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7 19: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主备人:莫莉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所取得的成就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②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开展访问、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三、?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提问:(1)我国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有什么历史意义?(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指出: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解决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把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化成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如何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总之,如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当时的主要任务。
【预学】 学生自主学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时间:1953年— 年。
4、基本任务:
(1)优先发展 ,力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
(2)继续对农业、手工业、 进行改造。
(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5、成就:
(1)工业方面:汽车厂(1956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厂( 飞机制造厂)等第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2)交通运输方面,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1957年 长江大桥)。
(3)农业方面:粮、棉连年增产,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1、时间、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地点: 。
3、内容:
(1)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地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三、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 年。
2、内容:(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 的形成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
(2)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通过 等多种形式进行。
3、结果: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
5、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速度过快、工作过粗、并以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为目标,建立单一的 结构,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等。
【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
【精导】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面对建国初期的国情,该如何做才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国力呢?
2、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的基本要点。
3、为什么“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4、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非常艰巨,为什么能够提前超额完成?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你认为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三、三大改造
1、建国后农村已经完成土改,为什么还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3、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4、如何正确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提升】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阻碍呢?
课后小结:
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最后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①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剥削阶级消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状态结束,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惟一的经济基础;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