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新版】初中地理7上第三章 第三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新版】初中地理7上第三章 第三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10 18:18:1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大约在2.5亿年前,云南石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形成了深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岩层露出水面。在持续的抬升和侵蚀过程中,石林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众峰峥嵘、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
1.读图3-3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南石林的地貌景观。
2.“沧海桑田”是我国古人对世事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形象比喻,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这个成语。
地表形态变化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说的是陆地会变成海洋,海洋会变成陆地。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现在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结合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例1
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
地壳隆起抬升成为陆地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是什么原因?
实例2
这里曾经是陆地
由于地面下沉、海平面上升而成为海洋
读图观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海陆变迁?
实验一: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陆地变成海洋呢?(可用材料:水)
通过模拟实验,可总结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人类活动也能造成海陆的变化
实例3
读图观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海陆变迁?
实验二: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海洋变成陆地呢?(可用材料:沙土)
通过模拟实验,可知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
地壳的变动
2
海平面的升降
3
人类的活动
自然原因(主要)
人为原因
你还能举出那些海陆变迁的例子?
朱美拉棕榈岛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是迪拜三大棕榈岛中的小号棕榈岛,岛上建筑主要由别墅、酒店、海景公寓组成,也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人类活动
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这些夹有美丽花纹的光滑卵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雨花台大量堆积着卵石,说明这里过去曾经有河流,以后地壳上升成了如今比长江水面高出很多的雨花台砾石层。
南京雨花台
地壳的变动
南太平洋上的美丽岛国图瓦卢很可能成为首个“沉没”的国家。
该国气象局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
这对图瓦卢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海平面的升降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或预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活动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以上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那么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有哪些呢?
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的争论
为何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如此相似!以前是连一起的吗?
大陆漂移说认为: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作“泛大洋” 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
观看视频,说出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
证据1
大西洋两岸古植物、动物的一致性证明两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
证据2
热带植物只能在温暖的地区生长,这个事实说明北极地区原来的位置不是寒带。
证据3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变化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1
2
3
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大西洋是由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而形成的。
太平洋慢慢缩小了。
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证据
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
根据测量,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人们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煤。
在赤道附近地区发现了古冰川遗迹。
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
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
材料及工具
描图纸1张、地球仪1个、笔1支、剪刀1把。
实践过程
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 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 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
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活动
(23-24八年级下·河南新乡·期末)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我国的青藏高原也曾发现海胆化石的踪迹。下图为海胆和海胆化石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发现海胆化石,这说明( )
A.海胆曾生活在陆地 B.当地曾经是海洋
C.这里即将变成海洋 D.当地以渔业为主
2.青藏高原存在海胆化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升降
C.地球运动 D.人类活动
(23-24八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中图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团队在江西省西北部采获一批古鱼类化石材料,并在其中一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4.38亿年的两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真盔甲鱼类化石。读挖掘的真盔甲鱼类化石及其生态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3.真盔甲鱼是一种已灭绝的“穿”若盔甲的鱼类,曾经生活在远古时期的浅海环境中。此次在江西省发现该化石,除了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外,也说明( )
A.真盔甲鱼可以同时生活在海洋和陆地 B.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C.在远古时期,鱼类也能在陆地上生存 D.真盔甲鱼只在江西省生存过
4.下列现象与材料中的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印度发生洪水,淹没土地 B.日本通过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
C.荷兰人修筑堤坝,防止海水侵蚀土地 D.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图为“不同时期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通过不同时期海陆分布变化的状况可以说明地球表面( )
A.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B.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C.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海洋和陆地不断的运动和变化
6.下列叙述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我国东海海域发现河道的遗迹
B.地球表层自古以来是完整一块
C.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
D.在许多高大的山脉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