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卖
炭
翁
白居易
1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2.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3.笔诤时政,心在苍生 ,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 ,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
烧炭的过程
白居易(772-846) 字 ,号 ,
代伟大的 诗人。世称“ ”或“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 ,和元稹齐名,世称“ ”。与刘禹锡人称“ ”。主张“ , ”,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妪也能听得懂。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现存诗3000多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元白
乐天
香山居士
唐
现实主义
诗魔
诗王
新乐府运动
刘白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者介绍
1.朗读指导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与一份诗意相通
2.疏通文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使人怜悯。
希望。
天亮。
压。
困倦,疲乏。
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骑马的人。
骑马的人。
二、与一种境况相遇
这首诗发表后,时人评论:
《卖炭翁》“字字品味都是苦”。
卖炭翁“苦”在何处?
你从何处看出其“苦”?
想想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二、与一种境况相遇
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说说老人苦在何处?
请以“我从__________(诗句)读出了卖炭翁的苦,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有手法说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结合诗句内容)。”的句式回答。
这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我从_________(诗句)读出了宫使的人物形象,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有手法说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结合诗句内容)。
二、与一种境况相遇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尝试还原卖炭翁此时的内心情感:
二、与一种境况相遇
宫使啊!你为何要抢走我的炭 ! 这么点绢,你连条活命的路,都不给我啊!
苍天啊!这世道待我如此不公 !我们一家人靠什么活呀!我一个小小老百姓,找谁去评理呀
皇帝啊!你可知百姓疾苦 !一车炭有—干多斤,那是我生存下去的唯一的依靠啊!这可让我以后怎么活啊
资料链接:宫市
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旧唐书张建封传〉〉
三、与一个社会相遇
塑造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目的呢?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卖炭翁的遭遇是个别现象吗?
史书所记,当时这样饱受宫市剥削的大有人在。
其事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
来看看原型——
韩愈的《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上不听。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那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街上的官吏把农夫抓起来,将此事向上禀报,皇帝听到了就下令罢免了这个宦官,又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
为什么作者没有给卖炭翁一个圆满的结局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应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应现实而作。)
这是首反映事实的诗,而悲剧结尾正表现艺术作品的力量。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
本诗通过记叙( )的事,
揭露了( )的罪恶和( )的残暴,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 )和对劳动人民的( )。
概括主旨:
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抢夺
宫市制度
统治阶级
愤懑
深切同情
四、与一份情怀相遇
《观刈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 红线谈(节选)》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惟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
唐朝聂夷中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北宋张俞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唐朝李绅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四、与一份情怀相知
悲悯情怀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
《卖炭翁》中描写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师:《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诗句是——
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师:《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诗句是——
生: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师:《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诗句是—
生:手把文书中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师:《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生: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提
示
背
1.《卖炭翁》中描写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诗句是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诗句是
4.《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诗句是
5.《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手把文书中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必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卖炭翁》。
选做:
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
《卖炭翁》中描写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师:《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诗句是——
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师:《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诗句是——
生: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师:《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诗句是—
生:手把文书中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师:《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生: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隐
字
背
卖炭翁,________。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
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困人饥日已高,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把文书口称敕,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车炭,千余斤,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反应的悲惨社会现实。
2.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学法指导
学法上,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炭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
生:木材经过诸多工序烧制而成。
师:没错,在我国古代,炭的烧制过程十分辛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炭有关的古诗——《卖炭翁》。
(二)与一份诗意相通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请同学们听朗诵,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ɡ)/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línɡ),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生练读课文)
2.读出层次,概括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故事示例:
一个卖炭的老翁,一年到头都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脸色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生自由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内容,讲故事)
师:请同学们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概述卖炭翁的遭遇。
(生交流明确,师引导)
预设 诗歌主要讲了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的故事。
师:这首诗围绕着“炭”叙事,如果主体事件用“失炭”来概括的话,前面还记叙了哪些事?请同学们填空。
( )炭——( )炭——失炭
预设 (烧)炭——(运)炭——失炭。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节奏,读懂大意,读出层次,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特点,感知内容。
(三)与一种境况相遇
这首诗发表后,时人评论:
《卖炭翁》“字字品味都是苦”。
卖炭翁“苦”在何处?
你从何处看出其“苦”?
想想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1.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说说老人苦在何处?
请以“我从__________(诗句)读出了卖炭翁的苦,运用了________手法(有手法说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结合诗句内容)。”的句式回答。
2.这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我从_________(诗句)读出了宫使的人物形象,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有手法说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结合诗句内容)。
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尝试还原卖炭翁此时的内心情感:
宫使啊!你为何要抢走我的炭 ! 这么点绢,你连条活命的路,都不给我啊!
苍天啊!这世道待我如此不公 !我们一家人靠什么活呀!我一个小小老百姓,找谁去评理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描写句”,体会人物形象;品析“对比句”,进一步领悟诗人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理解诗歌的主题。
(四)与一个社会相遇
1.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那什么是“宫市”呢?视频介绍,并思考作者塑造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目的呢?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是首反映事实的诗,而悲剧结尾正表现艺术作品的力量。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
2.概括主旨
本诗通过记叙( )的事,揭露了( )的罪恶和( )的残暴,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 )和对劳动人民的( )。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由品读语言深入到个人情感的领悟,由个人情感延伸到对社会世态的体察,由对社会的感知再回到对诗人情怀的深切体悟,步步紧扣,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五)与一份情怀相遇
1.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
唐朝李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朝聂夷中: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2.当堂背诵
3.作业
必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卖炭翁》。
选做: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1.1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3
1.1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3
《卖炭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卖炭翁》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24课,该单元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文,培养文言语感;大体理解内容,并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之一,这是一首讽喻诗,用叙事的手法写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小故事,描述了老人伐薪烧炭的艰辛,细致地刻画了“心忧炭贱怨天寒”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统治阶级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生动细致,充满诗情。延续了白居易一贯的诗歌风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该诗以人物为题,必然会引发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由此可见“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这首诗歌作品具有细读和超越的广袤教学空间。
2.教学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反应的悲惨社会现实。
②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③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内容。
4.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学生
《卖炭翁》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5、16岁左右的中学生,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描写一位苦难深重的老翁被强行掠炭的故事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如何让他们体验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的情感产生共鸣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灵活安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白居易,学生并不陌生,特别是学习本诗,学生能在逐步感受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抨击黑暗政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情感,接受诗人同情弱者的熏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想象、合作讨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是可以实现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希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古代怎样烧炭吗?(生畅所欲言)
2.烧炭过程艰辛复杂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与炭有关的诗歌——《卖炭翁》。
3.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总结方法,便与学习
此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测预习
1.检测作者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与一份诗意相同(自主学习)
.请同学个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展示
2.播放PPT,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展示读,再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4.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翻译全诗。
5.古诗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个字来概括卖炭翁的遭遇。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四>与一种境况相遇(合作探究)。
1.卖炭翁的苦在哪里?(其间穿插朗读)
示例:我从 诗句中感受到卖炭翁的苦,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 。
宫使得人物形象:
我从 诗句中读到了宫使的人物形象,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 。
2.文中还有多处对比,试找出。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五>与一个社会相遇(主旨探索)
1.视频介绍“宫市”,探究作者的目的以及作者情感。美其名曰“宫市”,实际上是一种?
2.总结概括主旨。
3.农夫故事使学生感受当时的黑暗。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诗歌主旨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六>与一种情怀相知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是白居易的心愿,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心系百姓,忧民忧国的诗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v
v
PAG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