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9 13:26: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人教统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24年秋 新课件
学习目标
◆了解朱德的人生经历;积累“溺、劳碌、任劳任怨”等字词。
◆通过文中记叙的表现母亲“勤劳”的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理解文中穿插的议论性语句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体会平实如话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领会作者由热爱母亲上升到热爱民族和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著作收录在《朱德选集》。
背景介绍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始终如一地支持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
文题解读
“回忆”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母亲”指出本文的叙述对象。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本文的叙事方式与主要内容。
文学体裁:回忆录
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 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
生字词
佃农
祖籍
仪陇
溺死
劳碌
私塾
衙门
横蛮
饱尝
妯娌
和睦
差役
迁徙
不辍劳作
diàn

lǒng


shú

hèng mán
chuò
háng
zhóu l

Chāi yì
x
生字词
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祖籍:原籍,原先的籍贯。
客籍人:寄居在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开办的教学处所,招收幼童进行教育。
勉强:将就;凑合。
榨: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生字词
吃大户:旧时遇着荒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或夺取粮食。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也指富者无仁爱之心。
豪绅:旧时指地方上依仗封建势力欺压人民的绅士。
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慰勉:安慰勉励。
辍:停。
饱尝:长期经受或体验。
安息:对死者表示悼念。
1
结构脉络
课文分层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
第三部分(第14-17段)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寄其哀
述其功
颂其德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到:“我应该感谢我母亲。”结合课文14、15段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探究:“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
(1)母亲勤劳一生的行为,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让我拥有强健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年老,依然热爱劳动,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探究:“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
母亲面对困难的行为态度,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爱憎分明、支持革命的态度,让“我”拥有了抗争意识和革命意志;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给我们什么启示?
感情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这句中的议论,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总领第四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引出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第七段)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十三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十五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十六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阿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合在一起。
推荐阅读
同学们,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都请加倍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老舍《我的母亲》
胡适《我的母亲》
汪曾祺《我的母亲》
高尔基《母亲》
写作特色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叙述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和议论抒情。文章开头一段交代写作的缘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全文的总纲。第二部分(第2~13段)是主体,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了母亲多方面的特点,两层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最后几段(第 14~17 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似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在写了这一层意思之后,作者的目光又突破家庭的范围,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写母亲,表现母亲平凡中的伟大。
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选材精当,事例典型。
课堂总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为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