已经不少,至少《新青年》杂志常有;到了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作者群,则把杂文推到了彼时之巅峰。
解题:读取标题中的重要信息,理解标题的含义。
思考:文章是一篇记念性散文,却说是为了忘却,标题是否矛盾?有什么深刻含义?
1、将烈士生前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记述下来,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让后人记念他们。
2、“为了忘却”说明难忘,烈士往事历历在目,烈士鲜血如在眼前。
3、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化悲痛为力量,忘却是为了更加坚定努力地前进。
通读全文
字音字形字义:
竦身 高慢 蕗 惴惴 台州 校字 吮血 偈子 信札
涅槃 镣铐 缁衣 被褥 被难
隐约其辞
明珠投暗
人心惟危
急于事功
挈妇将雏
思路梳理
忆白莽
忆柔石
五人被捕
五人遇难
抒发悲愤
由于与五烈士的交往疏密有间,以柔石白莽为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思考:文章涉及的人较多,材料又零碎,但文章的结构安排却十分严谨这是为什么?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得力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此文时的真情实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随时随地积累总结,作文时以“吾手写吾心”为宗旨,克服“假、大、空”话。
记叙议论抒情
夹叙夹议
忆白莽(殷夫):三次会面
2.白莽送译诗:“说得多一些”
1.白莽送书:“二十多岁”“黑黑的”“端正”
3.付稿费:夏天穿棉袍
思考:从三次会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白莽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做事认真负责,敏感细心,爱憎分明,对“我”很信任,纯朴、率真、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更是一个坚贞不屈,为自由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忆柔石:
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
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
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单纯、忠厚、善良,实干、上进、英勇无畏的柔石就这样被残忍地虐杀了……
忆柔石: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方孝孺?
硬
迂
柔石
国民党
影射
映衬
用两个字概括柔石的特征,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单纯善良,对社会黑暗人心险恶缺乏清醒认识
果敢,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在所不惜
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柔石(1902.9.28—1931.2.7),浙江宁海人。中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为奴隶的母亲》,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诗歌《战》《血在沸——纪念一个在南京被杀害的湖南小同志的死》,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以及杂文《个人主义与流氓本相》等;译作有《丹麦短篇小说集》《颓废》,他还出版了刊物《语丝》26期、《朝花周刊》20期、《朝花旬刊》12期,以及专门介绍外国版画的画集《艺苑朝华》5辑,对繁荣我国的革命文艺创作,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扶植新生的木刻艺术有着不朽的功绩。
柔石留下了4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和译著,这些作品已列入世界文学的宝库,先后被译成日、英、俄、法、德、泰、印等多种文字,赢得了国外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为什么引用这首诗?
用这首诗记念白莽,从这首诗中可看到白莽崇高的内心世界,白莽热爱彼得斐的诗,翻译彼得斐的诗,并且利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证明他忠于这崇高的信念,作者用这种方式来讴歌白莽以及其他烈士,歌颂他们是为自由献身的战士,表达对烈士的崇敬。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讨论分析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1、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无限的牵挂与担心中惊闻噩耗
2、记叙被害消息,表明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虐杀
3、对敌人暴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极度悲愤之情。
4、原来如此!……感情复杂
愤怒和抗议
许多难以尽诉的复杂感情
反动派竟以如此卑劣凶残的手段对待无辜的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遭如此凶残冷酷的虐杀,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记叙、议论、抒情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找出其中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掌握这种赏句方法)
不敢: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刊物的态度
不仅说明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的,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盘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说岳全传》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秦桧
道悦
国民党
鲁迅
坐以待毙
韧的战斗
影射
对比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柔石的案情也是谁也说不明白的,秦桧捉拿道悦,国民党反动派捉拿鲁迅,暗示那个社会就如同秦桧当道的时代,但鲁迅不是道悦,他不会坐以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作者懂得了什么?
向子期写《思旧赋》,悼念亡友,寥寥几行。
鲁迅写《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烈士,无写处。
司马氏
国民党
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戮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极端黑暗,人们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正直的人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Hthe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如何理解?
柔石之母与版画内容相似
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控诉无言论自由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比喻:形象概括三十年来,反动统治者屠杀革命者的罪行,说明革命斗争的艰难
反问:对黑暗社会进行控诉,表现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表达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决心
“不如忘却”呼应开头,扣题
象征手法:黑暗统治如同黑夜正长,革命之路也很漫长,斗争艰巨。
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鲁迅先生意识到需要节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战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旧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我们的先辈不畏强权,不畏牺牲,用鲜血铺就了新中国的明天。我们无法忘记虽屡次被捕而百折不挠的殷夫,我们无法忘记“圆睁了眼睛”纯真而颇有些“迂”的柔石,我们无法忘记“柔弱而又平凡”但坚贞不屈的冯铿……历史不能忘却,英雄不能被忘却,今天的我们,要做一个有血性的青年,做一个理性的中国青年,奋然前行!
朗读,体会其中深刻的情感,作者多次写到: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深情诵读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