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三区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经常提及一个理念——沪苏同城化,目标是推动苏州与上海实现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能实现沪苏同城化的主要原因是二者( )
①能源供求紧密②空间距离较近③风俗文化趋同④经济要素互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实现沪苏同城化对苏州市的意义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C.优化产业结构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答案】1.D
2.C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对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意义也十分重大。
1.读图可知,上海与苏州能实现同城化,主要是因为两者空间距离较近,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与苏州经济要素互补性强,④正确;两者之间的风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各自的风俗文化,③错误;上海和苏州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自身能源短缺,两者之间的能源供求并不紧密,①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C、上海与苏州的同城化,即上海与苏州两地的文化、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密切结合,使上海与苏州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群。沪苏同城化有利于上海与苏州经济要素流动,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两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C正确;
A、沪苏同城化将使得生产要素向苏州集聚,加大苏州的人地矛盾,A错误;
B、区域核心还是上海,B错误;
D、苏州资源较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黑龙江省鹤岗市曾因为煤炭一度繁荣,多年采矿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受阻、空间布局破碎,经济陷入低速状态。接续产业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造和可持续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和基础,通过产业延伸和替代发展起来的产业。右图为东北地区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煤矿枯竭使鹤岗产业发展受阻是因为( )
A.传统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B.资源不足造成产业链断裂
C.环保成本增加使利润变低 D.工业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
4.根据鹤岗地理位置,依托优势资源,鹤岗可重点培育的接续产业有( )
①生态旅游业②绿色食品业③外贸物流业④精尖制造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B
4.A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3.B、煤矿资源枯竭会使鹤岗产业发展时缺少了最重要的原料和燃料,会造成与煤炭相关的产业链断裂,阻碍经济发展,B正确;
A、传统产业基础好,有自主研发能力,A错误;
CD、环保成本增加、工业设施改造等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
故答案为:B。
4.尖端制造业需要高科技人才,当地并无相应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条件,④错误;根据图可知,鹤岗地处松花江、黑龙江和小兴安岭之间,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外贸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合肥都市圈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县级市)。合肥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下图为合肥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合肥市辐射功能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
A.交通联系 B.经济联系 C.城市规模 D.气候条件
6.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 )
①可以扩大合肥市的行政范围②提高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地位③引起周边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④增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D
6.C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辐射力,指城市对周围地区以及其它城市的影响能力。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城市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它城市也存在广泛的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讯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它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力也就越强。
5.A、交通线的完善程度,各地区与合肥市的交通联系状况将对合肥市辐射功能有较大影响,A错误;
B、经济联系越紧密,受合肥市辐射功能影响越大,B错误;
C、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大,C错误;
D、合肥市与周边城市气候条件相差不大,气候条件是影响合肥市辐射功能最弱的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6.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其行政范围只能局限于安徽省,不能扩大,①错误;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会提高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地位,②正确;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会引起周边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③错误;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了与周边地市的经济与产业联系,增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性,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内蒙古兴安里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高纬度地区森林湿地,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改善、提高海拉尔河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及调节区域淡水资源数量和提高水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支撑服务体现在(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净化空气和水质
C.提供美丽的风景 D.提供动植物资源
8.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 )
A.是无条件的 B.可永续利用
C.是同时存在的 D.经常相互冲突
【答案】7.A
8.C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功能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故A选项正确;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故净化空气和水质属于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故B选项错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属于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故提供美丽的风景属于湿地的文化服务功能,故C选项错误;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故提供动植物资源属于湿地的供给服务功能,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8.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的提供是有条件的,若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会导致湿地萎缩甚至消失,湿地就无法提供某些服务,故A选项错误;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的利用时间是相对的,若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功能可永续利用,若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某些功能会消失,故B选项错误;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故C选项正确;湿地的各种服务功能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耕地抛荒治理是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耕地抛荒程度最低,西南地区是全国耕地抛荒的重灾区。下图示意不同耕地流转价格下的耕地抛荒程度与耕地流转规模,耕地流转价格直接反映了耕地的利用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是( )
A.耕地数量多 B.耕地质量差
C.劳动力缺乏 D.城市化水平高
10.西南地区治理抛荒的关键是( )
A.增加耕地流转规模 B.降低耕地流转价格
C.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D.加大粮食财政补贴
【答案】9.B
1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土地抛荒的危害: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耕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难以保障;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许多乡村出现人员和人才“空洞“;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
9.A、我国耕地总量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不会产生耕地抛荒,A错误;
B、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耕地抛荒程度最低,西南地区是全国耕地抛荒的重灾区。结合所学的知识,西南地区石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土壤较为贫瘠,因此耕地质量较差,导致耕地被抛荒,B正确;
CD、劳动力缺乏以及城市化水平高,有可能会影响耕地抛荒,但不是根本原因,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结合所学知识,西南地区耕地抛荒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耕地质量较差,因此治理抛荒的关键在于完善本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本地区耕地质量的提高,C正确;
ABD、增加耕地流转规模,降低耕地流转价格以及加大财政补贴,对于治理西南地区抛荒影响较小,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排入莱茵河。火灾发生后,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用先进技术和严格指标促进莱茵河生态恢复。1990年,进一步开发了“莱茵河预警模型”。下图示意莱茵河流域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受此影响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12.该事件对防治跨境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有( )
①严格环境准入标准②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③成立国际保护委员会④建立水质实时监测、预警机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D
12.D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国际性的河流,流经的国家多,需要成立国际保护委员会,协调流域内各国生产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制定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新建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对于河流水质要实时监测,建设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制定应急方案,加大河流水质保护。
11.四个国家中,荷兰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因为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莱茵河污染的危害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与此次跨境水污染事件无关,①错误;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收费”的基本原则,法国、德国应主要承担污染的治理责任,而荷兰是受益国家,因此荷兰应承担污染治理的资金提供责任,②错误;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流域内国家共同成立了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了相关的公约,③正确;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南欧江源于中老边境,全长475千米,是老挝境内湄公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地势险峻,河谷曲折,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为了缓解能源不足,老挝决定开发南欧江。目前,南欧江梯级水电站项目一期已全部投产发电,二期正在稳步建设中,计划于2020年内全部投产发电。图为南欧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欧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茂盛,开发难度大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较稠密,搬迁困难 D.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14.老挝对南欧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灌溉水源 B.改善航运状况
C.推动工业发展 D.提高防洪效益
【答案】13.B
14.C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13.A、流域植被茂盛,与水能开发程度低关系不大,A错误;
B、南欧江流域地势险峻,河谷曲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B正确;
C、流域内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少,C错误;
D、地处热带,气温较高,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
故答案为:B。
14.C、据材料分析可知,老挝开发南欧江主要是为了缓解能源不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工业发展,C正确;
ABD、梯级开发可以提供灌溉用水、改善航运条件、提供防洪效益,但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成都市蒲江县的爱媛橙被誉为“橘橙皇后”,是我国橙类水果首个“碳标签”农产品(下图)。“碳标签”记录了农产品从选苗、育苗、种植、生产、运输、仓储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成为农产品的“碳足迹”。其生产运输等环节中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全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典范。贴上“碳标签”的蒲江爱媛橙相当于获得了国际认可的“绿色通行证”,为迈向全球市场跨出了坚实一步。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蒲江爱媛橙生产中“碳足迹”应为( )
A.物理控草还田覆盖 B.用农药减轻病虫害
C.采用火电进行灌溉 D.使用化肥提高产量
16.“碳标签”农产品会( )
A.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竞争力
B.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保证国家生态安全
C.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果树种植面积
D.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答案】15.A
16.D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措施:①节能:主要包括降低化石燃料依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效率。减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能源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的效率。②移除: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生物去除是通过各种植物和土壤来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③替代: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
15.A、物理控草还田覆盖,这种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而是利用自然生态的循环原理如使用稻草等覆盖物控制杂草的生长,同时覆盖物分解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碳排放,A正确;
B、用农药减轻病虫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B错误;
C、采用火电进行灌溉,火电是化石能源的一种,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C错误;
D、使用化肥提高产量,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同时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D错误。
故答案为:A。
16.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贴上“碳标签”的蒲江爱媛橙相当于获得了国际认可的“绿色通行证”,为迈向全球市场跨出了坚实一步,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利于开拓国际市场,D正确;
ABC、碳标签农产品对农业生产成本、国家生态安全、农业种植结构影响较小,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作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率先承接产业转移,积累了“第一桶金”。40年来,深圳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政策,经历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塑造创新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三次“产业革命”,现逐渐实现从“产业转移输入城市”向“产业外溢输出城市”的转变。下图示意1980~202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变化。
(1)指出深圳发展初期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描述2010年以来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析近年来“产业外溢输出”对深圳市的影响。
【答案】(1)优越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较低的劳动力、土地价格。
(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深圳市主导产业。原因:经济发展,地价、劳动力等成本增加,低端制造业转移出深圳;产业政策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经济发达,吸引众多第三产业入驻。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就业机会减少,影响人口迁入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深圳紧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深圳作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窗口,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深圳是由一个渔村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低。
(2)读图可知,2010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深圳市主导产业。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地紧张,地价、劳动力等成本增加,迫使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制造业(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出深圳;深圳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深圳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吸引了众多第三产业入驻。
(3)“产业外溢输出”,腾出来空间,促使了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低端制造业的转出大大减轻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产业转出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影响人口迁入的数量,同时产业升级,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8.(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距离新疆阿拉山口边境口岸不远的盆地区域,有一处名叫艾比湖湿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蕴藏了丰富的盐类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使得洼地区内分布着石漠、沙漠、土漠、盐漠、沼泽、盐湖等多种景观类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荒漠集中分布区,同时这里荒漠植物种群多样,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且保存完整,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同时这里地处著名的阿拉山口大风通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暖干背景下艾比湖干缩引起的盐尘暴灾害加剧了荒漠化进程,已危及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分析该地区春季盐尘暴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近些年来,湿地植物种类从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演变。请分析其原因。
(3)简述设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答案】(1)春季盛行西北风,风速大,持续时间长,风蚀严重;地表干燥,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弱。
(2)气候暖干,降水量减少而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随水分的蒸发而上移至土壤表层,加剧了土壤盐渍化;湿地土壤水分的减少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水位的下降导致风力侵蚀加剧;植物群落的衰退加剧了土壤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改变,湖滨植物死亡、衰减等。
(3)具有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关系到亚欧大陆桥的安危和陆桥经济的开发;促进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等。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春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风持续时间长,植被稀疏且枝叶细小,挡风能力弱,再加上解冻的土质极为疏松,在阿拉山口强风的吹蚀下,干燥的湖盆中的盐碱粉尘随风大范围扩散,使盐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为增加。
(2)自然原因主要分析气候的变化,气候总体出现暖干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导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随水分的蒸发而上移至土壤表层,加剧了土壤盐渍化;另一方面,湿地土壤水分的减少使以水分调节为主导的生态交互作用减弱,进而引起土壤养分的退化;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水位的下降不利于湖滨植物的恢复和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增加,大风对盐渍化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导致荒漠化土地出现和土壤质量的退化,植物类型也随之向旱生变化。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上游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泊干涸面积增大。湖滨生态环境的改变引起了植被生长环境的变化,导致湿生植被死亡或退化,向旱生植被演替,植物群落的衰退进一步加剧了土壤质量的下降,水生植物进一步减少;生态环境改变,湖滨植物死亡、衰减,水分减少使植物从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演变。
(3) 艾比湖与欧亚大陆桥相依,其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大陆桥的安危和陆桥经济的开发,环境变恶劣使开发条件变差,成本升高,难度加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亚欧大陆桥的安危和陆桥经济的开发;艾比湖处在阿拉山口主风道区,水少湖缩、林退沙进;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湖滨地带的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组成荒漠生态环境综合体,一旦发生变化,必然有连锁反应,艾比湖具有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盐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可促进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能够发挥其巨大的科研价值;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点评】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加强湿地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湿地管理,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加强环境立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受损湿地;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19.(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及周边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我国已经参与俄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开采的油气资源大部分借助北极航道用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输到江苏启东港。
材料二 计划2024年开工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有东西两条线路方案:西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出发,向南进入俄罗斯的阿尔泰山(世界遗产地),从新疆阿勒泰进入我国,接上西气东输管道后,输向我国中东部。东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到达伊尔库茨克,经由蒙古进入我国。俄罗斯最终确定选择东线方案,如图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线路图。
(1)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说明我国采用远洋和管道两种运输方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原因。
(2)分析俄罗斯最终确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东线方案的原因。
(3)简述“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答案】(1)远洋运输灵活性强,但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好,北极航道并非全年通航,冬半年,航道结冰,航线受阻;管道运输稳定、连续、高效,不需在液体气体间相互转化,但线路单一、灵活性差,一旦管道发生破裂或地缘关系发生突变,能源供应就可能中断,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替代通道;我国在能源进口中两种运输方式都采用,优势互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避免经过世界遗产地,减少生态破坏;带动俄罗斯中东部地区的发展(管道铺设有利于俄中东部基础实施建设);经过蒙古国,会增大天然气市场。
(3)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有利于深化我国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管道运输具有可以连续运输,不受气候影响,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占地少,能耗小,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但运输物品仅限气体、液体,机动灵活性差,一旦管道发生破裂或地缘关系发生突变,能源供应就可能中断,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替代通道。与管道运输相比,LNG运输船输送液化天然气优势在于灵活性强,但由于借助北极航道,受气候变化影响(航道封冻期长),连续性差,北极航道并非全年通航,冬半年,航道结冰,航线受阻。因此我国在能源进口中两种运输方式都采用,优势互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预设两条线路供选择。西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进入俄罗斯的阿尔泰山,从新疆阿勒泰进入我国。东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到达伊尔库兹克,经由蒙古进入我国。“西伯利亚力量2号”选择东线工程的合理性:避免经过阿尔泰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区,减少生态破坏;带动俄罗斯中东部地区的发展;途径蒙古国,增加蒙古国成为天然气市场。
(3) 结合所学知识,中俄天然气合作对我国来讲,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现状,保障了能源供给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同时,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深化我国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点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调入地:有利:(经济)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对调出地:有利:(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 不利: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1 / 1吉林省通化市三区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经常提及一个理念——沪苏同城化,目标是推动苏州与上海实现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能实现沪苏同城化的主要原因是二者( )
①能源供求紧密②空间距离较近③风俗文化趋同④经济要素互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实现沪苏同城化对苏州市的意义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C.优化产业结构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黑龙江省鹤岗市曾因为煤炭一度繁荣,多年采矿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受阻、空间布局破碎,经济陷入低速状态。接续产业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造和可持续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和基础,通过产业延伸和替代发展起来的产业。右图为东北地区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煤矿枯竭使鹤岗产业发展受阻是因为( )
A.传统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B.资源不足造成产业链断裂
C.环保成本增加使利润变低 D.工业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
4.根据鹤岗地理位置,依托优势资源,鹤岗可重点培育的接续产业有( )
①生态旅游业②绿色食品业③外贸物流业④精尖制造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合肥都市圈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县级市)。合肥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下图为合肥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合肥市辐射功能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
A.交通联系 B.经济联系 C.城市规模 D.气候条件
6.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 )
①可以扩大合肥市的行政范围②提高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地位③引起周边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④增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内蒙古兴安里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高纬度地区森林湿地,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改善、提高海拉尔河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及调节区域淡水资源数量和提高水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支撑服务体现在(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净化空气和水质
C.提供美丽的风景 D.提供动植物资源
8.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 )
A.是无条件的 B.可永续利用
C.是同时存在的 D.经常相互冲突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耕地抛荒治理是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耕地抛荒程度最低,西南地区是全国耕地抛荒的重灾区。下图示意不同耕地流转价格下的耕地抛荒程度与耕地流转规模,耕地流转价格直接反映了耕地的利用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是( )
A.耕地数量多 B.耕地质量差
C.劳动力缺乏 D.城市化水平高
10.西南地区治理抛荒的关键是( )
A.增加耕地流转规模 B.降低耕地流转价格
C.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D.加大粮食财政补贴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排入莱茵河。火灾发生后,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用先进技术和严格指标促进莱茵河生态恢复。1990年,进一步开发了“莱茵河预警模型”。下图示意莱茵河流域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受此影响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12.该事件对防治跨境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有( )
①严格环境准入标准②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③成立国际保护委员会④建立水质实时监测、预警机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南欧江源于中老边境,全长475千米,是老挝境内湄公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地势险峻,河谷曲折,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为了缓解能源不足,老挝决定开发南欧江。目前,南欧江梯级水电站项目一期已全部投产发电,二期正在稳步建设中,计划于2020年内全部投产发电。图为南欧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欧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茂盛,开发难度大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较稠密,搬迁困难 D.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14.老挝对南欧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灌溉水源 B.改善航运状况
C.推动工业发展 D.提高防洪效益
(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成都市蒲江县的爱媛橙被誉为“橘橙皇后”,是我国橙类水果首个“碳标签”农产品(下图)。“碳标签”记录了农产品从选苗、育苗、种植、生产、运输、仓储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成为农产品的“碳足迹”。其生产运输等环节中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全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典范。贴上“碳标签”的蒲江爱媛橙相当于获得了国际认可的“绿色通行证”,为迈向全球市场跨出了坚实一步。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蒲江爱媛橙生产中“碳足迹”应为( )
A.物理控草还田覆盖 B.用农药减轻病虫害
C.采用火电进行灌溉 D.使用化肥提高产量
16.“碳标签”农产品会( )
A.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竞争力
B.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保证国家生态安全
C.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果树种植面积
D.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作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率先承接产业转移,积累了“第一桶金”。40年来,深圳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政策,经历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塑造创新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三次“产业革命”,现逐渐实现从“产业转移输入城市”向“产业外溢输出城市”的转变。下图示意1980~202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变化。
(1)指出深圳发展初期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描述2010年以来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析近年来“产业外溢输出”对深圳市的影响。
18.(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距离新疆阿拉山口边境口岸不远的盆地区域,有一处名叫艾比湖湿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蕴藏了丰富的盐类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使得洼地区内分布着石漠、沙漠、土漠、盐漠、沼泽、盐湖等多种景观类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荒漠集中分布区,同时这里荒漠植物种群多样,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且保存完整,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同时这里地处著名的阿拉山口大风通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暖干背景下艾比湖干缩引起的盐尘暴灾害加剧了荒漠化进程,已危及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分析该地区春季盐尘暴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近些年来,湿地植物种类从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演变。请分析其原因。
(3)简述设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19.(2024高二下·通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及周边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我国已经参与俄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开采的油气资源大部分借助北极航道用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输到江苏启东港。
材料二 计划2024年开工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有东西两条线路方案:西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出发,向南进入俄罗斯的阿尔泰山(世界遗产地),从新疆阿勒泰进入我国,接上西气东输管道后,输向我国中东部。东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到达伊尔库茨克,经由蒙古进入我国。俄罗斯最终确定选择东线方案,如图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线路图。
(1)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说明我国采用远洋和管道两种运输方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原因。
(2)分析俄罗斯最终确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东线方案的原因。
(3)简述“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对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意义也十分重大。
1.读图可知,上海与苏州能实现同城化,主要是因为两者空间距离较近,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与苏州经济要素互补性强,④正确;两者之间的风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各自的风俗文化,③错误;上海和苏州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自身能源短缺,两者之间的能源供求并不紧密,①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C、上海与苏州的同城化,即上海与苏州两地的文化、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密切结合,使上海与苏州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群。沪苏同城化有利于上海与苏州经济要素流动,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两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C正确;
A、沪苏同城化将使得生产要素向苏州集聚,加大苏州的人地矛盾,A错误;
B、区域核心还是上海,B错误;
D、苏州资源较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B
4.A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3.B、煤矿资源枯竭会使鹤岗产业发展时缺少了最重要的原料和燃料,会造成与煤炭相关的产业链断裂,阻碍经济发展,B正确;
A、传统产业基础好,有自主研发能力,A错误;
CD、环保成本增加、工业设施改造等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
故答案为:B。
4.尖端制造业需要高科技人才,当地并无相应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条件,④错误;根据图可知,鹤岗地处松花江、黑龙江和小兴安岭之间,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外贸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D
6.C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辐射力,指城市对周围地区以及其它城市的影响能力。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城市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它城市也存在广泛的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讯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它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力也就越强。
5.A、交通线的完善程度,各地区与合肥市的交通联系状况将对合肥市辐射功能有较大影响,A错误;
B、经济联系越紧密,受合肥市辐射功能影响越大,B错误;
C、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大,C错误;
D、合肥市与周边城市气候条件相差不大,气候条件是影响合肥市辐射功能最弱的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6.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其行政范围只能局限于安徽省,不能扩大,①错误;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会提高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地位,②正确;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会引起周边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③错误;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了与周边地市的经济与产业联系,增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性,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A
8.C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功能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故A选项正确;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故净化空气和水质属于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故B选项错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属于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故提供美丽的风景属于湿地的文化服务功能,故C选项错误;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故提供动植物资源属于湿地的供给服务功能,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8.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的提供是有条件的,若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会导致湿地萎缩甚至消失,湿地就无法提供某些服务,故A选项错误;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的利用时间是相对的,若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功能可永续利用,若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某些功能会消失,故B选项错误;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故C选项正确;湿地的各种服务功能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土地抛荒的危害: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耕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难以保障;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许多乡村出现人员和人才“空洞“;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
9.A、我国耕地总量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不会产生耕地抛荒,A错误;
B、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耕地抛荒程度最低,西南地区是全国耕地抛荒的重灾区。结合所学的知识,西南地区石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土壤较为贫瘠,因此耕地质量较差,导致耕地被抛荒,B正确;
CD、劳动力缺乏以及城市化水平高,有可能会影响耕地抛荒,但不是根本原因,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结合所学知识,西南地区耕地抛荒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耕地质量较差,因此治理抛荒的关键在于完善本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本地区耕地质量的提高,C正确;
ABD、增加耕地流转规模,降低耕地流转价格以及加大财政补贴,对于治理西南地区抛荒影响较小,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D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国际性的河流,流经的国家多,需要成立国际保护委员会,协调流域内各国生产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制定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新建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对于河流水质要实时监测,建设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制定应急方案,加大河流水质保护。
11.四个国家中,荷兰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因为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莱茵河污染的危害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与此次跨境水污染事件无关,①错误;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收费”的基本原则,法国、德国应主要承担污染的治理责任,而荷兰是受益国家,因此荷兰应承担污染治理的资金提供责任,②错误;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流域内国家共同成立了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了相关的公约,③正确;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3.B
14.C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13.A、流域植被茂盛,与水能开发程度低关系不大,A错误;
B、南欧江流域地势险峻,河谷曲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B正确;
C、流域内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少,C错误;
D、地处热带,气温较高,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
故答案为:B。
14.C、据材料分析可知,老挝开发南欧江主要是为了缓解能源不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工业发展,C正确;
ABD、梯级开发可以提供灌溉用水、改善航运条件、提供防洪效益,但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D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措施:①节能:主要包括降低化石燃料依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效率。减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能源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的效率。②移除: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生物去除是通过各种植物和土壤来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③替代: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
15.A、物理控草还田覆盖,这种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而是利用自然生态的循环原理如使用稻草等覆盖物控制杂草的生长,同时覆盖物分解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碳排放,A正确;
B、用农药减轻病虫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B错误;
C、采用火电进行灌溉,火电是化石能源的一种,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C错误;
D、使用化肥提高产量,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同时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D错误。
故答案为:A。
16.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贴上“碳标签”的蒲江爱媛橙相当于获得了国际认可的“绿色通行证”,为迈向全球市场跨出了坚实一步,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利于开拓国际市场,D正确;
ABC、碳标签农产品对农业生产成本、国家生态安全、农业种植结构影响较小,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7.【答案】(1)优越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较低的劳动力、土地价格。
(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深圳市主导产业。原因:经济发展,地价、劳动力等成本增加,低端制造业转移出深圳;产业政策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经济发达,吸引众多第三产业入驻。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就业机会减少,影响人口迁入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深圳紧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深圳作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窗口,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深圳是由一个渔村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低。
(2)读图可知,2010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深圳市主导产业。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地紧张,地价、劳动力等成本增加,迫使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制造业(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出深圳;深圳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深圳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吸引了众多第三产业入驻。
(3)“产业外溢输出”,腾出来空间,促使了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低端制造业的转出大大减轻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产业转出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影响人口迁入的数量,同时产业升级,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8.【答案】(1)春季盛行西北风,风速大,持续时间长,风蚀严重;地表干燥,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弱。
(2)气候暖干,降水量减少而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随水分的蒸发而上移至土壤表层,加剧了土壤盐渍化;湿地土壤水分的减少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水位的下降导致风力侵蚀加剧;植物群落的衰退加剧了土壤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改变,湖滨植物死亡、衰减等。
(3)具有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关系到亚欧大陆桥的安危和陆桥经济的开发;促进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等。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春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风持续时间长,植被稀疏且枝叶细小,挡风能力弱,再加上解冻的土质极为疏松,在阿拉山口强风的吹蚀下,干燥的湖盆中的盐碱粉尘随风大范围扩散,使盐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为增加。
(2)自然原因主要分析气候的变化,气候总体出现暖干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导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随水分的蒸发而上移至土壤表层,加剧了土壤盐渍化;另一方面,湿地土壤水分的减少使以水分调节为主导的生态交互作用减弱,进而引起土壤养分的退化;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水位的下降不利于湖滨植物的恢复和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增加,大风对盐渍化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导致荒漠化土地出现和土壤质量的退化,植物类型也随之向旱生变化。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上游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泊干涸面积增大。湖滨生态环境的改变引起了植被生长环境的变化,导致湿生植被死亡或退化,向旱生植被演替,植物群落的衰退进一步加剧了土壤质量的下降,水生植物进一步减少;生态环境改变,湖滨植物死亡、衰减,水分减少使植物从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演变。
(3) 艾比湖与欧亚大陆桥相依,其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大陆桥的安危和陆桥经济的开发,环境变恶劣使开发条件变差,成本升高,难度加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亚欧大陆桥的安危和陆桥经济的开发;艾比湖处在阿拉山口主风道区,水少湖缩、林退沙进;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湖滨地带的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组成荒漠生态环境综合体,一旦发生变化,必然有连锁反应,艾比湖具有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盐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可促进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能够发挥其巨大的科研价值;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点评】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加强湿地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湿地管理,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加强环境立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受损湿地;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19.【答案】(1)远洋运输灵活性强,但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好,北极航道并非全年通航,冬半年,航道结冰,航线受阻;管道运输稳定、连续、高效,不需在液体气体间相互转化,但线路单一、灵活性差,一旦管道发生破裂或地缘关系发生突变,能源供应就可能中断,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替代通道;我国在能源进口中两种运输方式都采用,优势互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避免经过世界遗产地,减少生态破坏;带动俄罗斯中东部地区的发展(管道铺设有利于俄中东部基础实施建设);经过蒙古国,会增大天然气市场。
(3)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有利于深化我国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管道运输具有可以连续运输,不受气候影响,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占地少,能耗小,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但运输物品仅限气体、液体,机动灵活性差,一旦管道发生破裂或地缘关系发生突变,能源供应就可能中断,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替代通道。与管道运输相比,LNG运输船输送液化天然气优势在于灵活性强,但由于借助北极航道,受气候变化影响(航道封冻期长),连续性差,北极航道并非全年通航,冬半年,航道结冰,航线受阻。因此我国在能源进口中两种运输方式都采用,优势互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预设两条线路供选择。西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进入俄罗斯的阿尔泰山,从新疆阿勒泰进入我国。东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到达伊尔库兹克,经由蒙古进入我国。“西伯利亚力量2号”选择东线工程的合理性:避免经过阿尔泰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区,减少生态破坏;带动俄罗斯中东部地区的发展;途径蒙古国,增加蒙古国成为天然气市场。
(3) 结合所学知识,中俄天然气合作对我国来讲,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现状,保障了能源供给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同时,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深化我国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点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调入地:有利:(经济)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对调出地:有利:(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 不利: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