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知道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全球气候恶化的相关情况,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意识,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行动。
每年夏天,烟台、威海海边游人如织,许多人赶来避暑。为什么夏季人们常去海边避暑
水
1、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2、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
沙土
海洋
陆地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
陆地
北半球
最热月:7月
最冷月:1月
北半球
最热月:8月
最冷月:2月
结论: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降水较多
深居内陆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A
B
C
D
E
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流影响,降水少。
我的发现:
1月各城市由沿海向内陆气温逐渐降低,7月相反;纬度相同的地方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越往内陆,气温年较差越大。
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受海洋影响明显,升温降温慢,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受海洋影响小或不受海洋影响,升温降温快。
活动
我的分析:
正 午 太 阳 光 线
阳坡
阴坡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地形地势与气候
阴坡
阳坡
A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
B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地势对气温有什么影响?
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①如图5-26,某一山地,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10℃
20℃ - 5000÷1000×6
活动
②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写表格。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纬度位置
地形地势
修建水库
人工造林
人类活动改善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温室气体排放
焚烧秸秆
乱砍乱伐
人类活动破坏气候
2022年,三伏天我国南北异常炎热,多地频频爆出38-39℃乃至40℃以上高温。伴随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暑热,“热死个人”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话,近期媒体接连爆出因得热射病死亡的案例。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由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越来越强,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了。
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判断该地区地处(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情况可能是( )
A.乙地气温总高于甲地
B.冬季甲地高于乙地
C.甲、乙两地气温一直相同
D.夏季甲地高于乙地
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造成山脉两侧降水的差异,“一山有四季”体现了海拔高低导致气温的不同。读某山地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小题。
3.对于甲地和乙地的降水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多于乙,甲为迎风坡
B.甲少于乙,乙为迎风坡
C.甲多于乙,甲为背风坡
D.甲少于乙,乙为背风坡
4.同一时间,当图中M地气温为8℃时,N地的气温为( )
A.-4℃ B.7.4℃ C.9.6℃ D.20℃
5.甲和乙的降水差异,M和N的气温差异,其影响因素均为(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下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城市热岛效应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区气流( )
A.上升 B.下沉
C.静止 D.平移
7.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8.为了净化城市空气,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宜修建绿色生态屏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目前,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下列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优措施是( )
A.推广植树种草 B.降低人口密度
C.禁止车辆出行 D.提高燃煤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