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下册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下册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7 16: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备人 仲达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2、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重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难点 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
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古代的几副对联:①“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③“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提问:这些对联说明了什么问题?⑴激励人们要用功读书。⑵通过读书以做官。引导:古人“读书-做官”中间还要有一个环节,就是-“应考”也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今天我们就来一块探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情况。二、新课讲解(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学生看书回答老师问题: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归纳: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原有选官制度(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中正制),存在严重弊端,已不适应需要;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隋朝统一之初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增设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产生的作用:科举制有利于统治者从地方豪强手中夺取选拔官吏的权利,使一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庶族地主)有机会走入仕途,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读书提纲:1.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类、科目、考试内容、录用等方面。)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与理解“省试”合格后录取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科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三、科举制度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一个方面,使学生辨证地认识科举制,看到科举制在当时的进步性的同时,认识到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清时代,其弊端和危害较突出(明清八股取士)。讨论:科举制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教师归纳:一是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二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三是要参加科举就必须读书,所以刺激了教育的发展;四是科举考试看中诗赋文章,刺激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 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 1、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 2、辨证地认识科举制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