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鱼儿游游
一、教材分析
《鱼儿游游》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以鱼儿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鱼儿的形态、色彩和游动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鱼类的热爱之情。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示范,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鱼的外形和特征;掌握用基本形状表现鱼的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鱼的外形和动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鱼的形态。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鱼儿游动的生动姿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示范作品、鱼儿模型。
学生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鱼儿在水中游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鱼儿的游动姿态。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鱼儿是怎么游动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鱼儿游游》。
(二)新授
1. 鱼儿的形态观察
(1)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一系列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儿图片,包括金鱼、鲤鱼、热带鱼、小丑鱼等等。图片中鱼儿有的独自游动,有的成群结队,姿态万千。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这些鱼儿,它们的身体都有哪些形状呢?有的是不是像一个椭圆形,有的又像三角形?再瞧瞧它们的颜色和花纹,是单一的还是多彩的?花纹是条纹状的还是斑点状的?”
(3)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鱼儿身体的形状、颜色和花纹的多样性。
2. 鱼的结构剖析
(1)教师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简单地勾勒出鱼的大致轮廓,然后指着各个部分向学生讲解:“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鱼的结构。这是鱼头,通常比较圆润;这是鱼身,是鱼儿身体的主要部分,有的修长,有的短胖;这是鱼尾,鱼尾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鱼儿游动的速度和方向;还有这些是鱼鳍,它们就像鱼儿的翅膀,帮助鱼儿保持平衡和改变游动的方向。”
(2)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鱼的各个结构,使它们更加醒目。同时,教师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跟着比划,加深对鱼结构的印象。
3. 鱼儿的生活探秘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鱼儿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同学们,鱼儿生活在清澈的水中,那里有碧绿的水草,五颜六色的珊瑚。有的鱼儿喜欢独自在水底静静地游动,寻找食物;有的鱼儿则喜欢成群结队地嬉戏玩耍。当遇到危险时,鱼儿会迅速地游走躲避。”
(2)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情景,然后提问:“想象一下,鱼儿在水中游动时,会碰到什么?它们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4. 优秀作品欣赏
(1)教师展示一些以鱼儿为主题的优秀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充满童趣,有的色彩鲜艳,有的构图巧妙。
(2)在展示每一幅作品时,教师都会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点,如独特的创意、生动的表现、细腻的笔触等。教师说:“同学们,看看这幅作品,小画家把鱼儿的眼睛画得大大的,好像在好奇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再看这幅,鱼儿身上的花纹画得多么精致,色彩搭配得多么漂亮。”
(3)展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教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条鱼,先画出鱼的大致形状,再添加细节,如眼睛、鳞片等。
边画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示范如何表现鱼儿游动的姿态,如弯曲的身体、摆动的尾巴。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发挥想象,画一幅鱼儿在水中游动的画。
可以添加水草、泡泡等背景元素。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
(五)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
(六)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和想法。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他人作品的优点。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板书设计
《鱼儿游游》
形状(圆形、三角形等)
颜色(多彩)
结构(鱼头、鱼身、鱼尾、鱼鳍)
游动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