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家都来做
一、教材分析
《大家都来做》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拼摆、组合等方式,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造型活动。教材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对材料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常见的材料,如彩纸、树叶、石子等;学会运用拼摆、组合等方法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2、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有创意的组合和拼摆。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耐心和细心。
四、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材料,如彩纸、树叶、树枝、石子、塑料瓶、易拉罐、旧布料等。
准备胶水、剪刀、彩笔等工具。
制作若干示范作品。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个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有趣小摆件,如用易拉罐做成的小机器人。
提问:同学们,看这个小机器人可爱吗?
引导学生观察小机器人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告诉学生,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创意和双手,可以变成有趣的作品。
(二)新授
1、材料展示与认知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丰富多样的材料一一展示在讲桌上,这些材料包括色彩斑斓的彩纸、形态各异的树叶、大小不一的石子、形状不同的塑料瓶等。教师拿起每一种材料,向学生们进行细致的展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鼓励他们积极说出材料的名称。当学生们准确回答出材料的名称时,教师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不太熟悉或者叫不出名字的材料,教师则耐心地介绍。
例如,拿起一张彩纸,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其鲜艳的颜色,并说道:“同学们,看这张彩纸,它的颜色是不是特别丰富?而且彩纸质地柔软,很容易被折叠和剪裁,我们可以用它做出各种有趣的形状。”接着拿起一片树叶,让学生们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纹理,“大家再看这片树叶,它的形状各不相同,纹理也有着独特的魅力。有的树叶边缘平滑,有的则锯齿状,这些特点都能为我们的创作增添灵感。”对于石子和塑料瓶等材料,教师也同样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
2、方法介绍
在学生对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开始介绍一些简单的拼摆和组合方法。教师拿起胶水和一些材料,向学生演示如何用胶水粘贴,“同学们,当我们想要把两个材料固定在一起时,可以使用胶水。比如把这片树叶粘在这张彩纸上。”同时,教师还展示用线串联的方法,“除了胶水粘贴,我们还可以用线把材料串联起来,就像这样。”
3、作品展示与启发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用之前介绍的方法制作的简单作品。先拿出用彩纸拼贴的花朵,“看,这朵漂亮的花朵就是用彩纸通过巧妙的拼贴制作而成的。”然后展示用树叶和石子组成的小动物,“再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动物,是用树叶当作身体,石子当作眼睛组合出来的。”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小组讨论与创意激发
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根据我们刚刚看到的材料、方法和作品,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创作出属于你们自己的独特作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适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教师示范
教师选择几种材料,如彩纸和树枝,现场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作品,如彩纸花朵插在树枝上。
一边制作一边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在观看示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共同创作一件作品。
可以是一个装饰品、一个小玩具或者一个场景等。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
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创意和制作过程。
(六)评价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材料运用、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
例如:“这个小组用树叶拼出的小鸟非常生动,很有创意!”
“这个小组在制作过程中很细心,粘贴得非常牢固。”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
七、板书设计
大家都来做
材料:彩纸、树叶、石子、塑料瓶等
特点:颜色丰富、形状各异等
方法:粘贴、串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