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重难点预习检测卷-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7.4与6.8的和是( )。
A.1.42 B.14.2 C.13.2 D.14.3
2.曲米的身高是1.42米,曲妍比曲米矮0.18米。曲妍的身高是( )米。
A.1.24 B.1.50 C.1.58 D.1.60
3.一根电线长30米,第一次用去4.7米,第二次用去3.55米,一共用去( )米。
A.1.15米 B.4.7米 C.8.25米 D.21.75米
4.用“四舍五法,取近似值为5.0的最大的两位小数与最小的两位小数的差是( )。
A.0.09 B.0.05 C.0.06 D.0.02
5.1袋薯片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g2g”,质检员拿出4袋薯片检测,称重后记录如下表,其中合格的有( )袋。
第一袋 第二袋 第三袋 第四袋
﹢1.8g 0g ﹣1g ﹣2.05g
A.1 B.2 C.3 D.4
6.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差是5.28,如果减数减少0.8,那现在的差是( )。
A.6.36 B.6.08 C.4.48 D.5.2
二、填空题
7.4个0.1和2个0.01组成的小数是( ),这个小数写成分数是( );0.93的计数单位是( ),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能成为整数。
8.甲数是26.2,比乙数多14.8,甲乙两数的和是( )。
9.在括号里填上“>”“<”或“=”。
1.35( )0.4 12-2.9( )8.7+5.1 25×12÷2( )25×(12÷2)
3.040( )3.04 400平方千米( )4公顷 278600000( )27.86亿
10.计算15.62+10.28-4.76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11.5.35比( )少1.86;( )比2.88吨多1.2吨。
12.小张在计算15.6减去一个两位数时,误把这个两位小数看成了一位小数,算出的结果是10.2,原来这个减数是( ),正确结果中有( )个0.01。
三、判断题
13.89.9+11.1=100.( )
14.一个小数与另一个数的和一定比它们的差大。( )
15.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和是四位小数。 ( )
1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从整数部分算起。( )
17.比2.74多0.2的数是2.76。( )
四、计算题
18.口算。
6.8+4.32= 7.2+8= 4.3-3﹦ 9.82-0.24=
4.5+5.5= 5.7+4.46= 6.28+4.32= 10-0.1=
19.用竖式计算。
8+3.02 0.63+1.5 5.46-0.6 17.5-4.5
20.简便计算。
5.2+3.6+6.4 28.2-(8.2+6.4) 3.53+8.29+5.47+11.71
五、解答题
21.购物。
梨子的单价比西瓜贵多少元?比香蕉便宜多少元?
22.一条铁路已经修了49.34千米,剩下的比已修的多7.6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23.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2.8公顷,下午要比上午多耕地多少公顷才能完成一天5.82公顷的耕地任务?
24.跨海大桥的一个桥墩总高32.4米,水面以上桥墩的高度是13.8米,泥中部分的高度比水上部分多1.5米,水中部分的高度是多少米?
25.五、六年级采集树种。六年级采集了22.5千克,比五年级多采集了1.7千克。五、六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
参考答案:
1.B
【分析】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详解】7.4+6.8=14.2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2.A
【分析】用曲米的身高减去曲妍比曲米矮的高度,即可求出曲妍的身高是多少米。
【详解】1.42-0.18=1.24(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减法的实际应用,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进行计算。
3.C
【分析】根据题意,把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4.7+3.55=8.25(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法的应用。要注意审题,找出有用的信息。
4.A
【分析】在百分位添上4,是最大的原两位小数;将5.0去掉一个0.1,在百分位添上5,是最小的原两位小数,求差即可。
【详解】5.04-4.95=0.09
故答案为:A
【点睛】关键是掌握四舍五入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C
【分析】已知1袋薯片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g2g”,符合薯片的标准是最低50-2=48g,最高50+2=52g,合格的应该在48g至52g(包含48g和52g)之间。
【详解】由分析可知:
第一袋:50+1.8=51.8(g)
第二袋:50g
第三袋:50-1=49(g)
第四袋:50-2.05=47.95(g)
所以合格的有3袋。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减法,明确“50g2g”的具体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由题意知:5.28+减数=被减数,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8时,5.28+(减数-0.8)=被减数,从而得到5.28+0.8-减数=被减数,即:被减数-减数=5.28+0.8=6.08,据此解答。
【详解】5.28+0.8=6.08
故答案为:B
【点睛】利用差、减数、被减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0.42 / 0.01 7
【分析】4个0.1即十分位上是4,2个0.01即百分位上是2,据此写出这个小数即可;
再根据这个小数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再把它化成分数即可;
0.93是两位小数,其计数单位是0.01,它有93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可以取整数1,用1减去0.93,看得数是几位小数,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4个0.1和2个0.01组成的小数是0.42,
0.42写成分数是或;
0.93是两位小数,其计数单位是0.01,它有93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0.93=0.07
0.07是两位小数,其计数单位是0.01,它有7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则再添上7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成为整数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写法,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要注意小数点后的数的写法,并明白小数中的数字代表的意义,看懂数字在哪一个数位上和计数单位是什么。
8.37.6
【分析】先用甲数-14.8,求出乙数,再把甲数与乙数相加,即可求出甲乙两数的和。
【详解】26.2+(26.2-14.8)
=26.2+11.4
=37.6
甲数是26.2,比乙数多14.8,甲乙两数的和是37.6。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乙数的值,进而解答。
9. > < = = > <
【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此类推,进行比较即可。第一、四小题据此解答;
计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第二、三小题据此解答;
把平方千米化成公顷,再进行比较大小,第五小题据此解答;
把第六小题的左边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大小。
【详解】1.35和0.4
1.35>0.4
12-2.9和8.7+5.1
12-2.9=9.1;8.7+5.1=13.8
因为9.1<13.8,所以12-2.9<8.7+5.1
25×12÷2和25×(12÷2)
25×12÷2
=300÷2
=150
25×(12÷2)
=25×6
=150
因为150=150,,所以25×12÷2=25×(12÷2)
3.040和3.04
3.040=3.04
400平方千米和4公顷
400平方千米=40000公顷
因为40000>4,所以400平方千米>4公顷
278600000和27.86亿
278600000=2.786亿
因为2.786亿<27.86亿,所以278600000<27.86亿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逐项分析,进行解答。
10. 加 减
【分析】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详解】在15.62+10.28-4.76算式中,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点睛】解答此题需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运算规则。
11. 7.21 4.08
【分析】求5.35比谁少1.86,用5.35加上1.86解答即可;比2.88吨多1.2吨的数,用2.88加上1.2解答即可。
【详解】5.35+1.86=7.21
2.88+1.2=4.08(吨)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加法的意义及应用。
12. 0.54 1506
【分析】根据:被减数-减数=差,用15.6-10.2,求出减数,进而求出原来的减数;再用15.6减去原来的减数,求出差;再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详解】15.6-10.2=5.4
原来这个数是0.54;
15.6-0.54=15.06;15.06中有1506个0.01。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的减法的计算,以及小数的意义。
13.错误
【详解】89.9+11.1=101所以原题计算错误.
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10向前一位进1,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注意小数点要对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
【详解】如果另一个数是0,那么它们的和与它们的差就可以相等,由此举例判断即可。
例如:1.2+0=1.2,1.2-0=1.2,原题说法错误。
15.×
【分析】根据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的方法计算即可,假设这两个两位小数分别是:2.44和5.43,即2.44+5.43=7.87,和是两位小数,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假设这两个两位小数分别是:2.44和5.43
2.44+5.43=7.87
7.87是两位小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
16.×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时候,列竖式,要求每个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加法和减法,不管小数还是整数都是从最低位开始算起的,顺位顺序表中最小的数位在最左边,所以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要从小数部分算起才是正确的。
【详解】根据我们的分析,加法和减法这样的一级运算,我们的计算顺序是低位算起,而小数是有两部分组成,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是小数部分,根据我们的数位顺序表,小数部分在整数部分的左边,所以小数部分是低位,我们的计算要从小数部分开始。
故答案为:×
【点睛】熟悉数位顺序表中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哪个数位高,哪个数位低,明白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7.×
【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
【详解】2.74+0.2=2.94
所以,比2.74多0.2的数是2.94。
故答案为:×
【点睛】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18.11.12;15.2;1.3;9.58
10;10.16;10.6;9.9
【详解】略
19.11.02;2.13;4.86;13
【分析】(1)(2)步骤:①把各个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加起,满十进一;③和(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小数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对齐,相同位数对齐。
(3)(4)步骤:①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减起,不够减时,借一当十;③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详解】8+3.02=11.02 0.63+1.5=2.13
5.46-0.6=4.86 17.5-4.5=13
20.15.2;13.6;29
【分析】(1)运用加法结合律化为5.2+(3.6+6.4),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2)运用减法的性质,把原式化为28.2-8.2-6.4,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化为(3.53+5.47)+(8.29+11.71),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5.2+3.6+6.4
=5.2+(3.6+6.4)
=5.2+10
=15.2
28.2-(8.2+6.4)
=28.2-8.2-6.4
=20-6.4
=13.6
3.53+8.29+5.47+11.71
=3.53+5.47+8.29+11.71
=(3.53+5.47)+(8.29+11.71)
=9+20
=29
21.0.6元;1.7元
【分析】求梨子的单价比西瓜贵多少元,用梨子的单价-西瓜的单价,即可解答;
求梨子的单价比香蕉便宜多少元,用香蕉的单价-梨子的单价,即可解答。
【详解】2.5-1.9=0.6(元)
4.2-2.5=1.7(元)
答:梨子的单价比西瓜贵0.6元,比香蕉便宜1.7元。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减法,明确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106.28千米
【分析】根据加法的意义,用49.34加上7.6即可得到剩下的长度,再用剩下的长度加上已经修的长度即可求出这条铁路的全长。
【详解】49.34+7.6+49.34
=56.94+49.34
=106.28(千米)
答:这条铁路全长106.28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法,求出剩下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23.0.22公顷
【分析】根据题意,总共要耕地5.82公顷,上午已经耕地2.8公顷,用5.82减去2.8即可求出下午需要耕地的面积,再减去上午耕地的面积,即可求出下午要比上午多耕地的面积。
【详解】5.82-2.8-2.8
=3.02-2.8
=0.22(公顷)
答:下午要比上午多耕地0.22公顷才能完成一天5.82公顷的耕地任务。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连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4.3.3米
【分析】根据题意,泥中部分的高度比水上部分多1.5米,用水上部分的高度加上1.5,求出泥中部分的高度;再用桥墩总高减去水面以上桥墩的高度、泥中部分的高度,即是水中部分的高度。
【详解】32.4-13.8-(13.8+1.5)
=32.4-13.8-15.3
=18.6-15.3
=3.3(米)
答:水中部分的高度是3.3米。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5.43.3千克
【分析】首先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六年级采集的树种的重量减1.7,求出五年级采集了多少千克树种;然后用它加上六年级采集的树种的重量,求出五、六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即可。
【详解】22.5-1.7+22.5
=20.8+22.5
=43.3(千克)
答:五、六年级一共采集43.3千克树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加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五年级采集了多少千克树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