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部编版二下第七单元习作《我想养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情境教学】部编版二下第七单元习作《我想养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9 14: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养小动物》情境教学方案设计
单元 二下第七单元 人文主题 关爱小动物 课题 写话:养小动物
单元要素 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小动物
单元 目标 1.借助示意图、相关词句等提示讲故事。 2.能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课时 地位
学习 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交流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出理由。 2.在图片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学会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3.依据文本情境,学习比喻句,并运用到写话中。
评价 设计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记录工具
1.能在问题情境中,交流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出理由。 2.能在图片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学会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3.能依据文本情境,学习比喻句,并运用到写话中。 评价任务1:通过模仿最想养的小动物,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 评价任务2:通过展示学生的写话情况检验学生能否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评价任务3:在图片情境中,迁移运用习得的写法练习生动地描写小动物的外形。 A.把它的样子写出来 B.还能用上比喻句,夸夸它的样子 C.写写它的动作 D.喜欢它的习惯 E.陪伴 F.还可以写写它的声音 练习本
教学设计
环节 问题情境 学生表现
环节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交流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让你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养小动物。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呢?请你来模仿模仿,同学们猜。谁先来? 刚刚同学们说了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那你们知道老师最想养的是什么吗 为什么? 活动一: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动物,感受到动物很可爱,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在角色扮演中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说出想养小动物的理由,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程度。
环节二: 利用情境,学习描写方法。 情境一:展示小兔子图片,思考你觉得老师为什么想养小兔子? 先看一看,再摸一摸,学习用“的”字短语描述外形。 情境二:“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这句话把大象的耳朵当做什么? 利用文本,学习使用比喻句,进而生动描述小兔子的外形。 情境三:观看视频,说一说漂亮的小兔子喜欢干什么? 活动一:学会用“的”字短语描述外形。 活动二:运用比喻,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写出动物的外形。 活动三:学生抓住小兔子的样子、动作、习惯、能陪伴人类这些关键特征,再用上比喻句就把小动物夸得既生动又形象。
设计意图 创设文本学习情境,了解、运用比喻,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写法练习生动地描述小兔子的外形。 学生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自己想养的小动物;运用比喻句,把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写更生动。
环节三: 在情境中,交流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的图片,对照提示,把你最想养的小动物介绍给你的同桌,不但要说清楚,还要讲生动。 活动一: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图片,向同桌介绍 活动二: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在图片情境中,运用习得的方法,交流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条理地写自己想养的小动物;运用比喻句,把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写更生动。
环节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刚刚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现在赶紧动笔把你最想养的小动物写下来吧,把想养的理由尽可能多写几条,要照着黑板上的提示。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朗读,集体评价。 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其余学生按标准评星。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学生写话作品,集体评价,检验学生能否从多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以及运用恰当的比喻句,描写动物的外形。
环节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你可以自己评价评价哪些地方会得星?你会获得几颗星?没写完的同学也不用着急,课后写完。同学们可以把你的写话作品读给爸爸妈妈听,看你能不能说服你的爸爸妈妈养这样一只可爱的动物! 学生将自己的写话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再画一幅自己想养的小动物。
板书 设计 养小动物 样子 习惯 动作 陪伴 叫声 运用比喻
附件2:教学目标的研制
一、依据本课地位,对接单元目标,提取课时核心概念
(一)依据本课地位
(
写出自己想养的一种小动物
) (
借助相关的词句讲故事
) (
借助示意图讲故事
) (
借助大象的话讲故事
)
如上图所示本节课是主题单元进阶式教学的第四进阶,这一进阶是在第三进阶借助相关语句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开展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习写出自己想养的一种小动物。
(二)对接单元目标
1.借助提示讲故事。
2.学习从从多方面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三)两者结合,提取课时核心概念
学会写出自己想养的一种小动物。
二、分析教材,拓展核心概念
(一)课文
《大象的耳朵》
(
第一自然段抓住后半句
“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让学生
想象或借助图片了解大象耳朵的特点,为下文做好铺垫。
文中划横线共有
四个问句,读好问句,
读出小羊和小兔子的疑问,读出大象的自言自语。
小兔子第二次对话中,
“竖着”“一定”
两个词重读,读出小兔子非常肯定的语气。
2-5自然段中,从小兔子对大象说的几句话中,获得
“我的耳朵是竖着的,而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大象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这一信息。
)
(

6-7自然段,扣住
“也说,都要说”
,能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小动物和小羊的看法是一致的。
第4、第8自然段,抓住
“生来、不安、真的”
等词语,体会大象想法的变化,由起初的不以为然变成信以为真,并决定改变自己。
最后重点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
)
《蜘蛛开店》
(
《蜘蛛开店》中,“
卖什么
”“
写招牌
”“
顾客来了
”三个部分的句式类似,有规律可寻,易于举一反三,因此引导学生:蜘蛛三次开店在故事情节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
结构反复
的特点,发现故事语言中的隐藏的规律,为后面的讲述故事
做好准备

)
(
课后第一题中的示意图呈现了课文的
关键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的内容,让学生发现示意图呈现了课文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
抓住
这些
关键信息讲故事

课后第二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续编故事
的能力及
讲述故事
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依据童话
结构反复
的特点来续编: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么样。
)
(
通过两份观察记录的对比可以发现,记录者都是对
观察对象
进行了
较长
时间的连续观察,并发现了观察对象在
颜色、状态
等方面的变化,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记录。
)
《青蛙卖泥塘》
(
课文篇幅较长,角色较多,
结合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
理清
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
梳理
第二次卖泥塘的过程。

老牛
说的话和
野鸭
说的话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老牛和野鸭都是
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这两层意思分别用“
不过
”“
就是
”连接了起来,让学生对比读一读。
) (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青蛙的吆喝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和小狐狸
。让学生根据
文中泡泡提示
,发挥想象
进行角色扮演
。模仿老牛野鸭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
自由说话
,中间用上“
不过、就是、但是、可是......
”等词语。
)
(
逐步提炼关键信息,总结
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青蛙
种了草,引了水,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盖了房子

通过朗读青蛙的吆喝来
想象
泥塘改造后的样子,从而
理解青蛙最后为什么不卖泥塘了

)
(
课后第一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抓住
角色语言
,重点指导朗读
角色对话的语气。
课后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
提取关键信息
的能力。
课后第三题是选做题,旨在发展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仿照青蛙的吆喝简单说一说。
)
《小毛虫》
(
开篇先将
“趴”
着的小毛虫和
“唱、跳、跑、飞”
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
学生抓住
“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理解小毛虫的“笨拙”,更好地
理解
课文内容,
为后面的讲述故事
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积极心态、勤奋和坚韧,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
(
引导学生对
“尽心竭力”
的理解是本段难点。让学生感受小毛在编织茧屋时的认真。
引导学生理解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体会小毛虫的积极心态、勤奋和坚韧,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在了解故事的
顺序
,理解故事的
内容
后,结合课后第二题的
提示
,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同时引导学生
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故事。
)
(
课后第二题旨在培养学生
提取信息和借助词句
讲故事的能力。
“小毛虫、茧、蝴蝶”
3
个词语提示了小毛虫经历的
3
个变化阶段;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这两句话,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故事内容。借助这
3
个词语和两句话,学生可将小毛虫的变化过程讲清楚,还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用上这些词语,使故事讲得更有吸引力。
)
(二)语文园地七
(
写话题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写写
自己想养小动物的原因。
)
对教材中本单元课文、语文园地习作题进行综合分析,本单元引领学生学习“借助提示讲故事”,拓展核心概念“讲故事”为:借助示意图、关键词句等讲故事。
三、分析学情,补充行为条件,调整行为程度
(一) “讲故事”学习层级:(纵向分析)
所在单元 讲故事学习层级
一下 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二上 根据顺序提示讲故事。
二下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一下中,借助插图、故事情节读懂课文内容,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是讲故事主题大单元的开启课。
二上中,《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借助小蝌蚪变成青蛙排序后的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曹冲称象》中根据曹冲称象的顺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以及口语交际中看图并按图片顺序讲故事。重点让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根据顺序提示讲故事。
二下多篇课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讲故事,为降低难度,引导掌握学习方法、策略,进行了多样的设计:借助插图讲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用上词语讲故事《小马过河》,借助示意图讲故事《蜘蛛开店》,根据表格讲故事《羿射九日》等,插图、词语、示意图、表格等提示了故事的要素、发展的线索,直观地体现了故事的特征,降低了把握整个故事的难度,同事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把握故事内容的方法,由于利于思维的发展。
确定最近发展区:
二下设计了多种练习引导学生讲故事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插图、词语、示意图、表格等提示讲故事。
(二)“讲故事”学习层级:(横向分析)
本单元是以“讲故事”为主题的阅读单元,本单元共分为四个进阶,其中在第一进阶,学生们已经开启了自己的讲故事之旅,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进阶,承载的学习任务是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因为在二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讲故事基础,所以对于二下的学生来说学习借助示意图讲故事难度不大,因此采取了用示意图呈现课文的关键信息,为第三进阶和第四进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形成的课时目标如下:
1.在问题情境中,交流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出理由。
2.在图片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学会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3.依据文本情境,学习比喻句,并运用到写话中。
附件3:评价设计
依据教学目标,匹配评价方式
课时目标 目标类型 评价方式
目标1 在问题情境中,交流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出理由。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评价
目标2 在图片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学会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评价
目标3 依据文本情境,学习比喻句,并运用到写话中。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评价
二、依据评价方式,设计评价任务
课时目标 评价方式 评价任务 情境设计
目标 1 在问题情境中,交流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出理由。 表现性评价 评价任务1:通过模仿最想养的小动物,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 评价任务2:通过展示学生的写话情况检验学生能否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评价任务3:在图片情境中,迁移运用习得的写法练习生动地描写小动物的外形。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让你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养小动物。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呢?请你来模仿模仿,同学们猜。谁先来?
目标 2 在图片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学会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表现性评价
目标 3 依据文本情境,学习比喻句,并运用到写话中。 表现性评价
三、依据评价任务,设计评价标准
核心标准 1.语言流利,条理清晰。 2.能抓住关键语句说出小动物的特点。 3.能试着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
常规标准 1.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2.能把特点讲完整。
四、综上分析,形成评价设计表
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实施 评价 标准 记录工具
情境 任务 指导语
1.在问题情境中,交流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出理由。 2.在图片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学会从“动物的样子、动作、习惯、叫声、陪伴”等方面,有条理地写一种自己想养的动物。 3.依据文本情境,学习比喻句,并运用到写话中。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让你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养小动物。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呢?请你来模仿模仿,同学们猜。谁先来? 同学们赶紧动笔把你最想养的小动物写下来吧,把想养的理由尽可能多写几条,要照着黑板上的提示。 1.请同学主动交流展示。 3.同学间按照评价标准评星。 整节课所有活动中 A.把它的样子写出来 B.还能用上比喻句,夸夸它的样子 C.写写它的动作 D.喜欢它的习惯 E.陪伴 F.还可以写写它的声音 练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