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产生过程,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表示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些数列:(大屏幕显示课本41页的四个例子)
(1)0 5 10 15 20 …
(2)-8 -6 -4 -2 0 …
(3)3 3 3 3 3 3 …
(4)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得到结论,教师指名回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师: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
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二、设置问题,形成概念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师:等差数列的概念中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第二项、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同一个常数
教师进一步强调。
师: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数学语言: 或 ≥1)
(学生通过讨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随机指定两名学生回答。)
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如同我们在前一节看到的,能否确定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对研究这个数列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师生一起探讨)
师:若一个无穷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为d,怎样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归纳)
即:
即:
即:
……
至此,让学生自己猜想通项公式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归纳、猜想在得出新结论中的作用。
生:
师:此处由归纳得出的公式只是一个猜想,严格的证明需要用数学归纳法的知识,在这里,我们暂且先承认它,我们能否再探索一下其他的推导方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探索另外的推导方法)
叠加法:{}是等差数列,所以:
… …
两边分别相加得: 所以:
由以上关系还可得: 即:
则:=
即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
四、通项公式的应用:
观察通项公式并提出问题:
师:要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只需要求谁?
生:和
师:通项公式中有几个未知量?
生:、、、
师:要求其中的一个,需要知道其余的几个?
生:3个。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求解(屏幕显示):
等差数列{}中,
(1)已知: 求
(2)已知: 求
(3)已知: 求
(4)已知: 求
(题目比较简单,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学生深刻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而打好基础。)
例题讲解: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解:由 得:
2、是不是等差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由 得
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
成立
解得:即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3、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km(不含4km)计费为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师:此题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可抽象为那种数学模型?
生:可以抽象为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
师:模型中提供的已知量有哪些?
生:4km处的车费记为: 公差
师:要求量是谁?
生:当出租车行至目的地即14km处时,n=11 求
所以:
课堂检测反馈:
1、求等差数列10、8、6… 的第20项。
2、-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5、-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
不是,说明理由。
3、等差数列{}中,已知: 求和
4、等差数列{}中,已知: 求
5、等差数列{}中,已知: 求、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师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 或 ≥1)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
六、布置作业:
课本40页1-4题
七、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或 ≥1)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