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乘法结合律基础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乘法结合律基础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09 10: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
4.4乘法结合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86×125×8=86×( ),运用了( )律。
2.a+b=b+a表示的是( )律,32×2×5=32×(2×5)应用了( )律;34+175+66=( + )+175。21cnjy.com
3.25×(4×57)=(25×4)×57,这里运用了( )律。
4.在括号里填上“>”“<”或“=”。
720×25( )270×25 150×24( )4×150×6 63×170( )630×17
5.17×25×4=17×(25×4)=17×100=1700。这道题应用了乘法的( )律。
6.小明用计算器计算2360乘48,他依次按了2360×8=这七个键后,计算器上显示出18800,这时,小明发现自己在按第二个因数时少按了4这个键。如果要得到2360乘48的正确结果,但又不取消重按,那么应该继续依次按( )。2·1·c·n·j·y
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这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选择题
8.计算403×125×8=403×(125×8)时,运用了乘法( )。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9.25×39×4=39×(25×4)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0.37×3=111,37×6等于(   ).
A.222 B.333 C.444
11.47×25×4=47×(25×4)这是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分配律
12.计算36×25的最简便的计算方法是( )。
A.6×(6×25) B.12×(3×25) C.9×(4×25)
三、判断题
13.125×47×8=(125×8)×47这里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14.125×17×8=17×(125×8)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15.计算16×6时可以想:8×6=48,48×2=96。( )
16.(a×b)×c=a×(b×c)是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
17.125×47×8=125×8×4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四、计算题
18.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36×50=1800 125×8=1000
36×100= 125×16=
36×25= 375×8=
360×50= 125×48=
五、解答题
19.共有1551个枣子等着去核,王阿姨每分能去24个枣核,李阿姨每分能去22个枣核,两位阿姨能在30分内去完这些枣子的核吗?www-2-1-cnjy-com
20.游泳馆的游泳池泳道长50米,明明每次都游4个来回,明明每次游多少米?
21.幼儿园有大、中、小3个班,每班有30人,给每人发2块雪糕,一共需要买多少块雪糕?
22.25个学生每人每天收集4条格言,一个月(30天)可以收集多少条格言?若是1年(365天),可以收集多少条格言?【版权所有:21教育】
23.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共有4个方阵进行了大型团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15行,每行有25人。这4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参考答案:
1. 125×8 乘法结合
【分析】根据乘法的结合律可得,先算出125和8的积,再和86相乘即可。
【详解】86×125×8=86×(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加法交换 乘法结合 34 66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则a+b=b+a表示的是加法交换律。
计算32×2×5=32×(2×5)时,先计算2×5,再用32乘这个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计算34+175+66时,交换175和66的位置,先计算34+66,再用和加上175,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详解】a+b=b+a表示的是加法交换律,32×2×5=32×(2×5)应用了乘法结合律;34+175+66=(34+66)+175。
【点睛】本题考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需熟练掌握。
3.乘法结合
【分析】
计算25×(4×57)时,根据乘法结合律先算25与4的积,再乘57;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25×(4×57)=(25×4)×57,这里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4. > = =
【分析】720×25与270×25,其中一个因数都是25,则另一个因数越大,积就越大;
150×24与4×150×6可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行比较;
63×170与630×17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乘几(不为0),另一个因数除以前面一个因数乘的数,积的大小不变。
【详解】720>270,即720×25>270×25。
4×150×6=150×4×6=150×(4×6)=150×24,即150×24=4×150×6。
63×170=(63×10)×(170÷10)=630×17。
5.结合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7×25×4=17×(25×4)=17×100=1700。这道题应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6.×、6、=
【分析】根据乘法的结合律,2360×48=2360×(8×6)=2360×8×6,所以如果要得到2360乘48的正确结果,但又不取消重按,那么应该继续依次按“×、6、=”,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明用计算器计算2360乘48,他依次按了2360×8=这七个键后,计算器上显示出18800,这时,小明发现自己在按第二个因数时少按了4这个键。如果要得到2360乘48的正确结果,但又不取消重按,那么应该继续依次按“×、6、=”。
7. 不变 (a×b)×c=a×(b×c)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www.21-cn-jy.co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B
【分析】乘法交换律:是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21*cnjy*com
乘法分配律: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详解】403×125×8=403×(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检验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处:21教育名师】
9.C
【分析】因为25×39×4=39×(25×4)中25和39的位置交换了,所以利用了乘法交换律,而又把25和4结合在一起,所以又利用了乘法结合律。21*cnjy*com
【详解】由分析得:
25×39×4=39×(25×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C
【点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10.A
【解析】略
11.B
【分析】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观察这道乘法算式:数字的顺序没有改变,只改变的运算顺序再结合运算律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这是一道连乘运算,加法运算律不适应,不符合题意;
B.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算式符合这一运算律,符合题意;
C.观察算式,数字顺序没有改变,不是乘法交换律,不符合题意;
D.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C
【分析】把36变成9×4,再利用乘法的结合律简便计算。
【详解】36×25
=9×4×25
=9×(4×25)
=9×100
=900
故答案为:C
【点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算式中的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13.√
【分析】根据乘法交换律,先把算式125×47×8写成125×8×47;再根据乘法结合律,把算式125×8×47写成(125×8)×47;据此解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详解】由分析得:
125×47×8=(125×8)×47这里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21·世纪*教育网
【详解】先运用乘法交换律,改写成125×17×8=17×125×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改写成17×(125×8),所以125×17×8=17×(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分析】16×6=(2×8)×6=2×(8×6)=2×48=96,所以计算16×6时可以想:8×6=48,48×2=96,据此即可判断。2-1-c-n-j-y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计算16×6时可以想:8×6=48,48×2=96,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6.×
【分析】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a×b)×c=a×(b×c),三个因数的位置不变,计算顺序改变,原来先计算a×b,改成先计算b×c,运用了乘法结合律。21教育网
【详解】由分析得:
(a×b)×c=a×(b×c)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认识,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
17.×
【分析】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25×47×8
=125×8×47
=1000×47
=47000
则这里只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运算定律,熟记乘法运算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18.(竖列)3600;900;18000
2000;3000;6000
【详解】略
19.不能
【分析】王阿姨每分能去24个枣核,李阿姨每分能去22个枣核,两者相加求出两位阿姨1分钟去的枣核数,再乘30分求出30分内去的枣核数,再和实际的枣核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24+22)×30
=46×30
=1380(个)
1380<1551
答:两位阿姨不能在30分内去完这些枣子的核。
【点睛】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400米。
【分析】求小明每次游的米数,根据题意,也就是求游4个来回是多少米,学生需要知道一个来回是2个单程。
【详解】根据题意,游4个来回就是游8个单程,所以用50乘8计算,列式解答如下:
50×(4×2)
=50×8
=400(米)
答:明明每次游400米。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此题关键是理解4个来回,就是4×2个单趟,也就是求8个50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1·cn·jy·com
21.180块
【分析】可以先算出每个班发多少块雪糕,列式为30×2,然后再算3个班一共需要买多少块雪糕,列式为30×2×3,据此解答。【来源:21cnj*y.co*m】
【详解】30×2×3
=60×3
=180(块)
答:一共需要买180块雪糕。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000条;36500条
【分析】25个学生每人每天收集4条格言,25乘4算出25人一天收集的格言数量,再用所得积乘30即可求出一个月收集的数量;一天收集的总数量乘365即可求出一年收集的总数量。
【详解】25×4×30
=100×30
=3000(条)
25×4×365
=100×365
=36500(条)
答:一个月(30天)可以收集3000条格言,1年(365天),可以收集36500条格言。
【点睛】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一天收集的总数量。
23.1500人
【分析】根据题意,用15乘4,求出4个方阵共有的行数,再乘25,求出这4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详解】15×4×25
=15×(4×25)
=15×100
=1500(人)
答:这4个方阵一共有1500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结合律的计算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