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汇文中学高一(下)期末
生物(选考)
一、单选题
1.青霉素是一种常用抗生素,它可抑制肽聚糖(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的合成,则下列生
物中能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的是( )
A.乳酸菌和酵母菌
B.蘑菇和大肠杆菌
C.毛霉和酵母菌
D.绿藻和结核杆菌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
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英国科学家虎克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3.某同学在 5×目镜和 10×物镜的组合下,看到视野中均匀分布着 256 个酵母菌细胞,在不移
动装片的情况下,他在 10×目镜和 40×物镜的组合下可看到酵母菌细胞数是( )
A.64 个
B.32 个
C.16 个
D.4 个
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脂肪是既能贮能又具有保温作用的物质
B.蛋白质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大分子
C.无机盐离子可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D.核酸承担了遗传信息贮存和传递的任务
5.下列关于脱氧核苷酸各成分间连接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C.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
第1页/共32页
D.磷酸-核糖-碱基
6.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多肽的正确叙述是( )
A.该多肽水解后可产生 5 种氨基酸
B.该多肽属于 5 肽化合物,含有 4 个肽键
C.该多肽水解后可产生 6 个氨基酸
D.该多肽的分泌不需要 ATP
7.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8.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9.已知氨基酸的分子通式为 C2H4O2N-R,且亮氨酸的 R 基为-C4H9,缬氨酸的 R 基为-C3H7,
在两者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 原子数之比为( )
A.7:16:4
B.11:24:4
C.11:22:3
D.10:22:3
10.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392,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 1944,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则该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链为
( )
A.2 条
B.3 条
第2页/共32页
C.4 条
D.5 条
11.如图所示 U 形管中间是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两侧各加入等量的
0.1mol/L 的蔗糖.如果再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蔗糖酶和淀粉酶,一段时间后,
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则两侧的液面高度和颜色变化如何?
( )
A.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两侧均有红黄色现象
B.两侧液面不变,两侧均无红黄色现象
C.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只有左侧有红黄色现象
D.右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两侧均有红黄色现象
12.下列有关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派洛宁染液
B.染色后,RNA 显绿色,DNA 显红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镜
1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
A.抗体和糖蛋白
B.葡萄糖和脱氧核糖
C.性激素和 RNA
D.DNA 和呼吸酶
14.小明日常锻炼时经常会出现抽搐现象,医生建议他补充 Ca,但他补充了 Ca 之后,抽搐
现象并未消失,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A.缺乏生理盐水
B.缺乏葡萄糖
C.缺乏维生素 D
D.缺乏蛋白质
1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3页/共32页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烟草花叶病毒的碱基有 5 种,核苷酸有 8 种
C.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含有 S 元素
D.人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水解后能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
16.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体均为葡萄糖
②麦芽糖、乳糖、蔗糖的组成中均有葡萄糖
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某同学以生长健壮的小麦幼苗为材料进行研究,调查得到小麦培养前、后培养液中及小
麦根尖细胞内 N 相对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确定( )
A.根尖细胞吸收 N 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根尖细胞吸收 N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细胞在吸收 N 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
D.细胞液的浓度一定大于培养液的浓度
18.下面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同时是某些代谢活动的场所
B.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在细胞相互识别和信息传递方面有重要作用
D.相对于真核细胞利用原核细胞可以获得更纯净的细胞膜
19.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分泌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第4页/共32页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C.当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时才会发生质壁分离
D.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C.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观察不到质膜的脂双层结构
D.许多花和果实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21.“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
入细胞,所采用的试剂是( )
A.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
B.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斐林试剂
22.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是( )
A.C、H、O
B.C、H、O、P
C.C、H、O、N
D.C、H、O、N、P
23.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
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
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 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 e 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24.如图是洋葱表皮细胞示意图,其中含自由水量最多的部位是图中( )
第5页/共32页
A.①
B.②
C.②
D.④
25.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离不开各种细胞器.其中,被比喻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蛋白质
的装配机器”、“蛋白质的加工厂”的细胞器分别是( )
A.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
B.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
D.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
26.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27.关于细胞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见
B.都具有生物膜结构
C.在一种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各种细胞器
D.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
28.现有一个单细胞生物,某同学列举出以下几条来判断该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其中错误
的是( )
A.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有无多种细胞器
C.有无染色体
D.有无核糖体
29.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
第6页/共32页
A.花粉
B.红细胞
C.胰岛 A 细胞
D.流感病毒
30.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方法是( )
A.纸层析法
B.沉淀法
C.差速离心法
D.密度离心法
3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因为它位于细胞中心
B.细胞内的 DNA 上储存着的遗传信息全部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
C.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是核孔
D.单独存在的细胞核因为具有遗传信息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32.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水稻和番茄的吸水速
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
果能得出( )
A.水稻培养液中钙离子、镁离子浓度比实验前高是因为水稻细胞的分泌造成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 Si 离子需要量小
C.番茄对钙离子的吸收量相对比镁离子大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第7页/共32页
33.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
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 ATP
B.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 O2浓度的影响
C.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 ATP
D.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与细胞膜上的相应载体数量有关
3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
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
作用速率相等( )
A. B.
C. D.
35.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
A.液泡和核糖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
36.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37.如图是某植物相邻的四个细胞,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b>c>d,正确表示它们之间
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第8页/共32页
A. B. C. D.
38.如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 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 b,液面差 m=b-
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 m 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 m 将减小
C.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 m 不变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 m 将增大
39.下列现象利用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
A.氧气进入红细胞
B.分子通过细胞壁
C.K+通过原生质层
D.红细胞在高浓度盐水中皱缩
40.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
D.有线粒体的生物
二、综合题
41.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
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
及混合后使用.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设计思路如表所示.
第9页/共32页
试 第 1 次加
第 2 次加入物 第 3 次加入物 加热 颜色变化
管 入物
1 2mL 苹果 0.5mL 0.05g/mL 的 CuSO4溶 0.5mL 0.1g/mL 的 NaOH 溶
加热
号 汁 液 液
2 2mL 苹果
A B 加热
号 汁
3 2mL 苹果
C 加热
号 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 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1 号与 2 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
(3)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_________.
42.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方
框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通常选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
进行观察,原因是_________.图甲中 4 时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
(2)图乙细胞中,能为有丝分裂提供能量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在分裂间期活跃
的无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 4 和 7 进入图甲 1 时期,消失的结构是
_________.图乙中的结构[5]在图甲中的 1 时期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
第10页/共32页
(3)如果图乙代表的是胰腺的腺泡细胞,则参与消化酶分泌的相关膜结构有_________,如
果用乙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则在图中只有_________两种结构,该细胞能否进入甲图
表示的细胞周期中._________.
43.图乙细胞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
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ol/L 蔗糖和 0.5mol/L 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随时间变化
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细胞中半透性的原生质层由_________构
成(填编号).
(2)乙图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_________
(3)丙图 ABC 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_,表示在 0.3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_________.
(4)bc 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5)试简要分析 B、C 曲线差异的原因:B 是因为在 0.5mol∕L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
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_________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
复原;C 由于_________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第11页/共32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
长的作用.
【解答】解:A、乳酸菌属于细菌,而酵母菌属于真菌,A 错误;
B、蘑菇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B 错误;
C、毛霉和酵母菌属于真菌,则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C 正确;
D、绿藻属于真核细胞,能结核杆菌属于细菌,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
键是理解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2.【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 虎克(1665 年发现死亡的植物
细胞)和荷兰的范 列文胡克(1674 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
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
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A 错误;
B、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 错误;
C、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
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C 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第12页/共32页
3.【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专题】观察类实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
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显微镜放大是指边长放大,面积放大倍数为边长×边长.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在 5×目镜和 10×物镜的组合下视野中,在视野中被相连的
256 个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而在 10×目镜和 40×物镜的组合后,因此视野范围内观察到的
细胞数目应是原来的(1/8)2,因此高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这群细胞中的 256/64=4 个.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要求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识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而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
4.【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
用;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
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解答】解:A.脂肪是既是主要贮能物质,又具有保温作用,故 A 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控制细胞生命活动,故 B 错误;
C.无机盐离子可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如 0.9%的氯化钠溶液能维持细胞的形态,故 C 正
确;
D.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
重要作用,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脂肪、核酸、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
用能力.
5.【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DNA 分子是由 2 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五碳
糖交替排列,位于外侧,2 条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位于内侧,碱基之间的配对
方式是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解答】解: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其
中脱氧核糖一侧连磷酸,一侧连碱基.
故选:A.
第13页/共32页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脱氧核苷酸对的结构,对于 DNA 分子反向平行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
关键.
6.【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中含有肽键(-CO-NH-)是 4 个,因此是由 5 个氨基酸经过脱
水缩合反应形成的,R 基是 5 个,有 4 种,因此该片段中的氨基酸种类是 4 种.
【解答】解:A、该多肽链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是 4 种,A 错误;
B、该多肽链含有 4 个肽键,因此由 5 个氨基酸形成,叫五肽,B 正确;
C、该肽链水解形成 5 个氨基酸,C 错误;
D、多肽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需要 ATP 提供能量,D 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及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的综
合理解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7.【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读题干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然后梳理
基础知识,最后分析选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
【解答】解:A、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
的细胞中都存在,A 正确;
B、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
性,不会破坏结构,B 错误;
C、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 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者 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 RNA 酶降解,D 正
确.
故选:B.
【点评】此题酶的作用本质、影响因素等知识,综合考查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难度适中.
8.【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
同,构成的蛋白质也各不相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
【解答】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数目也不完全相等,因此不同蛋白质含有的
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A 正确;
第14页/共32页
B、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结构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B 正
确;
C、不同的蛋白质,其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
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C 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结合,形成肽键.因而组
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方式都相同,都是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
结合,形成肽键,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蛋白质的形成方式和多样性的原
因.
9.【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专题】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蛋白质的合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
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
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
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
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解答】解:氨基酸通式可以用 C2H4O2N-R 表示,将亮氨酸和缬氨酸的 R 基代入可知,亮氨
酸和缬氨酸的分子式分别为:C6H13O2N 和 C5H11O2N,它们缩合形成二肽时脱去一分子水,
所形成的二肽的分子式为 C11H22O3N2,其中 C、H、O 的原子比例为 11:22: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脱水缩合过程中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
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
质量.
【解答】解:1、根据脱去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为 1944 可知:脱掉水分子的数量为
1944÷18=108;
2、假设该分子的含有的肽链数为 x,则(x+108)×128-1944=12392,解得 x=4.
第15页/共32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
握该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酶作用的专一性、还原糖的
检测方法,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酶不能
催化蔗糖水解,因此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蔗糖酶和淀粉酶,左侧由蔗糖水解,
使物质的量的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水分子从右侧进入左侧,左侧液面升高,又由题意
知,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由于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右侧,左侧液面下降,
最后达到相对稳定液面不变;
2、由题意知,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都有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
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均呈现红黄色.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相关知识
进行合理推理获取结论的能力.
12.【考点】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专题】实验分析题;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利用
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
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
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解答】解:A、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染色剂为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二者混合同时使用,A
错误;
B、甲基绿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B 错误;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C 正确;
D、使用高倍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D 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
础实验,识记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
第16页/共32页
13.【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
的组成元素.
【分析】1、抗体和糖蛋白是蛋白质,是由 C、H、O、N 组成.
2、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糖类,是由 C、H、O 组成.
3、性激素是脂质,是由 C、H、O 组成,RNA 由 C、H、O、N、P 组成.
【解答】解:A、抗体是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糖蛋白,是由 C、H、O、N 四种元素组
成;
B、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糖类,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C、性激素是脂质,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RNA 的元素组成是 C、H、O、N、P,五
种元素组成;
D、RNA 是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呼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 C、H、O、
N 四种元素组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比较容易出错的是脂肪分子,虽
然脂肪分子是脂质,但脂肪分子的元素组成只有 C、H、O 三种元素组成.
14.【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专题】正推法;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
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 Ca 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
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解答】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补充了 Ca 之后,抽搐现象并未消失”,说明补充的钙不
能被吸收,而维生素 D 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所以最可能缺少维生素 D.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以及脂质的作用,对于抽搐病因
的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17页/共32页
【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
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
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而病毒
只含有一种核酸,即 DNA 或 RNA.
【解答】解:A、豌豆的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其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 RNA 一种核酸,因此含有碱基 4 种,核苷酸有 4 种,B 错误;
C、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有 S 元素,C 错误;
D、人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
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
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
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
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
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解答】解: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为多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①正确;
②麦芽糖由葡萄糖组成,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故三者的
组成中均有葡萄糖,②正确;
③蔗糖为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③错误;
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是储能物质,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对于糖类的分类和分布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
点.
17.【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坐标曲线图;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第18页/共32页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O2、CO2、H2O、N2 Na+、K+、Ca2+等离子;
举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甘油、乙醇、苯、尿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解答】解:A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培养前,培养液内的 N 浓度大于小麦根尖细胞
N 的浓度,而培养后,小麦根尖细胞内 N 的浓度大于培养液内 N 的浓度,说明 N 是从低浓度
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A 错误,B 正确;
C、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C 错误;
D、细胞液的浓度可大于、等于或小于培养液的浓度,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的成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
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核糖体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2、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解答】解:A、线粒体内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同时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A 正确;
B、血红蛋白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错误;
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C 正确;
D、原核细胞有细胞膜,但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利用原核细胞可以获得较纯净的细胞
膜,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线粒体、核糖体、糖蛋白的功能,原核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
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9.【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分析】
第19页/共32页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高浓度→低浓
自由扩散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度
高浓度→低浓
协助扩散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度
低浓度→高浓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主动运输 需要 需要
度 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分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的方式是非跨膜运输,即胞吞与胞吐,不
需要载体,但消耗能量,A 错误;
B、小分子或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 错误;
C、当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时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
外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 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其他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将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与非跨膜运输进行了对比,
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 C 选项中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
层.
20.【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1、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含有磷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
质网、液泡、溶酶体,而核膜和细胞膜属于细胞器膜.
【解答】解:A、成熟的植物细胞不都有叶绿体,如根部成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而且只有
低等植物细胞才具有中心体,A 错误;
B、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 正确;
第20页/共32页
C、细胞膜的脂双层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 正确;
D、液泡中有各种色素,使得植物的花、果实和叶有各种颜色,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功能,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考点】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专题】实验分析题;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1)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2)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进行染色.
【解答】解: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改变
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主要的
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需要考
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考点】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多糖,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
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
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解答】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多糖,磷脂的元素组成是 C、H、O、N、
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 C、H、O、N,糖类的元素组成是 C、H、O,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
基本元素是 C、H、O、N、P.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的识记能力,一般不会出
错.
23.【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第21页/共32页
【分析】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
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
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适宜
浓度的硝酸钾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
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
多而死亡,根据分析回答.
【解答】解: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第三次观察(f)与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 正确;
B、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
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
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
为判断的依据,故 B 正确;
C、适宜浓度的 KNO3溶液能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省略人为滴加清水的操作,故
C 正确;
D、适当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使蔗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变大,质壁分离的速度加快,
但如果蔗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比较基础,学生只要明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
等内容就能准确回答.
24.【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图中结构名称:①细胞壁,②细胞质,③细
胞核,④液泡.
【解答】解:植物细胞中自由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其次是细胞质基质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自由水,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3、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
形成有关.
第22页/共32页
【解答】解:内质网是“有机物合成的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是“蛋
白质的加工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
度不大.
26.【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不同的生物膜的功能不同,生物膜系统在
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解答】解:A、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A 正确;
B、细胞内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B 正确;
C、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提高了
效率,C 正确;
D、各种生物膜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D 错误.
故选:D.
【点评】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及生物膜系统
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7.【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器的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⑤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⑥含有 DNA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⑦含有 RNA 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⑧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解答】解:A、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其他细胞器都属于亚显
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 错误;
B、核糖体和中心体这两种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结构,B 错误;
C、一种真核细胞不一定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动物细胞没有液泡和叶绿体,C 错误;
第23页/共32页
D、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能对细胞器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
次的考查.
28.【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
细胞核
只有拟核 色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式
【解答】解:A、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
正确;
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B 正确;
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而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C 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9.【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具有细胞壁的生物必须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具有
细胞壁的生物有:原核生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解答】解:A、花粉是植物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植物细胞均有细胞壁,A 正确;
B、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 错误;
C、胰岛 A 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 错误;
D、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类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细胞壁,D 错误.
第24页/共32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的区分能力,
考生平时要能够将具有细胞壁的生物进行总结并区分它们细胞壁成分的区别.
30.【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纸层析法用于分离色素;差速离心法用于分离细胞器.
【解答】解: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
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可用来分离细胞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分离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31.【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DNA 的存在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解:A、遗传物质存储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是细胞的遗传特性和代谢
活动的控制中心,并非它位于细胞中心,A 错误;
B、细胞内的 DNA 主要存储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 错误;
C、核膜上不连续的结构是核孔,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 正确;
D、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单独存在的细胞核不能
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
档题.
32.【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专题】图形图表题;对比分析法;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
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
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 Si4+多,对 Ca2+、Mg2+吸收量少,
而番茄吸收的 Ca2+和 Mg2+较多,对 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
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第25页/共32页
【解答】解:A、水稻培养液的 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
离子的相对速率,番茄培养液的硅酸盐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
收离子的相对速率,A 错误;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 Si 离子需要量大,对 Ca 离子需要量小,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
吸收具有选择性,B 错误;
C、番茄对钙离子的吸收量相对比镁离子大,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
正确;
D、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对无机盐离子吸收和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识
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33.【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图形图表题;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
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胞时,也是从高浓度
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解答】解:A、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因此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 ATP,A 正确;
B、葡萄糖从此细胞中运出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属于
协助扩散,不受 O2浓度的影响,B 错误;
C、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
散,C 正确;
D、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则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与细胞
膜上的相应载体数量,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
求.解题关键是识记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考生要明确葡萄糖只有进入成熟的红细胞
才属于协助扩散,其它均为主动运输.
34.【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第26页/共32页
【分析】一般在曲线中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光合作用二
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该值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
【解答】解:A、甲图中 a 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
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 错误;
B、乙图中 a 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 a 点含义是
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 正确;
C、丙图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 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 正确;
D、丁图中,a 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 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 正
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
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曲线分析能力,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分析图解时关键找到二
氧化碳净释放为 0 的点.
35.【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可以分为三类:
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解答】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 错误;
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 错误;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都是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 正确;
D、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的结构,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种
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考生要能够将细胞器的膜结构进
行归纳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难度不大.
36.【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时,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液泡内.依次要穿过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液泡膜.
第27页/共32页
【解答】解:A、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时,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液泡内.依次要穿过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故 A 正确;
B、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故 B 错误;
C、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时,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液泡内,故 C 错误;
D、由外到内,原生质层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植物细胞最外面一层是细胞壁,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具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的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细胞液浓度是,植物细胞吸水.水分子进入液泡中成为细胞液的成分.
37.【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本题是对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的考查,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细胞液浓
度越大,渗透压越高,细胞吸水的能力越强,根据四个细胞液之间的浓度大小关系判断水分
子渗透方向.
【解答】解:根据题意已知四个细胞的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b>c>d,a 的浓度最大,
渗透压也最大,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水分会从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则 b、
c、d 细胞的细胞液中的水分子都要流向 a;同理 b>c>d,那么 c、d 细胞液内的水会进入到
b 细胞液;c>d,那么 d 细胞液内的水会进入到 c 细胞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
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8.【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本题是对渗透作用原理的考查,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
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漏斗中是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因此通过渗透作用烧
杯内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漏斗液面升高,影响 m 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漏斗内和烧
杯中的渗透压差值,二是漏斗内液体的体积产生的液压.
【解答】解:A、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由于渗透作用液面会继续上升,上升的
时候将漏斗的溶液稀释,渗透压下降,因此 m 减小,A 错误;
B、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漏斗内的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m 将减小,B 正确;
第28页/共32页
C、注入等浓度的蔗糖后,漏斗中的蔗糖被稀释了,现在注入了和开始等浓度的蔗糖,实际
上此时漏斗中的蔗糖浓度增大了,因此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增加,m 升高,C
错误;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a 增大,b 也增大但小于 a 的增加值,m 减小,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吸水的原理,对于渗透吸水原理的理解和决定
内外高度差是因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9.【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专题】正推法;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
是半透膜和浓度差.
【解答】解:A、氧气不属于溶剂分子,A 错误;
B、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因此水通过细胞壁不属于
渗透作用,B 错误;
C、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
当于半透膜,而钾离子不属于溶剂分子,C 错误;
D、根据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属于渗透作用,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需要注意细胞壁不属于半透
膜,属于容易题.
40.【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生物跟真核细胞比,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DNA 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
体,有核糖体,没有其它细胞器.
【解答】解:A、真核生物中的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进行光合作
用,A 错误;
B、含有叶绿素和有关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B 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细胞内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而属于自养生物,C 正确;
D、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的细胞肯定不是真核细胞,而含 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是
真核生物,D 错误.
故选:C.
第29页/共32页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原核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运用
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题
41.【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专题】实验分析题;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
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据此答题.
【解答】解:(1)根据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2、3
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
A:0.5mL 0.1g/mL 的 NaOH 溶液;
B:0.5mL 0.05g/mL 的 CuSO4溶液;
C:0.5mL 0.1g/mL 的 NaOH 溶液和 0.05g/mL 的 CuSO4溶液的混合物.
(2)由表格分析可知,1 号和 2 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加入顺序.
(3)①若 1、2、3 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②若 1、2、3
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0.5 mL 0.1 g/mL 的 NaOH 溶液 0.5 mL 0.05 g/mL 的 CuSO4溶液 0.5 mL 0.1 g/mL 的
NaOH 溶液和 0.5 mL 0.05 g/mL 的 CuSO4溶液的混合液
(2)0.5 mL 0.05 g/mL 的 CuSO4溶液与 0.5 mL 0.1 g/mL 的 NaOH 溶液的加入顺序
(3)①若 1、2、3 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 1、2、3 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方法,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
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42.【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
甲图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其中 1 为前期、2 为中期、3 为后期、4 为末期;
图乙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 1 为线粒体、2 为细胞质基质、3 为粗面内质网、
4 为染色质、5 为中心体、6 为滑面内质网、7 为核仁、8 为核孔、9 为高尔基体、10 为核糖
体、11 为细胞膜.
第30页/共32页
【解答】解:(1)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
时期,因此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通常选该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即图甲
中 2 时期.图甲中 4 时期为分裂末期,此时期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和核仁重建.
(2)图乙细胞中 1 是线粒体,能够为有丝分裂提供能量,10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是蛋白质
的合成场所,所以在分裂间期比较活跃,图乙中进入图甲 1 分裂前期,消失的结构是 7 核
仁.图乙中的结构 5 中心体在图甲中的 1 前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与之合成与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
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有图乙中的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所
以该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故答案为:
(1)2 中期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染色体和纺锤体
(2)1 线粒体 10 核糖体 7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2 11 否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周期的扇形图、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
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甲图中
数字代表的时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能根据丙图中
的信息答题.
43.【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分析图形:
甲图:①到⑥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膜、细胞质;
乙图:⑦到⒀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外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
丙酮:A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B 曲线表示细胞体积先
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所以周围的环境是尿素溶
液;C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状态,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
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
【解答】解:(1)甲图细胞中,①到⑥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
膜、细胞质,其中 2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乙图细胞⑦到⒀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外液、细胞
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其中半透的原生质层由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构
成.
(2)乙图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细胞外液,即蔗糖溶液.
第31页/共32页
(3)丙图 A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B 曲线表示细胞体积
先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所以周围的环境是尿素
溶液;C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状态,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
衡,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
(4)丙图中 bc 段细胞的原生质层的体积不断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不断减
小.
(5)B 曲线在 0.5mol∕L尿素溶液中,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
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 曲线由于 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
质壁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故答案是:
(1)②10、11、12
(2)蔗糖溶液
(3)A C
(4)变小
(5)尿素 蔗糖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
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2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