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全章综合训练(有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内能全章综合训练(有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10 12: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全章综合训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刷中考
考点1分子热运动(
1[2024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中]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喜爱煮茶叶蛋为节日增添一道美食。下列关于制作茶叶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
A.煮熟鸡蛋是通过做功增大鸡蛋内能的
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蛋清从白色变成褐色的原因是发生了扩散现象
D.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2新考向传统文化[2024甘肃兰州中考,中]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填“引力”或“斥力”)。
考点2内能
3[2024 山东烟台中考,中]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
4[2022 江苏泰州中考,中]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
考点3比热容及其应用(
5[2023 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中]小明家的热水器装有50kg水,将水由20℃加热到6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c_{水}=4.2 \times ;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热水器中水的比热容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
考点4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6[2023 湖南益阳中考,中]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说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 (填“大”或“小”)。
(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刷章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23 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吸食花蜜,表明( )
A.分子间有斥力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是运动的
2[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中]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关于下列诗词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山新雨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C.“疑是地上霜”,霜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D.“沙暖睡鸳鸯”,同样日照下,沙子的温度高,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大些
3[2023 湖南长沙期中,中]某公司的数据运行服务器浸泡在装有冷却液的容器中,冷却液直接吸收服务器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再进入外循环冷却,之后再送回装有冷却液的容器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此冷却液的比热容应该很小
B.若该冷却液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它的比热容增大一倍
C.若该冷却液的质量增大一倍,则它的比热容减至一半
D.无论冷却液的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不变,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4[2024 山西太原质检,中]小伟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制作了一碗美味的刀削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滚烫的刀削面含有的热量多
B.随着刀削面的温度降低,其内能减少
C.汤汁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其内能不变
D.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热”表示的是内能
5[中]甲、乙两种物质的初温分别是 20℃和30℃。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3:2,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最终甲的温度是50℃,则乙最终温度是(甲、乙均未发生物态变化)( ).
A.90 ℃ B.120 ℃
C.10℃ D.40℃
6[2024河南郑州期中,偏难]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相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根据它们各自吸收的热量和 升 高 的 温 度,在Δt-Q 图象上分别画出对应的甲、乙、丙三点,如图所示,则甲、丙之间比热容 c 和质量 m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
A. m甲>m丙 C甲>C丙B. m甲>m丙 C甲C. m甲C丙D. m甲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8分)
7 如图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加注酒精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 。
8[中]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推行了“学生饮用奶”计划。如图所示是一种“学生饮用奶”,它的净含量为200 mL,若它的密度为 比热容为 冬天饮用时把它从10℃加热到40℃需要吸收 J的热量。加热后的牛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这是因为热牛奶温度高,牛奶分子的 剧烈;学生在饮用过程中,剩余牛奶的 (填物理特征)保持不变。
9[2024江苏淮安期末,中]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中吸热能力最强的是 ;乙、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三、实验题(22分)
10 新考法[2023 四川泸州中考,中]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为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找来两个带保温层的相同电热杯,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不计与外界发生的热传递。
(2)将 相等的
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
(3)将初温相同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杯盖。
(4)经过一段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温度降为 ℃,B液体温度降为53℃。
(5)分析可知, 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四、计算题(20分)
11[中]如图a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底部安装有规格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器所产生热量的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已知加热器每秒放出1000J的热量。现将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A、B容器中,其中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让两个加热器同时开始工作,60s后同时停止加热,然后立即将质量为5.4kg的合金球迅速放入乙液体中(不计热损失),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
(1)加热60s,乙液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2)甲液体的质量为多少
(3)合金球的比热容为多少
全章综合训练
刷中考
1. C 【解析】鸡蛋在煮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鸡蛋内能的,故A 错误;蛋壳能轻松被敲碎,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不能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故B 错误;蛋清从白色变成褐色的原因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 正确;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故D 错误。故选C。……
2.扩散 剧烈 引力 【解析】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
3. A 【解析】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压缩空气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搓手取暖、钻木取火的过程中,都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内能增加,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故选 A。
4. C 【解析】将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较高的饮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饮料将热量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而不是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故A错误;热量是过程量,可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饮料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热传递伴随着内能的转移,故C 正确;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温度比冰箱中空气的温度高,故D错误。故选C。
15.8.4×10 不变 比热容大 【解析】50kg水从20℃加热到60℃需要吸收的热量 Q吸=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所以用去一部分水,水的比热容不变;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多沙石,由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由此可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6.(1)水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 (2)小 (3)各组的水和沙石的质量不相同(合理即可) 【解析】(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水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2)更正错误后,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水和沙石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相比,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根据 可知,沙石的吸热能力弱,即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各组的水和沙石的质量(合理即可)。
刷章测
1. D 【解析】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吸食花蜜,这是扩散现象,表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D。
2. B 【解析】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大地吸收热量,大地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B 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霜的温度虽然很低,但是仍然具有内能,故C错误;在同一时间,相同日照下,河水和沙滩吸收太阳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水温较低,而沙子比热容小于水,所以沙子温度较高,导致“沙暖睡鸳鸯”,故D 错误。
3. D 【解析】此冷却液的比热容应该很大,和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故A错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的大小无关,故B、C错误,D正确。故选 D。
4. B 【解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 错误;随着刀削面的温度降低,其内能减少,故B正确;汤汁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收了热量,其内能增大,故C 错误;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说明其温度很高,“热”表示的是温度,故D 错误。故选 B。
5. B 【解析】由题意可知,m_{甲}:m_{乙}=3:2,Q_{甲}: 由 可得,甲、乙两物质升高的温度之比 由于甲的温度升高了 ,所以乙的温度应该升高90 ℃,即乙的最终温度为: 120℃。故选 B。
6. C 【解析】通过题图中画出的3 点,分别作出甲、乙、丙三种液体升高的温度随吸收热量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乙、丙是同种液体,其比热容相同,即 由题图可知,当乙、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丙吸收的热量高于乙吸收的热量,由 可知,丙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即m丙> mz,已知甲、乙是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即m甲= mz,当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升高的温度较少,由 可知,甲的比热容较大,即(c甲> cz,由上述分析可知m = mz< 即m甲C丙,故 C正确。
7.间隙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加注酒精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运动 比热容(合理即可)
【解析】 牛奶的质量 牛 奶 吸 收 的 热 量Q吸 = cmΔt = 4.0 × ;因为热牛奶温度高,所以牛奶分子的热运动剧烈,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所以学生在饮用过程中,剩余牛奶的比热容保持不变。
9.甲 2:1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质量为1 kg的甲、乙温度升高1℃时,甲吸收3 000 J的热量,乙吸收2 000 J 的热量,故根据c= 计算可得甲的比热容为 乙的比热容为 质量为2kg的丙温度升高1℃时吸收2000J的热量,根据c= 计算可得丙的比热容为 比热容越大,吸热本领越强,故吸热能力最强的是甲,乙、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10.(2)质量 (4)56 (5)A A
【解析】(2)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4)(5)由乙图可知,A液体温度降为56 ℃,则A 液体中铜块的末温为56℃,B液体温度降为53℃,则B液体中铜块的末温为53℃,两铜块的初温相同,根据Q=cmΔt可知,A液体中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则A 液体放出的热量多,即 ,代入数据可得( 整理可得( 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111.(1)5.4×10 J (2)0.2k g (3)200 J/( kg·℃)
【解析】(1)因加热器每秒放出 1 000 J的热量,则加热器加热60 s放出的热量: 1 000 J/s×60s=6×10 J,|因为加热器所产生热量的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所以,加热60s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2)加热器加热20s放出的热量: ,这段时间内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则根据Q=cm△t得,甲液体的质量: (3)加热60s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10 J,乙液体温度升高( 50 ℃,所以根据Q=cm△t可得,乙液体的比热容与其质量的乘积: 将 质 量 为5.4kg的合金球迅速放入乙液体中,达到热平衡时,乙液体温度降低( 20℃,则乙液体放出的热量: 2.16×10 J,由于没有热量损失,所以合金球吸收的热量 则合 金 球 的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