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唱歌 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唱歌 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9 15: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久不唱歌忘记歌》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久不唱歌忘记歌》这首歌曲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久不唱歌忘记歌》是一首贵州布依族民歌,主要流行于贵州修文县一带,也叫《咕噜山歌》。歌曲为五声音阶,徵调式,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歌曲中有许多十六分音符,歌词比较密集,衬词较多,“啊是嘎啦啦子”“尖咕噜”“咕噜噜子”既是歌曲的特色,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因节奏紧密要求吐字发音很快,学生不易唱清。在教学时我从课前练习就将节奏入手,将难点节奏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祖国及五十六个民族的理解与热爱。2.艺术表现:对所学唱的歌曲《久子唱歌忘记歌》完全掌握,并且可以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3.创意实践:跟据歌曲风格特点来进行歌词创编。4.文化理解: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少数民族,了解地理位置,风络特点,生活喜好等方面。
重难点 1.审美感知: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祖国及五十六个民族的理解与热爱。2.艺术表现:对所学唱的歌曲《久子唱歌忘记歌》完全掌握,并且可以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
教学方式与策略 在选定这节课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学生现有的音乐能力基础之上,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法的指导。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1.歌唱师生问好.2.同学们,今天换了一个新的课堂环境,老师从同学们的脸上,表情上看出了一丝丝的紧张,王老师也有点紧张,心里有些忐忑,我们一起放松的聊一聊天。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听音乐,在你的心目中最喜欢的歌手是谁呢 举手来说一说.你能简单的演唱两句吗 老师对回答问题的孩子进行表扬或评价 (接下来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歌手,她的歌曲风格有些不一样,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啊)3.教师播放《忐忑》音乐,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那大家知道歌词是什么意思吗?生:不知道.师:提示:还记得王老师课前说我的心里有点什么 生:紧张、忐忑.师:引出歌曲名称《忐忑》。大家听不懂是因为全曲都运用了衬词,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带来一首龚琳娜老师的作品《咕噜山歌》,听完以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一是你听到了哪些你觉得有趣的衬词,二是这首歌曲听完你的心情如何?老师播放歌曲。生:我听到了(啊是嘎拉拉子)……心情:欢快、愉悦……师:那我们今天就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一起来学习这首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这首歌正是由刚才我们所聆听的《咕噜山歌》改编而来。 教师引出此时的心情,为下面所要播放的音乐《忐忑》做铺垫,让学生能够猜出所播放音乐的名称。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观察班级学生乐感情况。运用《忐忑》做导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什么是衬词,明白衬词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聆听《咕噜山歌》让学生再次对衬词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引申出今天所学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是由这首歌曲演变而来的。 1分钟2分钟2分钟2分钟
学习歌曲1.介绍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首、云南省、四川省,其中贵州省人口最多,约200万人,布依族的服饰主要由青、蓝、白等组成,工艺十分的丰富,让我们一起走进布依族民歌一起来听一听。2.聆听音乐(请同学们先聆听一遍歌曲,听完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歌曲中哪些地方是衬词 )生:括号里的是衬词师:对,衬词在歌曲中没有任何意义,主要起到的是烘托歌曲氛围的作用,我们想要了解歌曲的内容,正词就是歌曲要表达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同学们读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加上衬词,看看大家读的怎么样。3.读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发声练习,这首歌曲,速度稍快,需要借用我们的小腹力量,有弹性地来演唱,全体起立:用哈来唱,跟着老师,老师唱完,同学们唱.5 5 5 5 5 4 3 2 1- 哈 哈 哈 哈 哈哈 哈哈 哈- 师:同学们发声的位置非常准确.4.现在老师需要同学们带着这种气息发力点,跟老师一起随着伴奏来朗读歌词(播放音乐)老师一句,同学一句,准备开始:…师生接读歌词。(1)播放伴奏,老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读歌词(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2)接下来我们要升级难度了,同学们敢不敢和老师一起挑战一下 敢.老师来读正词,同学们来读衬词.师评价: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3)老师想再次检验一下同们的反应能力.我们来交换一下,老师读衬词,你们读正词.这么绕的歌词,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小声的跟着琴声唱一遍,在刚才的学唱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么我们跟着琴来一遍。(老师逐句教唱)5.教师逐句教唱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挥拍慢速唱第一乐句旋律,注意连续十六分节奏要唱得均匀,前八后十六节奏和前十六后八节奏要唱得准确。节奏练习(拿出节奏卡片跟着老师播放的节奏进行跟读)十六分音符 ×××× 淅沥沥沥 哗啦啦啦前八后十六 × ×× 女 神和前十六后八 ×× × 女汉 子 6.请同学们挥拍慢速唱第二乐句旋律,注意后两小节与第一乐句后两小节的不同。7.歌曲感情处理:(1)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觉得你们的声音再轻松快乐点就更好了,随老师的琴声再来一遍。(2)跟着老师的伴奏再来唱一遍吧。小组唱,男女生唱。 让学生们对布依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完整聆听让学生分辨哪里是衬词。 再次给学生强调衬词在歌曲中主要起到一个烘托歌曲氛围的作用。在发声练习时就强调清楚这首歌曲在歌唱时需要用怎么样的气息去演唱。然后带着这种气息去进行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在歌曲中解决问题。带着节奏读歌词,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跟着非常带有节奏感的伴奏朗读,并加上身体的律动更有效的带动了课堂的气氛,也让学生不会在音乐课堂上太拘谨放不开。及时表扬学生,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状态。强调这首歌中的重点节奏,也是难点突破,带着学生一起解决难点节奏的歌唱。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同头换尾。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5分钟 6分钟 2分钟 6分钟 1分钟 2分钟
三、师生一起来做情感处理。在课前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歌曲是布依族民歌,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阳、安顺部分地区,那里的人们啊,说话的声音0比较靠前,例如shi说成si,zhe说成ze,没有翘舌音,大多为平舌音,为了让歌曲更具有民族的特色和味道,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这几个字改一改读音,再加入到歌词中演唱(是改成si,这改成ze,歌改成guo,河改成huo)教师先代入歌词翻唱一遍,然后学生再进行模仿。 运用云贵川等地人民方言的特色给孩子们总结出特点,让学生轻松的学会带入方言去演唱。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5分钟
四、歌词创编歌曲中演唱的都是布依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们日常学习中生活中,肯定也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你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式创编歌词并演唱给大家听呢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老师给同学们做个提示,例如:久不看书忘记字或者就不提笔忘记字;久不弹琴忘记谱或者就不弹琴忘记音等等,请同学们发挥自己聪明伶俐的小脑袋来一起想一想为我们的歌曲来创编一首新的歌词)学生展示想法师:老师呢,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词创编,我们一起来随着伴奏唱一唱吧。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感受了布依族民歌的魅力,我们国家的民歌资源十分丰富,民歌艺术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价的艺术瑰宝,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热爱民族,传承民族文化。 让学生能够通过歌词创编,更扎实的掌握歌曲演唱。 5分钟 2分钟
板书设计 《久不唱歌忘记歌》 正词 表述歌词的主要意义。衬词 不代表任何意义,主要起着烘托歌曲氛围的作用。重点节奏练习 十六分音符 ×××× 淅沥沥沥 哗啦啦啦前八后十六 × ×× 女 神和前十六后八 ×× × 女汉 子
教学特色与反思 优点: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多次聆听感受,并在音乐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感受歌曲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尤其用遮盖衬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和分段指导唱歌技巧,效果非常显著。这首歌结构短小、衬词多、段落多、速度稍快,最难唱的是衬词部分。因为衬词在这首歌曲节拍的弱拍位置,如果单独拿出来指导读歌词或接龙演唱等,都会很别扭,既打破了音乐感受的惯性,也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容易将简单复杂化。因此,连贯性学习是在教唱这首歌曲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学生多次聆听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学唱的困难,再由教师将问题融入在三段歌词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反复练唱、自省自悟中,结合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和总结反思,潜移默化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在这节课中,薛老师在教唱环节引导学生体验了布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在课堂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布依族山歌即兴演唱的特点和背后隐藏的人生哲理,并借这首歌曲指导学生体验了布依族唱山歌的演唱形式。缺点:在教授过程中如果能再拓展一些民歌的素材进去,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更加感兴趣,这样可能今后再接触少数民族音乐时学生们的兴趣或更加浓厚。整改:在上这节课时,我深深的思考过,这节课到底要教会孩子们什么,仅仅唱会这首歌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从“知识习得”走向“素养生成”。通过不同民歌进行复习导入,带领学生回顾了解了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让孩子们学会包容理解不同民族的民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