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9 0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欧阳修:字 ,号 ,谥号文忠。著名 、 , 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 、
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永叔
醉翁、六一居士
文学家
史学家
北宋
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
“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篇史论。
题解
文序
《伶官传序》
《<指南录>后序》
《<呐喊>自序》
《送东阳马生序》
赠序
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
3.特殊句式
4.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盛衰之理(   )
盛以锦囊(   )
以三矢赐庄宗(   弓箭)
系燕父子以组( )
仇雠( )
燕王,吾所立( )
岂独伶人也哉( )
shèng
chéng
sh

chóu
yān
líng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天命:上天的命数。
论点
人事:人的作为。
之:代“这个道理”
总起
提出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原:推究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1.找出观点句(论点)
2.依据(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其失天下
3.文章以“呜呼”这一感叹词起笔,有何深意?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而起,引发作者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五代十国时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作者感慨沉痛,故作序论皆以“呜呼”开篇。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以:连词,相当于“而”
以:介词,用把拿
约:n作v,订立盟约
而:但是,却
恨:遗憾
其:祈使语气。一定。
无:勿,不要
乃:第二人代,你,你的
请:敬辞,恭敬地(取出)
以:介词,用
前:n作状,在前面
以锦囊盛(之)状后
及:等到
纳:收藏
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和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的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在前面驱驰,等到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入祖庙。
思考分析
【正面举例】
——盛
庄宗得天下
他对复仇极为重视:他将箭藏在供奉祖宗的宗庙之中,并且每次出兵都要以少牢祭奠,得胜后,请下箭,还要用锦囊盛起来,告慰父亲。
他对复仇极为决绝:每次作战都要带着这三支箭,矢志不渝,誓死报仇。因此,这几个动词,刻画出庄宗一心执行父命决绝复仇的形象。
本段连用几个动词刻画了庄宗李存勖怎样的形象?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雠:仇人,与‘仇’同义
方:介词,当
系:缚,捆绑
组:绳索
夫:人
夜:n作状,在夜里
东:n作状,向东
出:出逃
至于:以至于
之:代天下
何其:何,多么;其,加强语气
函:匣子,n作v,用匣子装
泣:v作n眼泪
抑:或者
本:推究
迹:事迹,迹象
兴/亡:使…兴盛/灭亡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等到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文本分析
庄宗得天下(正)
1.第二段和第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庄宗失天下(反)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对比
李存勖履历
885年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出生
受三矢,继承遗志(受矢)
破幽州,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亡梁)
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亡国亡身)
资料补充
得天下 —— 15年—— 盛
失天下 —— 3年—— 衰
为什么?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资料补充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
资料补充
称帝后,李存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开始享乐,开始怠政。
1、宠信伶人:常常粉墨登场,不理朝政;伶人仗势欺人,群臣敢怒而不敢言。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
2、宠信宦官:召集散在各地的原唐朝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3、亏待有功之人:喜怒无常,无故诛杀大臣,导致人人自危;沙陀部落士兵待遇差,有人饥寒交迫而死的.
骄奢无道的皇帝
6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于:从
举:全
莫:没有谁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夫:句首发语词
忽微:极小的事
智勇:才智勇气
于:被
所溺:所字结构,所溺爱的人或物
独:只是
为:被
文本分析
1.本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2.体会“岂独伶人也哉”的言外之意。
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主旨总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淮南子》
伶官传序
总起: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正面叙说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反面叙说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总结:得出教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推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
论证结构
拓展延伸
玩物丧志的皇帝
路易十六痴迷摆弄机械制造小玩意,被人民抄了家,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明代熹宗是一个天才的木匠。对木器制造到了痴迷的程度,大明王朝在斧斤叮当声中,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全才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精通诗词、书法、绘画,足球踢得也相当好。当他成了俘虏,押解北上,金朝太子还请他去表演球技,传授诀窍,充当金兵的足球教头。只是玩物丧志,把当皇帝的正事给荒废了。“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
拓展延伸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3、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
4、 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
5、 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
6、 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
《伶官传序》旨在知古鉴今,告诫沉溺的恶果,警示亡国的落魄。同样,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沉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这样的规律于今日也能带给我们启示,来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如火炬在前,一直照亮我们的漫漫人生路。
联系个人实际: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
如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