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氓》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8 22: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学习目标
01
把握故事情节
02
分析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03
探究本文的比兴手法
阅读思考
—写了什么?
01
本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02
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03
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03
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
恋爱
婚变
决绝
喜悦
悲伤
怨愤
送子过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沉醉爱河
心如帷湿
回头是岸
纯真热情
辛劳悲苦
清醒刚强
分析文理
-怎么写的?
第一二章两章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提示:这两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诗人采用了直接铺陈的叙事手法(“赋”的手法)。
分析文理
—怎么写的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是否多余?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诗经“六义”
2、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归纳的《诗经》的三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即“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
诗经“六义”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兴: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喻体 本体
桑 女子
其叶沃若 女子的青春年华
用桑树的叶子新鲜润泽来比喻女子的青春貌美。
兴、比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2.“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 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喻体 本体
斑鸠 女子
桑葚 爱情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兴、比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兴: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喻体 本体
桑 女子
其黄而陨 女子年长色衰
用桑树的叶子落下时变得枯黄来比喻女子的年长色衰。
兴、比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4.“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兴: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淇水也有岸,沼泽总有边。
兴:以“淇有岸,隰有泮”来引出女子的 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
比:以淇水也有岸,沼泽总有边来比喻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兴、比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活学活用
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毛主席就像红太阳,照在身上暖在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手如柔荑,肤若凝脂。
叙事线索似断实连,避免平铺直叙;
暗示女子婚后生活并不美满;
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写婚后,在中间起过渡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思考,运用比兴句的好处是什么?
结构上:
唤起丰富的联想。以桑叶“沃若”,喻女子年经美貌,以桑叶“黄陨”,喻女子容颜衰老,并相应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生机勃勃之感,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
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符合其劳动妇女身份,富于生活气息。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思考,运用比兴句的好处是什么?
内容上:
文章主题
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
男子的负心
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寄语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你得到怎样的爱情观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的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总之一句话:独立的人格与个性魅力是我们应该一生保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