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9 20: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这表明( )
A.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失去了抵抗能力
D.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十三条正式设立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在中国境内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A.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B.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C.领海主权遭到破坏 D.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大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交部部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4.珍宝被洗劫一空,为掩人耳目,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犯下如此罪行的侵略者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美军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6.“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诗中描述的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7.某同学回家给弟弟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其中讲的不准确的一项是( )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B.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太平军取得了北伐和西征的胜利
D.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9.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大败洋枪队
③定都天京
④金田起义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10.“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闭关锁国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特征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戊戌变法的目的
11.有人评价洋务运动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是企图重新建立“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对这些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C.洋务运动最终让中国富强起来
D.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失败
12.胡刚同学的一位祖先曾在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内学习。在这里,学员们兼学医学、外语、天文、西洋史和万国公法等。这所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局
13.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彻底将列强从中国市场排挤出去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14.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其客观上起到的进步作用是(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5.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李自成起义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895年的那场大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清政府内部矛盾的消除
C.甲午战败刺激了民族觉醒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17.元朝时,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是( )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18.军机大臣的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由此可知,军机处设置的目的是( )
A.禁锢人民思想 B.加强专制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精简中央机构
19.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徐骏因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人告发,说他思念前朝,诋毁当朝,清廷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并将其诗文稿“尽行烧毁”。这一现象表明( )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 B.君臣之间矛盾尖锐
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D.文化思想遭到限制
20.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据近代学者推算,这一时期全国禁毁图书达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十五万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清朝( )
A.倡导尊孔读经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社会风气开放 D.排斥我国古代文献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条约”的名称,及其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
(3)与材料二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在材料二这次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洪秀全 图2:《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称为什么?太平天国想通过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怎样的理想社会?
(2)材料二中,孙中山是否谈及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请说明理由。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达到了封建制度的顶峰。虽然清朝的文字狱等政策贻害无穷,但是清朝并非毫无优点,这个朝代对边疆的控制,比如西藏、新疆等地要远超前代。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控制,与明朝相比也有着巨大进步。
——摘自《清朝对西藏的统治相比于明朝有极大的进步》
材料三: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文人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1)材料一中的“开台圣王”是谁?他打败了哪个国家的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2)材料二中“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控制,与明朝相比也有着巨大进步”。举例说明清朝如何管理西藏的?(两点即可)清朝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新疆的?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机构?这是哪位皇帝设立的?
(4)材料四中的文人招来杀身之祸与清朝的哪一政策有关?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采取什么措施?谈谈思想专制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A项正确;《辛丑条约》使中国已经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英国打开这个市场的目的,未涉及中国自然经济,排除C项;《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第十三条正式设立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在中国境内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可知,外国在中国犯法,将交由外国领事馆依据本国的法律予以审判、定罪,这为侵略者包庇其侵略行为提供了方便,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正确;题干没有领土、关税、领海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商业关系的推广”,可知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与题干内容“商业关系的推广”不符,排除A项;割占中国领土,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题干内容“商业关系的推广”不符,排除C项;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珍宝被洗劫一空,为掩人耳目,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1856年,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财宝并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项正确;日本未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A项;英国割占了九龙司的一区,面积较小,排除C项;法国未割占领土,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借来上帝结联盟”、“北京苦恼对南京”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因此诗中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项正确;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排除A项;永安封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排除B项;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北伐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近代浙江慈溪”“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结合所学可知,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在19世纪60—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义和团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天津和北京,排除C项;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地点在北京,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60年,大败洋枪队。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④③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以求抵御外侮、镇压太平天国等国内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B项正确;闭关锁国不学习西方,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戊戌变法是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此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项符合题意,选C项;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全面破产,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内学习”并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奕訢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A项正确,万木草堂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排除C项;福州船政局是近代军事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结合所学知识,轮船招商局收购外资轮船公司,节省了国人的航运费,而且减少了航运费用的外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彻底将列强从中国市场排挤出去”中“彻底”太绝对,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没有奠定民族工业的基础,只是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不符合历史史实,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统治的瓦解,排除A项;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手段,不是作用,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英勇抗敌反映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③④属于抗击侵略,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友好交往,①不正确,排除A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有②的,排除B项。故选D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895年的那场大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可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这说明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于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沉痛的失败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开始了戊戌变法,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民族觉醒,未涉及清政府内部矛盾的消除,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杂剧是综合性很强的传统艺术形式,它把歌舞、动作、念白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诗、词和小说属于文学体裁,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一切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项正确;军机大臣的设立属于政治方面,与思想无关,排除A项;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没有处理政务的权利,不能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军机大臣是增设了新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徐骏曾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人告发,清廷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句和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文化思想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清朝统治不得人心,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矛盾,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这一时期全国禁毁图书达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十五万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项正确;尊孔读经是清代皇帝所提倡的教育青年子弟的风俗,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社会风气开放与题干信息相悖,排除C项;排斥我国古代文献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1)名称: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2)中国的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和纺织工业用品等。
(3)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一“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这项条约”的名称是《南京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2)变化:根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归纳出中国的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原因:根据“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可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和纺织工业用品等。
(3)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
理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两个强盗”:英国、法国;
“果园的主人”:中国。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国家:沙俄。
解析:(1)战争和理由: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近代的最初一步”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理由从鸦片战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分析,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两个强盗”和“果园的主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是指英国、法国;“果园的主人”指中国。
(3)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3.答案:(1)名称:“太平军”。理想社会: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判断:没有。理由:孙中山主要谈及的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解析:(1)名称:根据课本知识,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称为“太平军”。理想社会:根据课本知识,太平天国想通过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判断:根据材料二“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可知,孙中山没有谈及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理由:根据材料二“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和所学可知,孙中山主要谈及的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4.答案:(1)“开台圣王”:郑成功。殖民者:荷兰。
(2)举例: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或金瓶掣签制度。机构:伊犁将军。
(3)机构:军机处。皇帝:雍正帝。
(4)政策:文字狱。措施:八股取士。影响:禁锢了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解析:(1)“开台圣王”:根据材料信息“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开台圣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被尊称为“开台圣王”。
殖民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2)举例:注意题干设问要求“清朝如何管理西藏的”,切勿超出时间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后确定金瓶掣签制度。机构:根据材料设问信息“清朝设置……机构管理新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机构:根据材料信息“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是军机处。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4)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清朝实行的文字狱。
措施:注意设问信息“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采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狱禁锢了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