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件(共29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件(共29张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7 16: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B1、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2、康有为、粱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挽救国家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封建专制 D.引进西方学说
AB3、“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其中的“我”是


A B C D
4、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A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6、《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7、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血染黄海 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C
8、《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9、《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CCB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1、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12、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在刑场上悲愤地吟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这场担负着探索救国之道重大历史使命的变革虽然失败,但它仍然加快了中国近代化步伐。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到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促进了社会思想启蒙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实现了国家富强
13、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BBBC15右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④推翻满清,解除民族压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CC17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将其制定的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权主义”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8、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A.首先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D19、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0、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 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CA21、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天地会
D.资产阶级代表大会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强学会 C.共进会 D.同盟会
22、“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DCD23、1912年,图乙取代图甲成为中国的国旗。你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图甲  图乙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24、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右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BC25、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A.新中国成立B.国民政府垮台.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获得解放
2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一联敬挽的是
DC27、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张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光盘,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28、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29、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CDA
3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31、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AB32、“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
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
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
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33、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资产阶级太软弱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B3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5、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A.自强与求富B.维新与变法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DCB36、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放崛起之路
37、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讲叙中国近代史的名著.本书中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这种“偏向”主要表现是
A.绝对否定传统文化B.坚决批判专制独裁
C.明确反对迷信盲从D.大力宣传社会主义AD3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39、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读经”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D.宣传民主、科学
DC40、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4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中同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同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A42、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A1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他们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材料二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 1888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年 张之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洋务运动前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5分)
(2)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1)中央:奕?。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口号:自强、求富。(2)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3)根据材料二,指出1870年前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性质有何不同。(2分)
(3)1870年前为军用工业,1870年后为民用工业。
(4)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次尝试。我们应怎样去认识它的积极影响呢?4)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勿忘近代的耻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8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1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是为哀悼哪位清军领袖而撰写的?(1分)(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邓世昌(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活动,为实现其目的开展了哪些活动?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分)
(3)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创建新式军队(海军);创办新式学堂;修筑铁路;创办电报业。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 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博物馆请回答:(1)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1分)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2)材料二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外景照片。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3)请从性质、方式和结果三个方面比较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3分)
(1)答:戊戌变法;(1分)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了社会的进步。(2)答: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答: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式不同:戊戌变法是改良方式,辛亥革命是革命方式。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民国,这方面是成功的。相同点: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伤害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1)事件:洋务运动(1分)。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时间:1911年,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3)两面大旗:民主、科学(4)主题:近代化的探索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4分)
(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他”是谁?(4分)
“他”主张禁烟并公开在虎门销烟——
“他”领导太平军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他”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了中华民国-—
“他”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