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五校第七十七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颗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博台线是指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向东南方向延伸直到台湾省台北市的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直线,对于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博台线垂直于胡焕庸线(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台线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线,其主要表现是( )
①两侧经济水平接近②两端环境承载力接近③两端产业结构相似④两侧人均收入相当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与胡焕庸线相比,博台线沿线地区( )
A.地势东高西低 B.呈现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C.呈现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D.地形类型较少
【答案】1.B
2.B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其影响,自然带呈现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1.博台线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线,故两侧经济水平接近、两侧人均收入相当,①④正确;西端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较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较小;东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两端产业结构相差较大,③错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博台线两端的各因素相差较大,故环境承载力相差较大,②错误, 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虽然博台线沿线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但不是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A错误;
BC、读图可知,与胡焕庸线比较,博台线沿途的自然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沿海向内陆的变化,随着距海远近的变化,水分差异明显,呈现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C错误;
D、博台线沿线地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均有,没有比胡焕庸线地形类型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高覆盖度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林下地温高 B.林地生物量小
C.植株密度低 D.植株根系发达
4.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减少 B.区域风力增强
C.土壤养分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3.C
4.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3.A、森林枝叶相对茂盛,遮挡阳光能力较强,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少,且森林调节气温的能力较强,林下地温较低,A错误;
B、林地枝叶较多,根茎较大,生物量较大,B错误;
C、相对来说,近地面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高覆盖度草地生长结构较为紧凑,透风孔隙小,对风沙的阻挡作用更强,但林地植株密度低,离植株稍远处的沙子难以被固定,固沙量较小,C正确;
D、植株根系发达,不是固沙量较小的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4.A、森林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土壤水分减少,则林地生长条件变差,林地的地下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减少,固沙能力下降,A正确;
B、区域风力增强,则草地难以降低风速,固沙能力减弱,与图示草地固沙能力增强相矛盾,B错误;
C、土壤养分减少是该时段林地固沙能力下降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气温升高不大,不会使林地出现固沙能力出现明显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前,不属于发展动力的是( )
A.科学技术 B.人才引进 C.环境变化 D.新能源开发
6.新生期面临着经济转型,下列举措不属于新生动力的有( )
①培育新兴产业②拓展交通网络③增加矿产资源开发④扩大煤炭市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5.C
6.C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5.从图中可知,在中年期环境变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箭头向下,阻碍了城市发展,属于发展的阻力;资源开发、资金、人才、技术箭头向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属于发展的动力,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资源型城市新生期的新生动力应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交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①②不符题意;扩大煤炭市场和增加资源开采会加速煤炭的枯竭,不属于新生动力,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8.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答案】7.B
8.D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理论
【解析】【点评】城市间的交通
1、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交通系统则是其循环系统。
2、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的规模、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3、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 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 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4、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影响, 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廊。
7.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甲模式主要交通流在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为一般交通流;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只有乙模式能够促进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B正确,故答案为:B。
8.根据上题的分析,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间,且呈单向性;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反映了高级城市间交通联系紧密且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低级城市之间交通联系较少,故体现了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性,不能体现区域中心城市间的职能一致性、区域均衡性和空间封闭性。D正确,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类型 总面积(km ) 类型总面积(km )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9.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
C.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②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③生态保护红线区决定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
④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会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9.D
10.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具有调节气候、地表径流减少、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
9.A、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错误;
B、会影响城市水循环,生态环境变好,径流更平稳,使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B错误;
C、植被类型主要由热量和水分决定,生态红线的划定能一定程度调节当地气候,但不会使气候类型有明显变化,不会改变植被类型,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误;
D、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自净能力得到提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它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利用等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①②正确;环境承载力决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划定,③错误;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有利于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弃风限电是指风电机组可以正常运作,但因为电网消纳能力不足、建设工期不匹配而使得风电机组停止运作的现象。下图示意2022年我国部分省份风电机组利用率。完成下面小题。
11.2022年,图示省份弃风限电现象最严重的是( )
A.黑龙江 B.青海 C.新疆 D.内蒙古
12.弃风限电现象反映了( )
①风电机组建设周期较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
②电网工程建设周期较风电机组建设周期长
③风力发电量波动与用电需求波动不一致
④用电需求波动较风力发电量波动更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1.D
12.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大规模风电的消纳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资源地市场规模小、难以就地消纳,而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80%以上的风电接到10千伏以下配电系统,能够就地消纳;另一方面,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风电并网需要配套建设调峰电源,而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基本没有调峰能力。此外,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11.D、由图可知,2022年内蒙古风电机组利用率最低,反映了该省弃风限电现象最为显著,D正确;
ABC、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的风电机组利用率都高于内蒙古,并不是弃风限电现象最严重的地区,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风电机组建设周期短,而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①错误,②正确;风电机组发电量的波动与用电需求的波动具有不一致性,当发电量大而用电量小时,则发生弃风限电现象,③正确;风力发电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风力发电量波动较大,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保证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我国中央储备粮管理由中储粮集团公司实行垂直管理。下图示意该公司直属库布局情况,反映了中央储备粮布局的现状。完成下列小题。
13.与该布局密切相关的现象是( )
A.南水北调 B.南稻北种 C.北种南育 D.北粮南运
14.针对该布局,为更好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合理的措施是( )
A.改变种植结构 B.扩大耕地面积
C.健全物流体系 D.降低粮食价格
【答案】13.D
14.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13.D、粮库主要功能是收储产地富余粮食,中储粮直属库分布数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高于南方地区,而我国人口南多北少,南方粮食需求大,所以北粮南运与该布局密切相关,D正确;
A、南水北调是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调往北方地区,与该布局相关性不大,A错误;
B、南稻北种是在北方种植水稻,与该布局相关性不大,B错误;
C、北种南育是在南方繁育北方的作物品种,与该布局相关性不大,C错误。
故答案为:D。
14.A、改变种植结构可能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不利于粮食安全,A错误;
B、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粮食种植,且国内后备耕地资源较少,扩大耕地面积的难度较大,B错误;
D、降低粮食价格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利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D错误;
C、当出现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时,中央储备粮要用于跨区域调度,需具备健全的物流体系与便利的交通运输,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2023年12月12日,由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三亚市人民政府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承办的“助力国际碳市场建设研讨会——海南自贸港的机遇和挑战”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上发布了《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战略规划(2023-2030年)》。据李布介绍,《规划》围绕海碳中心的发展基础、面临形势、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和布局,展现了海碳中心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实现0到1的突破,海碳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碳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布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国际碳交易市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国际气候合作更加紧密且急迫,治理话语权竞争愈发激烈,这在为海碳中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不小的挑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设立在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A.碳排放量大 B.碳交易制度完善
C.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D.国际交往中心
16.从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海碳中心建立的意义是( )
A.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
B.助力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C.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
D.扭转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5.D
16.B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
15.D、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南有海南自贸港,具有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设立在海南可以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国际交往中心的优越位置,在我国本土建设国际化的碳市场,D正确;
B、海碳中心是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交易制度并不完善,B错误;
A、海南省工业活动少、碳排放量少,A错误;
C、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探索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内在规律,促进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试验区,而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以碳排放权为交易的中心,两者关系不大,C错误。
故答案为:D。
16.B、根据材料,海碳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碳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碳的排放与吸收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海碳中心建立,通过深度参与国际碳市场,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B正确;
AC、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均是海碳中心建立的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效益,不属于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的角度,AC错误;
D、扭转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海碳中心建立对扭转全球气候变暖作用有促进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计52分
17.(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等。陕西省洋县(位置图)地处汉江地区,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建有汉中朱鹮和陕西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68.6%,2021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48天。2003年之前洋县未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3年洋县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将“绿色能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经过近20年的发展,洋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洋县2003年之前未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原因。
(2)说明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3)为促进“绿色能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请你为洋县设计一类生态产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1)供给服务:有优质水源、森林资源,但经济规模有限,且未向外调水,未能发挥供应水源、森林资源的优势;文化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低,未能充分开发(康养、旅游等)生态产品提供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不能直接转化成经济收入。
(2)减少人类活动对朱鹤栖息环境的干预,保障朱鹤的生存;促进朱鹤栖息地森林的保护,更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促进水源地保护,维持优良水质,保障水源供应。
(3)产品一:生态旅游。理由:森林资源丰富,空气质量优良,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禀赋:距离汉中、西安等客源市场较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旅游业对环境影响小,生态效益好,适合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
或答产品二:农(林)产品深加工。理由:森林资源丰富,环境污染轻,适合发展林下绿色种植(养殖);垂直地带性显著,农(林)产品多样,距离汉中、西安等城市较近,具有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具备深加工的经济技术基础,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供给服务的角度:该地位于汉江地区,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2003年之前,该地未向外调水,经济发展规模有限,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优势条件。文化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开发旅游、康养等项目,不能提供文化服务功能,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不能直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建立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减少人类活动进入朱鹮栖息地的机会,减少人类活动对朱鹮栖息地的影响,保障朱鹮的生存环境;能够促进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更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维持优良水质,保障水源的供应。
(3)产品一:根据材料信息“森林覆盖率68.6%,2021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48天”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环境质量状况较好,适宜发展旅游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洋县距离汉中、西安等中大型城市较近,人口数量较多,旅游客源市场丰富;根据材料信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洋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生态效益较好,契合当地“生态立县”的战略,适宜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所以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产品二:根据材料信息“森林覆盖率68.6%,2021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48天”可知,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质量状况较好,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产品品质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农林产品多样,产品种类丰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洋县距离汉中、西安等中大型城市较近,人口数量较多,对于绿色农林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根据材料信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洋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适宜发展深加工产业;深加工产业附加值较高,能够提高区域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该地适宜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
【点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类型:①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②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水能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③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④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18.(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该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表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部分数据。
比较项目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流域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48.0 47.3
水资源量占安徽省的比重(%) 26.0 63.4
耕地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68.0 30.0
(1)指出安徽省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特点。
(2)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北部地区发展的作用。
【答案】(1)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2)沿线大部分地区水体无法自流,需建泵站等设施,且输水线路长,工程量大;占用土地量大,经过地区人口稠密,需搬迁居民多。
(3)满足安徽北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提供更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结合图表可知,安徽水资源南侧长江流域占比大于北侧淮河流域,南多北少;而耕地资源淮河流域大于长江流域,北多南少;说明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2)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引江济淮”工程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引江济淮工程需要穿过江淮分水岭,在分水岭以南部分是北高南低,水难以自流;而过淮河之后,地势也是西北高东南低,水也是难以自流,这都需要建设水闸及提水设施,才能实现调水,增加工程量,且输水线路长,工程量大;黄淮平原人口稠密,而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迁移居民。
(3)可结合交通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引江济淮”工程满足安徽北部淮河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淮河水量,提供更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满足区域水资源需求,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量的增加,净化速度加快,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点评】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受水区(华北)①积极意义:经济效益: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效益:改善北方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不利影响—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水污染面积扩大。
B.对输出区(长江流域):不利影响—长江径流量减少,航道淤塞;长江口枯水期海水倒灌,水质下降。
19.(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是我国著名的“眼镜之乡”,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余江就有了眼镜加工作坊,但传统的眼镜产业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两头在外”的低层次上——在外地卖眼镜、卖外地生产的眼镜。只有销售、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单腿现象”,使得余江眼镜产业无法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材料二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成功使眼镜销售之乡向眼镜生产基地转型。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下图),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进行了产业配套建设,2022年园区已聚集各类眼镜生产制造企业280余家,形成了由眼睛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以及设备制造等行业相互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当年总产值达37.28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1)分析余江县吸引厦门眼镜企业转入的原因。
(2)简述余江县政府为打造眼镜生产基地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外来眼镜企业转入对余江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眼镜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铁路、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政府政策支持;眼镜产业基础好。
(2)制定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眼镜制造企业提供支持;改善本地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带动眼镜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带来新的技术,提升眼镜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是我国著名的“眼镜之乡”,眼镜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读图可知,鹰潭市有铁路、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与厦门相比,鹰潭市余江县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政府政策支持,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成功使眼镜销售之乡向眼镜生产基地转型;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眼镜产业基础好。
(2)余江县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政策和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另外也可以加大招商宣传。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制定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眼镜制造企业提供支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改善本地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进行了产业配套建设。
(3)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政府和居民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等方面回答。带动眼镜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带来新的技术,提升眼镜产业的技术水平;当年总产值达37.28亿元,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2022年园区已聚集各类眼镜生产制造企业280余家,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 / 1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五校第七十七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颗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博台线是指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向东南方向延伸直到台湾省台北市的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直线,对于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博台线垂直于胡焕庸线(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台线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线,其主要表现是( )
①两侧经济水平接近②两端环境承载力接近③两端产业结构相似④两侧人均收入相当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与胡焕庸线相比,博台线沿线地区( )
A.地势东高西低 B.呈现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C.呈现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D.地形类型较少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高覆盖度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林下地温高 B.林地生物量小
C.植株密度低 D.植株根系发达
4.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减少 B.区域风力增强
C.土壤养分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前,不属于发展动力的是( )
A.科学技术 B.人才引进 C.环境变化 D.新能源开发
6.新生期面临着经济转型,下列举措不属于新生动力的有( )
①培育新兴产业②拓展交通网络③增加矿产资源开发④扩大煤炭市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8.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类型 总面积(km ) 类型总面积(km )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9.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
C.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②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③生态保护红线区决定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
④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会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弃风限电是指风电机组可以正常运作,但因为电网消纳能力不足、建设工期不匹配而使得风电机组停止运作的现象。下图示意2022年我国部分省份风电机组利用率。完成下面小题。
11.2022年,图示省份弃风限电现象最严重的是( )
A.黑龙江 B.青海 C.新疆 D.内蒙古
12.弃风限电现象反映了( )
①风电机组建设周期较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
②电网工程建设周期较风电机组建设周期长
③风力发电量波动与用电需求波动不一致
④用电需求波动较风力发电量波动更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保证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我国中央储备粮管理由中储粮集团公司实行垂直管理。下图示意该公司直属库布局情况,反映了中央储备粮布局的现状。完成下列小题。
13.与该布局密切相关的现象是( )
A.南水北调 B.南稻北种 C.北种南育 D.北粮南运
14.针对该布局,为更好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合理的措施是( )
A.改变种植结构 B.扩大耕地面积
C.健全物流体系 D.降低粮食价格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2023年12月12日,由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三亚市人民政府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承办的“助力国际碳市场建设研讨会——海南自贸港的机遇和挑战”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上发布了《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战略规划(2023-2030年)》。据李布介绍,《规划》围绕海碳中心的发展基础、面临形势、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和布局,展现了海碳中心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实现0到1的突破,海碳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碳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布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国际碳交易市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国际气候合作更加紧密且急迫,治理话语权竞争愈发激烈,这在为海碳中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不小的挑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设立在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A.碳排放量大 B.碳交易制度完善
C.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D.国际交往中心
16.从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海碳中心建立的意义是( )
A.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
B.助力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C.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
D.扭转全球气候变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计52分
17.(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等。陕西省洋县(位置图)地处汉江地区,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建有汉中朱鹮和陕西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68.6%,2021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48天。2003年之前洋县未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3年洋县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将“绿色能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经过近20年的发展,洋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洋县2003年之前未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原因。
(2)说明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3)为促进“绿色能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请你为洋县设计一类生态产品,并说明理由。
18.(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该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表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部分数据。
比较项目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流域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48.0 47.3
水资源量占安徽省的比重(%) 26.0 63.4
耕地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68.0 30.0
(1)指出安徽省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特点。
(2)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北部地区发展的作用。
19.(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是我国著名的“眼镜之乡”,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余江就有了眼镜加工作坊,但传统的眼镜产业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两头在外”的低层次上——在外地卖眼镜、卖外地生产的眼镜。只有销售、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单腿现象”,使得余江眼镜产业无法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材料二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成功使眼镜销售之乡向眼镜生产基地转型。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下图),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进行了产业配套建设,2022年园区已聚集各类眼镜生产制造企业280余家,形成了由眼睛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以及设备制造等行业相互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当年总产值达37.28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1)分析余江县吸引厦门眼镜企业转入的原因。
(2)简述余江县政府为打造眼镜生产基地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外来眼镜企业转入对余江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其影响,自然带呈现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1.博台线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线,故两侧经济水平接近、两侧人均收入相当,①④正确;西端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较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较小;东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两端产业结构相差较大,③错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博台线两端的各因素相差较大,故环境承载力相差较大,②错误, 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虽然博台线沿线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但不是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A错误;
BC、读图可知,与胡焕庸线比较,博台线沿途的自然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沿海向内陆的变化,随着距海远近的变化,水分差异明显,呈现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C错误;
D、博台线沿线地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均有,没有比胡焕庸线地形类型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3.A、森林枝叶相对茂盛,遮挡阳光能力较强,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少,且森林调节气温的能力较强,林下地温较低,A错误;
B、林地枝叶较多,根茎较大,生物量较大,B错误;
C、相对来说,近地面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高覆盖度草地生长结构较为紧凑,透风孔隙小,对风沙的阻挡作用更强,但林地植株密度低,离植株稍远处的沙子难以被固定,固沙量较小,C正确;
D、植株根系发达,不是固沙量较小的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4.A、森林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土壤水分减少,则林地生长条件变差,林地的地下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减少,固沙能力下降,A正确;
B、区域风力增强,则草地难以降低风速,固沙能力减弱,与图示草地固沙能力增强相矛盾,B错误;
C、土壤养分减少是该时段林地固沙能力下降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气温升高不大,不会使林地出现固沙能力出现明显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C
6.C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5.从图中可知,在中年期环境变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箭头向下,阻碍了城市发展,属于发展的阻力;资源开发、资金、人才、技术箭头向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属于发展的动力,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资源型城市新生期的新生动力应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交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①②不符题意;扩大煤炭市场和增加资源开采会加速煤炭的枯竭,不属于新生动力,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B
8.D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理论
【解析】【点评】城市间的交通
1、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交通系统则是其循环系统。
2、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的规模、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3、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 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 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4、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影响, 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廊。
7.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甲模式主要交通流在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为一般交通流;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只有乙模式能够促进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B正确,故答案为:B。
8.根据上题的分析,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间,且呈单向性;一般城市间为一般交通流。反映了高级城市间交通联系紧密且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低级城市之间交通联系较少,故体现了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性,不能体现区域中心城市间的职能一致性、区域均衡性和空间封闭性。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具有调节气候、地表径流减少、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
9.A、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错误;
B、会影响城市水循环,生态环境变好,径流更平稳,使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B错误;
C、植被类型主要由热量和水分决定,生态红线的划定能一定程度调节当地气候,但不会使气候类型有明显变化,不会改变植被类型,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误;
D、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自净能力得到提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它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利用等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①②正确;环境承载力决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划定,③错误;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有利于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1.D
12.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大规模风电的消纳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资源地市场规模小、难以就地消纳,而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80%以上的风电接到10千伏以下配电系统,能够就地消纳;另一方面,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风电并网需要配套建设调峰电源,而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基本没有调峰能力。此外,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11.D、由图可知,2022年内蒙古风电机组利用率最低,反映了该省弃风限电现象最为显著,D正确;
ABC、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的风电机组利用率都高于内蒙古,并不是弃风限电现象最严重的地区,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风电机组建设周期短,而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①错误,②正确;风电机组发电量的波动与用电需求的波动具有不一致性,当发电量大而用电量小时,则发生弃风限电现象,③正确;风力发电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风力发电量波动较大,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D
14.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13.D、粮库主要功能是收储产地富余粮食,中储粮直属库分布数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高于南方地区,而我国人口南多北少,南方粮食需求大,所以北粮南运与该布局密切相关,D正确;
A、南水北调是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调往北方地区,与该布局相关性不大,A错误;
B、南稻北种是在北方种植水稻,与该布局相关性不大,B错误;
C、北种南育是在南方繁育北方的作物品种,与该布局相关性不大,C错误。
故答案为:D。
14.A、改变种植结构可能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不利于粮食安全,A错误;
B、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粮食种植,且国内后备耕地资源较少,扩大耕地面积的难度较大,B错误;
D、降低粮食价格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利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D错误;
C、当出现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时,中央储备粮要用于跨区域调度,需具备健全的物流体系与便利的交通运输,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5.D
16.B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
15.D、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南有海南自贸港,具有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设立在海南可以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国际交往中心的优越位置,在我国本土建设国际化的碳市场,D正确;
B、海碳中心是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交易制度并不完善,B错误;
A、海南省工业活动少、碳排放量少,A错误;
C、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探索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内在规律,促进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试验区,而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以碳排放权为交易的中心,两者关系不大,C错误。
故答案为:D。
16.B、根据材料,海碳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碳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碳的排放与吸收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海碳中心建立,通过深度参与国际碳市场,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B正确;
AC、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均是海碳中心建立的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效益,不属于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的角度,AC错误;
D、扭转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海碳中心建立对扭转全球气候变暖作用有促进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供给服务:有优质水源、森林资源,但经济规模有限,且未向外调水,未能发挥供应水源、森林资源的优势;文化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低,未能充分开发(康养、旅游等)生态产品提供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不能直接转化成经济收入。
(2)减少人类活动对朱鹤栖息环境的干预,保障朱鹤的生存;促进朱鹤栖息地森林的保护,更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促进水源地保护,维持优良水质,保障水源供应。
(3)产品一:生态旅游。理由:森林资源丰富,空气质量优良,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禀赋:距离汉中、西安等客源市场较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旅游业对环境影响小,生态效益好,适合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
或答产品二:农(林)产品深加工。理由:森林资源丰富,环境污染轻,适合发展林下绿色种植(养殖);垂直地带性显著,农(林)产品多样,距离汉中、西安等城市较近,具有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具备深加工的经济技术基础,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供给服务的角度:该地位于汉江地区,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2003年之前,该地未向外调水,经济发展规模有限,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优势条件。文化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开发旅游、康养等项目,不能提供文化服务功能,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不能直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建立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减少人类活动进入朱鹮栖息地的机会,减少人类活动对朱鹮栖息地的影响,保障朱鹮的生存环境;能够促进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更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维持优良水质,保障水源的供应。
(3)产品一:根据材料信息“森林覆盖率68.6%,2021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48天”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环境质量状况较好,适宜发展旅游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洋县距离汉中、西安等中大型城市较近,人口数量较多,旅游客源市场丰富;根据材料信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洋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生态效益较好,契合当地“生态立县”的战略,适宜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所以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产品二:根据材料信息“森林覆盖率68.6%,2021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48天”可知,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质量状况较好,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产品品质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农林产品多样,产品种类丰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洋县距离汉中、西安等中大型城市较近,人口数量较多,对于绿色农林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根据材料信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洋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适宜发展深加工产业;深加工产业附加值较高,能够提高区域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该地适宜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
【点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类型:①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②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水能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③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④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18.【答案】(1)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2)沿线大部分地区水体无法自流,需建泵站等设施,且输水线路长,工程量大;占用土地量大,经过地区人口稠密,需搬迁居民多。
(3)满足安徽北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提供更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结合图表可知,安徽水资源南侧长江流域占比大于北侧淮河流域,南多北少;而耕地资源淮河流域大于长江流域,北多南少;说明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2)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引江济淮”工程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引江济淮工程需要穿过江淮分水岭,在分水岭以南部分是北高南低,水难以自流;而过淮河之后,地势也是西北高东南低,水也是难以自流,这都需要建设水闸及提水设施,才能实现调水,增加工程量,且输水线路长,工程量大;黄淮平原人口稠密,而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迁移居民。
(3)可结合交通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引江济淮”工程满足安徽北部淮河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淮河水量,提供更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满足区域水资源需求,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量的增加,净化速度加快,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点评】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受水区(华北)①积极意义:经济效益: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效益:改善北方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不利影响—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水污染面积扩大。
B.对输出区(长江流域):不利影响—长江径流量减少,航道淤塞;长江口枯水期海水倒灌,水质下降。
19.【答案】(1)眼镜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铁路、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政府政策支持;眼镜产业基础好。
(2)制定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眼镜制造企业提供支持;改善本地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带动眼镜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带来新的技术,提升眼镜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是我国著名的“眼镜之乡”,眼镜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读图可知,鹰潭市有铁路、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与厦门相比,鹰潭市余江县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政府政策支持,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成功使眼镜销售之乡向眼镜生产基地转型;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眼镜产业基础好。
(2)余江县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政策和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另外也可以加大招商宣传。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制定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眼镜制造企业提供支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改善本地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进行了产业配套建设。
(3)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政府和居民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等方面回答。带动眼镜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带来新的技术,提升眼镜产业的技术水平;当年总产值达37.28亿元,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2022年园区已聚集各类眼镜生产制造企业280余家,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