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09 11:07:31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电力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近年来,中国电力部门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展现出极大的减排潜力。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与电力技术、电力需求和电力政策等有关。下图示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ACI,即电力生产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有生产方式的发电总量的比值)与人均GDP 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电力生产总碳强度和人均GDP,在2003年呈现倒“U”形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①电力技术水平不足,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②新能源技术发展慢,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③火力发电需求减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④生产环保意识增强,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为了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电力部门可以
A.制定电力优惠政策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合理布局新能源电力 D.降低电力生产成本
【答案】1.B
2.C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1.人均GDP从较低水平开始提升,会导致电力需求规模迅速扩大。由于电力技术水平和环境规制政策的不足,高排放强度的火电是电力供应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但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电力技术和环保意识增强,促进了电力去煤化、低碳化发展,甚至通过电力交易实现排放转移,从而抵消需求上涨的规模效应,实现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下降。B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制定电力优惠政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政府部门的能源利用措施,都不是电力部门的措施;降低电力生产成本与实现“双碳”目标关系不大;为中国尽早实线“双碳”目标,应大力发展新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少,甚至没有)产业,合理布局新能源电力,C正确。
故单位:C。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职住比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若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大致相等,居民基本在区域内工作生活,则该区域整体职住平衡。下图示意四个大都市区分圈层职住模式,市中心区为第一圈层,向外类推依次为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示大都市区第一圈层
A.职住比均小于0.5 B.职住比均大于1.0
C.居住空间较多 D.就业高度集中
4.图示四个大都市区中,外围通勤需求最大的城市是
A.巴黎 B.纽约 C.伦敦 D.东京
5.伦敦中心地区就业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
A.中心地区失业率高 B.中心地区经济衰退
C.外围次中心地区提供岗位多 D.外围次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好
【答案】3.D
4.A
5.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一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二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三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四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五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六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3.读图可知,大都市区第一圈层为市中心,在四个大都市区均为就业集聚区,职住比均大于0.5,就业高度集中,根据材料数据不能确定是否大于1.0,居住空间供给较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4.读图可知,从主要通勤流向和流量大小来看,巴黎从外围到第一圈层的远距离、大流量通勤需求量最大,说明该城市越到外围就业占比越小,居住比例越大,通勤需求最大,A正确。
故答案为:A。
5.读图可知,伦敦的就业集聚区在第一圈层和外围第三圈层的多个次中心地区,说明伦敦外围次中心地区的发展使得外围圈层居民对城市中心区就业岗位的依赖度下降,疏解第一圈层非核心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使中心地区就业占比较低;材料不能反映中心城区失业率和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反映外围次中心环境质量。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是安徽唯一的城区工业区。1954年,瑶海区承接了上海56家企业内迁,打造了合肥东部工业中心,后成立机械厂以承担华东地区军工装备的科研和生产任务。1957年,瑶海区迎来了工业年产值的“亿元时代”。2002年以来,当地始终坚持产业立区的发展策略,搬迁、关停合肥钢铁厂等大型国有工业企业,聚力打造以中央商务区、工业文明廊道、滨水景观带为特色的新时代城市中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1954年,上海陆续内迁56家企业至合肥市瑶海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交通条件 C.市场规模 D.国家政策
7.瑶海区老工业区打造新时代城市中心的优势条件有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丰厚的工业遗产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丰富的土地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瑶海区搬迁、关停合肥钢铁厂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投资环境 B.改善居住环境
C.延续工业文化 D.丰富城市功能
【答案】6.D
7.A
8.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6.由材料信息可知,1954年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产业内迁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土地价格、交通和市场规模也会影响产业转移,但不是当时主要的影响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瑶海老工业区是安徽唯一的城区工业区,区位条件优越,且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遗产丰厚;瑶海老工业区以钢铁厂等大型重化工业为主,厂区占地较多,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且环境质量较差,改造升级需要整合土地资源,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8.结合所学知识,瑶海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的发展策略,搬迁、关停钢铁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改善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的投资环境;改善居住环境不是主要目的,关停钢铁厂并没有延续工业文化,没有反映丰富城市功能。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沙棘,为落叶灌木或乔木,枝叶繁茂,树形像雨伞,沙棘灌丛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同”的形态。沙棘富含大量酸性物质,最适合在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原生态的环境中生长,常生长于沙质土壤或多砾石的黄土上,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沙棘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繁殖的能力,以沙棘为先锋树种,是治理黄土沟壑的“有效武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沙棘的特征及其生境可以反映出沙棘
①喜光照 ②喜黏重土壤 ③耐水淹 ④耐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沙棘是治理黄土沟壑的“有效武器”,其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蓄存地下水分 ②耐沙埋,抗冲刷性强 ③能改变土壤的结构 ④能阻滞洪水下泄,拦截泥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B
10.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9.由材料可知,沙棘富含大量酸性物质,最适合在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原生态的环境中生长,常生长于沙质土壤或多砾石的黄土上,因此沙棘的生长环境大多较恶劣。沙棘适宜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喜光照,耐旱、耐贫瘠,喜疏松的土壤,不喜黏重的土壤,不喜积水,不耐水淹,B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10.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沟道和陡坡。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还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耐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滞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沙棘根系发达,可以减轻坡面冲刷,有助于陡坡固坡,防止坡面坍塌;沙棘并没有蓄存地下水分,也没有改变土壤结构。C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舟山渔场位于东海西北部的陆架浅海区,是我国著名的近海渔场。研究表明,舟山渔场的形成和变动、渔期和渔获量的变化均受当地水文状况及营养盐等理化环境的影响。而这些理化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团的分布及其消长变化。表1示意某年我国舟山渔场附近冬夏季水团的温度、盐度特征值。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
水团名称 冬季 夏季
温度 ℃ 盐度‰ 温度/℃ 盐度‰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江浙沿岸水 6.70~16.00 10.98 24.97~32.56 29.74 22.68~30.32 27.00 9.84~32.49 28,68
台湾暖流表层水 13.58~18.69 16.07 32.57~34.24 33.58 23.73~30.25 27.74 32.71~33.90 33.36
台湾暖流深层水   一 一 一 17.43~23.68 19.20 34.03~34.44 34.33
黄海混合水 10.33~11.48 10.99 31.15~32.49 32.15 22.51~23.40 22.91 31.96~32.45 32.10
11.江浙沿岸水
①冬季温度最低,盐度略高____②冬季温度较高,盐度略低 ③夏季温度较高,盐度最低
④夏季温度较高,盐度较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夏季,江浙沿岸水对台湾暖流表层水的运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阻碍台湾暖流
A.表层水的南伸程度 B.表层水的北伸程度
C.深层水的南伸程度 D.深层水的北伸程度
13.促进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①黄海混合水 ②江浙沿岸水 ③台湾暖流表层水 ④台湾暖流深层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11.由于受长江等入海径流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江浙沿岸水团的温度、盐度特征和营养盐含量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冬季温度最低,降水少,河流注入淡水量少,盐度略高;夏季温度较高,降水多,河流注入淡水量大,盐度最低,C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C 。
12.台湾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整体上由南向北流,其表层水的北伸程度受制于江浙沿岸水在长江口外海域的分布。夏季,江浙沿岸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的陆地水在长江口外海域东扩的势力非常强,分布范围也广,从而阻碍了台湾暖流表层水的北伸。B正确。
故答案为:B。
13.江浙沿岸水的主要特征是低盐,同时受入海径流挟带陆地有机物输入的影响,还具有丰富的营养盐;台湾暖流深层水是一个具有低温、高盐特征的季节性水团,同时它还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盐。台湾暖流深层水团的温度、盐度特性较稳定,虽然潜居于台湾暖流表层水之下的深底层,但可爬坡涌升到上层,将大量的营养盐输送到海洋的表层,有利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故促进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②江浙沿岸水和④台湾暖流深层水。而黄海混合水和台湾暖流表层水则没有明显的营养物质来源。D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秦岭位于中国中东部,属于中国常年多雪带,是气候变化敏感区。秦岭降雪呈现“北高南低,南坡高,谷地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秦岭南北两侧区域11月一次年3月的逐年降水相态比重发生变化(如图)。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效应具有一致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据图推测,近年来秦岭南北两侧区域气候
A.干旱化趋势加剧 B.湿润化趋势加剧
C.降温增湿趋势加快 D.增温增湿趋势加快
15.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不一致时的气候环境和影响因素分别为
A.弱冷空气、水汽含量 B.弱冷空气、地形地势
C.强冷空气、水汽含量 D.强冷空气、地形地势
16.相较于秦岭南坡,我国华北地区形成强降雪的关键原因是
A.北方冷平流强度大 B.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C.降雪持续时间更长 D.南方水汽输送异常
【答案】14.A
15.B
16.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主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①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
(4)地形地势
①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14.由图可知,秦岭南北两侧区域11月一次年3月降水形态以降雨为主,降雪次之,雨夹雪比重相对较少。1998年之后,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逐站点降雪比重由前期的8.5%下降为5.2%;雨夹雪比重由1.2%下降为0.6%;降雨比重也下降了2.0%。1998年秦岭南北两侧区域气温增速有所减缓,但是固态降水比重依然呈现减少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雨夹雪和降雨都呈减少趋势,无雨日数增加,因此11月一次年3月,秦岭南北两侧区域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并非增温增湿或降温增湿趋势加强, A 正确。
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南北向的弱冷空气阻挡效应要明显强于强冷空气。当强冷空气南下入侵时,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效应具有一致性;反之,当弱冷空气南下入侵时,秦岭以北两侧区域降温效应明显,易于满足降雪形成的温度条件,而地处背风坡的秦岭以南区域受弱冷空气绝热下沉增温影响,不易达到降雪的形成条件,最终导致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B 正确。
故答案为:B。
16.结合所学知识,强降雪受气温和水汽共同影响。水汽输送对中国强降雪事件影响具有地域差异,中国华北地区强降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南方水汽输送异常;而来自北方的冷平流,是南方地区强降雪的最关键影响因素;地势平坦对于形成强降雪影响较小,B错误;降雪持续时间长短与形成强降雪关联性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阿克希里亚克山脉北侧的巴沙克罗是中亚最大的滑坡体,该地构造运动活跃,滑坡多发。7km长的巴沙克罗滑坡体阻挡了纳伦河的河道,其下游存在一条狭窄曲折的10km长的峡谷,其上游区域有大量湖相沉积物。下图示意巴沙克罗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地形、河湖分布。
(1)分析巴沙克罗滑坡体上游大量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简述现代巴沙克罗滑坡体的存在对其附近上游河道特征的改变。
(3)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巴沙克罗滑坡处未来水文环境变化的影响。
【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纳伦河流域发生滑坡,大量泥石流带来的泥沙形成堰塞体,堵塞河流;水流在此汇集,并向往四周漫溢,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存在时间较长,大量沉积物累积;后因水位上升,堰塞体溃决,水位下降,但湖相沉积物留在原地。
(2)该堰塞体(滑坡体)堵塞纳伦河,导致水流不畅,上游水量增大,其附近上游河道变深;水位上升,导致其附近上游河道变宽等。
(3)全球气候变暖在短时间内导致该区域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加,河道水位上升;坡面侵蚀增强,导致含沙量增加、沉积增加,堰塞湖范围扩大;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堰塞体溃决,水量减少,泥沙向下游运移,含沙量下降。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外力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地壳运动较为活跃,滑坡多发,因此滑坡体阻挡了纳伦河的河道,使其成为堰塞湖,大量水体在此汇集,并不断向四周漫溢,水量淤积同时带来大量泥沙,大量沉积物不断累积;由于水位上涨,堰塞体溃决,水位下降,但湖相沉积物停留在原地,因此,在沙克罗滑坡体上有大量湖相沉积物存在。
(2)结合上题可知,由于地壳运动活跃,滑坡多发,滑坡体堵塞纳伦河的河道导致水流不畅,上游水量不断累积,其附近上游河道不断加深;而由于水位上涨,使得其附近上游河道变宽。
(3)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全球气候在变暖,导致该区域短时间内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多,河流水位上升,因此侵蚀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沉积物增多,堰塞湖范围扩大;从长期来看,由于水量不断淤积,导致堰塞体溃决,该湖泊水量减少,泥沙不断向下游转移,含沙量在下降。
【点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18.(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兴是中越边境城市,以北仑河为界,与越南城市芒街隔河相望。该市也是广西著名旅游城市,常住人口21.81万人。2023年12月,防东铁路(防城港至东兴)开通运营,正式结束了中越边境城市东兴不通铁路的历史,从首府南宁到东兴仅需70分钟。防东铁路全程只有40多千米,全路段桥隧比极高(8条隧道,32座桥梁)。防东铁路还接入越南境内芒街——下龙一海防标准轨(轨距1435 mm)铁路(越南国内其他铁路多为1000mm的窄轨铁路)。下图示意东兴市的地理位置。
(1)分析防东铁路开通后客流量增长的原因。
(2)东兴直到2023年才正式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说明防东铁路连接越南标准轨铁路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意义。
【答案】(1)交通成本降低,有利于吸引客流;通行时间缩短,扩大城市辐射范围;交通效率提高,便于旅客出行;连接越南境内标准轨铁路,出入境、中转游客增加等。
(2)东兴位于边境地区,人口较少,其他交通方式可满足交通需求;沿途地形崎岖,铁路修建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铁路施工难度大等。
(3)节约换轨时间,减少交流障碍,增加中越交流通道;相比窄轨,标准轨运力更大,提高货运效率,增进中越贸易互通,扩大经济规模;统一轨距能够使中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进沿线文化繁荣;人口等要素流动更加频繁,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在越南的影响力。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防东铁路开通运营,从首府南宁到东兴仅需70分钟,通行时间缩短,有利于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通行效率在提高,有利于旅客出行;铁路运输,运输成本较低,交通出行成本降低,有利于吸引客流;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防东铁路连接越南境内标准轨铁路,有利于游客出入境和中转。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防东铁路全程只有40千米,全路段桥隧比极高,说明沿线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形崎岖,铁路修建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该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且较为集中,导致该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多发,铁路施工难度较大;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人口较少,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满足交通需求,所以在2023年才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防东铁路接入越南境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可以节省换轨时间,减少交流障碍,从而增加中越交流渠道;标准轨运力更大,有利于提高货运效率,从而促进中越贸易互通,扩大贸易往来,扩大经济规模;统一轨迹可以使得中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进沿线地区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流通以及经济的发展,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对越南的影响力。
【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
交通建设的意义应从交通意义(增加便捷交通通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经济意义(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方面分析。
19.(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是东北粮食主产区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辽宁省辖14个地级市,总面积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2022年,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62%。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土壤肥沃,富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功能完善。下图示意辽宁省各地级市2005年、2020年耕地多功能指数。
(1)简述辽宁省2005—2020年耕地多功能指数变化趋势。
(2)指出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
(3)分析大连市 2005—2020年耕地生产功能指数上升的原因。
【答案】(1)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指数平均值总体呈增加趋势;生产功能指数、社会功能指数不断增加;生态功能指数较为稳定。
(2)优质耕地流失;土地质量退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生态安全风险加剧;生态环境破坏。
(3)通过土地流转、延长农业产业链等方式,农业产值不断提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质量改良和灌溉设施建设等,提升耕地的生产潜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先种植高效益、高产值的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实施有机耕作等。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辽宁省2005到2020年耕地多功能指数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存在明显上升,而生态功能指数较为稳定,变化较小。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土壤肥沃,富集山水林田湖沙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功能完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尤其是优质耕地流失,部分地区土地质量发生明显退化;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本地区出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导致该地区生态安全风险加剧。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大连市2005到2020年耕地生产功能指数明显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使得该地区农业产值不断提升,生产功能不断上升;同时,该地区通过土地平整改良土壤以及灌溉设施的建设等,提升耕地的生产潜力,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结合市场信息调整优化,农作物生产结构优先,种植高效益,高产值的作物,使得生产效益在提高;加上该地区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耕作等。
【点评】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
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
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3)看农业生产特色
例如,沙漠地区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因素或限制性因素
例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优势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高纬寒冷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1 / 1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电力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近年来,中国电力部门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展现出极大的减排潜力。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与电力技术、电力需求和电力政策等有关。下图示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ACI,即电力生产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有生产方式的发电总量的比值)与人均GDP 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电力生产总碳强度和人均GDP,在2003年呈现倒“U”形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①电力技术水平不足,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②新能源技术发展慢,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③火力发电需求减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④生产环保意识增强,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为了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电力部门可以
A.制定电力优惠政策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合理布局新能源电力 D.降低电力生产成本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职住比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若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大致相等,居民基本在区域内工作生活,则该区域整体职住平衡。下图示意四个大都市区分圈层职住模式,市中心区为第一圈层,向外类推依次为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示大都市区第一圈层
A.职住比均小于0.5 B.职住比均大于1.0
C.居住空间较多 D.就业高度集中
4.图示四个大都市区中,外围通勤需求最大的城市是
A.巴黎 B.纽约 C.伦敦 D.东京
5.伦敦中心地区就业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
A.中心地区失业率高 B.中心地区经济衰退
C.外围次中心地区提供岗位多 D.外围次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好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是安徽唯一的城区工业区。1954年,瑶海区承接了上海56家企业内迁,打造了合肥东部工业中心,后成立机械厂以承担华东地区军工装备的科研和生产任务。1957年,瑶海区迎来了工业年产值的“亿元时代”。2002年以来,当地始终坚持产业立区的发展策略,搬迁、关停合肥钢铁厂等大型国有工业企业,聚力打造以中央商务区、工业文明廊道、滨水景观带为特色的新时代城市中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1954年,上海陆续内迁56家企业至合肥市瑶海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交通条件 C.市场规模 D.国家政策
7.瑶海区老工业区打造新时代城市中心的优势条件有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丰厚的工业遗产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丰富的土地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瑶海区搬迁、关停合肥钢铁厂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投资环境 B.改善居住环境
C.延续工业文化 D.丰富城市功能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沙棘,为落叶灌木或乔木,枝叶繁茂,树形像雨伞,沙棘灌丛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同”的形态。沙棘富含大量酸性物质,最适合在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原生态的环境中生长,常生长于沙质土壤或多砾石的黄土上,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沙棘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繁殖的能力,以沙棘为先锋树种,是治理黄土沟壑的“有效武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沙棘的特征及其生境可以反映出沙棘
①喜光照 ②喜黏重土壤 ③耐水淹 ④耐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沙棘是治理黄土沟壑的“有效武器”,其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蓄存地下水分 ②耐沙埋,抗冲刷性强 ③能改变土壤的结构 ④能阻滞洪水下泄,拦截泥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舟山渔场位于东海西北部的陆架浅海区,是我国著名的近海渔场。研究表明,舟山渔场的形成和变动、渔期和渔获量的变化均受当地水文状况及营养盐等理化环境的影响。而这些理化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团的分布及其消长变化。表1示意某年我国舟山渔场附近冬夏季水团的温度、盐度特征值。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
水团名称 冬季 夏季
温度 ℃ 盐度‰ 温度/℃ 盐度‰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江浙沿岸水 6.70~16.00 10.98 24.97~32.56 29.74 22.68~30.32 27.00 9.84~32.49 28,68
台湾暖流表层水 13.58~18.69 16.07 32.57~34.24 33.58 23.73~30.25 27.74 32.71~33.90 33.36
台湾暖流深层水   一 一 一 17.43~23.68 19.20 34.03~34.44 34.33
黄海混合水 10.33~11.48 10.99 31.15~32.49 32.15 22.51~23.40 22.91 31.96~32.45 32.10
11.江浙沿岸水
①冬季温度最低,盐度略高____②冬季温度较高,盐度略低 ③夏季温度较高,盐度最低
④夏季温度较高,盐度较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夏季,江浙沿岸水对台湾暖流表层水的运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阻碍台湾暖流
A.表层水的南伸程度 B.表层水的北伸程度
C.深层水的南伸程度 D.深层水的北伸程度
13.促进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①黄海混合水 ②江浙沿岸水 ③台湾暖流表层水 ④台湾暖流深层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秦岭位于中国中东部,属于中国常年多雪带,是气候变化敏感区。秦岭降雪呈现“北高南低,南坡高,谷地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秦岭南北两侧区域11月一次年3月的逐年降水相态比重发生变化(如图)。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效应具有一致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据图推测,近年来秦岭南北两侧区域气候
A.干旱化趋势加剧 B.湿润化趋势加剧
C.降温增湿趋势加快 D.增温增湿趋势加快
15.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不一致时的气候环境和影响因素分别为
A.弱冷空气、水汽含量 B.弱冷空气、地形地势
C.强冷空气、水汽含量 D.强冷空气、地形地势
16.相较于秦岭南坡,我国华北地区形成强降雪的关键原因是
A.北方冷平流强度大 B.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C.降雪持续时间更长 D.南方水汽输送异常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阿克希里亚克山脉北侧的巴沙克罗是中亚最大的滑坡体,该地构造运动活跃,滑坡多发。7km长的巴沙克罗滑坡体阻挡了纳伦河的河道,其下游存在一条狭窄曲折的10km长的峡谷,其上游区域有大量湖相沉积物。下图示意巴沙克罗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地形、河湖分布。
(1)分析巴沙克罗滑坡体上游大量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简述现代巴沙克罗滑坡体的存在对其附近上游河道特征的改变。
(3)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巴沙克罗滑坡处未来水文环境变化的影响。
18.(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兴是中越边境城市,以北仑河为界,与越南城市芒街隔河相望。该市也是广西著名旅游城市,常住人口21.81万人。2023年12月,防东铁路(防城港至东兴)开通运营,正式结束了中越边境城市东兴不通铁路的历史,从首府南宁到东兴仅需70分钟。防东铁路全程只有40多千米,全路段桥隧比极高(8条隧道,32座桥梁)。防东铁路还接入越南境内芒街——下龙一海防标准轨(轨距1435 mm)铁路(越南国内其他铁路多为1000mm的窄轨铁路)。下图示意东兴市的地理位置。
(1)分析防东铁路开通后客流量增长的原因。
(2)东兴直到2023年才正式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说明防东铁路连接越南标准轨铁路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意义。
19.(2024高二下·黔东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是东北粮食主产区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辽宁省辖14个地级市,总面积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2022年,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62%。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土壤肥沃,富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功能完善。下图示意辽宁省各地级市2005年、2020年耕地多功能指数。
(1)简述辽宁省2005—2020年耕地多功能指数变化趋势。
(2)指出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
(3)分析大连市 2005—2020年耕地生产功能指数上升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1.人均GDP从较低水平开始提升,会导致电力需求规模迅速扩大。由于电力技术水平和环境规制政策的不足,高排放强度的火电是电力供应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但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电力技术和环保意识增强,促进了电力去煤化、低碳化发展,甚至通过电力交易实现排放转移,从而抵消需求上涨的规模效应,实现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下降。B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制定电力优惠政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政府部门的能源利用措施,都不是电力部门的措施;降低电力生产成本与实现“双碳”目标关系不大;为中国尽早实线“双碳”目标,应大力发展新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少,甚至没有)产业,合理布局新能源电力,C正确。
故单位:C。
【答案】3.D
4.A
5.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一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二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三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四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五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六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3.读图可知,大都市区第一圈层为市中心,在四个大都市区均为就业集聚区,职住比均大于0.5,就业高度集中,根据材料数据不能确定是否大于1.0,居住空间供给较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4.读图可知,从主要通勤流向和流量大小来看,巴黎从外围到第一圈层的远距离、大流量通勤需求量最大,说明该城市越到外围就业占比越小,居住比例越大,通勤需求最大,A正确。
故答案为:A。
5.读图可知,伦敦的就业集聚区在第一圈层和外围第三圈层的多个次中心地区,说明伦敦外围次中心地区的发展使得外围圈层居民对城市中心区就业岗位的依赖度下降,疏解第一圈层非核心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使中心地区就业占比较低;材料不能反映中心城区失业率和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反映外围次中心环境质量。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6.D
7.A
8.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6.由材料信息可知,1954年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产业内迁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土地价格、交通和市场规模也会影响产业转移,但不是当时主要的影响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瑶海老工业区是安徽唯一的城区工业区,区位条件优越,且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遗产丰厚;瑶海老工业区以钢铁厂等大型重化工业为主,厂区占地较多,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且环境质量较差,改造升级需要整合土地资源,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8.结合所学知识,瑶海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的发展策略,搬迁、关停钢铁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改善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的投资环境;改善居住环境不是主要目的,关停钢铁厂并没有延续工业文化,没有反映丰富城市功能。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9.由材料可知,沙棘富含大量酸性物质,最适合在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原生态的环境中生长,常生长于沙质土壤或多砾石的黄土上,因此沙棘的生长环境大多较恶劣。沙棘适宜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喜光照,耐旱、耐贫瘠,喜疏松的土壤,不喜黏重的土壤,不喜积水,不耐水淹,B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10.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沟道和陡坡。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还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耐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滞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沙棘根系发达,可以减轻坡面冲刷,有助于陡坡固坡,防止坡面坍塌;沙棘并没有蓄存地下水分,也没有改变土壤结构。C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11.由于受长江等入海径流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江浙沿岸水团的温度、盐度特征和营养盐含量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冬季温度最低,降水少,河流注入淡水量少,盐度略高;夏季温度较高,降水多,河流注入淡水量大,盐度最低,C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C 。
12.台湾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整体上由南向北流,其表层水的北伸程度受制于江浙沿岸水在长江口外海域的分布。夏季,江浙沿岸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的陆地水在长江口外海域东扩的势力非常强,分布范围也广,从而阻碍了台湾暖流表层水的北伸。B正确。
故答案为:B。
13.江浙沿岸水的主要特征是低盐,同时受入海径流挟带陆地有机物输入的影响,还具有丰富的营养盐;台湾暖流深层水是一个具有低温、高盐特征的季节性水团,同时它还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盐。台湾暖流深层水团的温度、盐度特性较稳定,虽然潜居于台湾暖流表层水之下的深底层,但可爬坡涌升到上层,将大量的营养盐输送到海洋的表层,有利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故促进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②江浙沿岸水和④台湾暖流深层水。而黄海混合水和台湾暖流表层水则没有明显的营养物质来源。D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A
15.B
16.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主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①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
(4)地形地势
①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14.由图可知,秦岭南北两侧区域11月一次年3月降水形态以降雨为主,降雪次之,雨夹雪比重相对较少。1998年之后,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逐站点降雪比重由前期的8.5%下降为5.2%;雨夹雪比重由1.2%下降为0.6%;降雨比重也下降了2.0%。1998年秦岭南北两侧区域气温增速有所减缓,但是固态降水比重依然呈现减少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雨夹雪和降雨都呈减少趋势,无雨日数增加,因此11月一次年3月,秦岭南北两侧区域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并非增温增湿或降温增湿趋势加强, A 正确。
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南北向的弱冷空气阻挡效应要明显强于强冷空气。当强冷空气南下入侵时,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效应具有一致性;反之,当弱冷空气南下入侵时,秦岭以北两侧区域降温效应明显,易于满足降雪形成的温度条件,而地处背风坡的秦岭以南区域受弱冷空气绝热下沉增温影响,不易达到降雪的形成条件,最终导致秦岭南北两侧区域降雪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B 正确。
故答案为:B。
16.结合所学知识,强降雪受气温和水汽共同影响。水汽输送对中国强降雪事件影响具有地域差异,中国华北地区强降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南方水汽输送异常;而来自北方的冷平流,是南方地区强降雪的最关键影响因素;地势平坦对于形成强降雪影响较小,B错误;降雪持续时间长短与形成强降雪关联性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纳伦河流域发生滑坡,大量泥石流带来的泥沙形成堰塞体,堵塞河流;水流在此汇集,并向往四周漫溢,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存在时间较长,大量沉积物累积;后因水位上升,堰塞体溃决,水位下降,但湖相沉积物留在原地。
(2)该堰塞体(滑坡体)堵塞纳伦河,导致水流不畅,上游水量增大,其附近上游河道变深;水位上升,导致其附近上游河道变宽等。
(3)全球气候变暖在短时间内导致该区域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加,河道水位上升;坡面侵蚀增强,导致含沙量增加、沉积增加,堰塞湖范围扩大;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堰塞体溃决,水量减少,泥沙向下游运移,含沙量下降。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外力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地壳运动较为活跃,滑坡多发,因此滑坡体阻挡了纳伦河的河道,使其成为堰塞湖,大量水体在此汇集,并不断向四周漫溢,水量淤积同时带来大量泥沙,大量沉积物不断累积;由于水位上涨,堰塞体溃决,水位下降,但湖相沉积物停留在原地,因此,在沙克罗滑坡体上有大量湖相沉积物存在。
(2)结合上题可知,由于地壳运动活跃,滑坡多发,滑坡体堵塞纳伦河的河道导致水流不畅,上游水量不断累积,其附近上游河道不断加深;而由于水位上涨,使得其附近上游河道变宽。
(3)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全球气候在变暖,导致该区域短时间内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多,河流水位上升,因此侵蚀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沉积物增多,堰塞湖范围扩大;从长期来看,由于水量不断淤积,导致堰塞体溃决,该湖泊水量减少,泥沙不断向下游转移,含沙量在下降。
【点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18.【答案】(1)交通成本降低,有利于吸引客流;通行时间缩短,扩大城市辐射范围;交通效率提高,便于旅客出行;连接越南境内标准轨铁路,出入境、中转游客增加等。
(2)东兴位于边境地区,人口较少,其他交通方式可满足交通需求;沿途地形崎岖,铁路修建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铁路施工难度大等。
(3)节约换轨时间,减少交流障碍,增加中越交流通道;相比窄轨,标准轨运力更大,提高货运效率,增进中越贸易互通,扩大经济规模;统一轨距能够使中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进沿线文化繁荣;人口等要素流动更加频繁,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在越南的影响力。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防东铁路开通运营,从首府南宁到东兴仅需70分钟,通行时间缩短,有利于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通行效率在提高,有利于旅客出行;铁路运输,运输成本较低,交通出行成本降低,有利于吸引客流;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防东铁路连接越南境内标准轨铁路,有利于游客出入境和中转。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防东铁路全程只有40千米,全路段桥隧比极高,说明沿线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形崎岖,铁路修建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该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且较为集中,导致该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多发,铁路施工难度较大;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人口较少,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满足交通需求,所以在2023年才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防东铁路接入越南境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可以节省换轨时间,减少交流障碍,从而增加中越交流渠道;标准轨运力更大,有利于提高货运效率,从而促进中越贸易互通,扩大贸易往来,扩大经济规模;统一轨迹可以使得中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进沿线地区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流通以及经济的发展,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对越南的影响力。
【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
交通建设的意义应从交通意义(增加便捷交通通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经济意义(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方面分析。
19.【答案】(1)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指数平均值总体呈增加趋势;生产功能指数、社会功能指数不断增加;生态功能指数较为稳定。
(2)优质耕地流失;土地质量退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生态安全风险加剧;生态环境破坏。
(3)通过土地流转、延长农业产业链等方式,农业产值不断提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质量改良和灌溉设施建设等,提升耕地的生产潜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先种植高效益、高产值的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实施有机耕作等。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辽宁省2005到2020年耕地多功能指数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存在明显上升,而生态功能指数较为稳定,变化较小。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土壤肥沃,富集山水林田湖沙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功能完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尤其是优质耕地流失,部分地区土地质量发生明显退化;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本地区出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导致该地区生态安全风险加剧。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大连市2005到2020年耕地生产功能指数明显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使得该地区农业产值不断提升,生产功能不断上升;同时,该地区通过土地平整改良土壤以及灌溉设施的建设等,提升耕地的生产潜力,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结合市场信息调整优化,农作物生产结构优先,种植高效益,高产值的作物,使得生产效益在提高;加上该地区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耕作等。
【点评】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
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
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3)看农业生产特色
例如,沙漠地区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因素或限制性因素
例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优势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高纬寒冷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