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2023一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25届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说明:重,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分。
2.考试时间:5分钟。
3,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摸〔涂)在答题卡上。
第卷(选择题,共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入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
人的房屋宽敞期亮,蓦葬随葬席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
很少或,几乎没有。列考古遗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云南元谋人考古遗址
B.陕西临潼姜寨考古遗址
C.河南洛阳一更头考古遗址
D,山西襄汾陶寺考古遗址
2.先秦诸子百家在西周“敬天”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敬”观念。
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法家主张“尊君敬法”,道家认为“万物将自化”。
据此可知诸子百家
A.适应兼并战争的现实需要
B.重塑紧跟时代的道德规范
C,主动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
D.建构内核致的哲学体系
3.邻衍先后游历魏、赵、燕等国,宣传其思想,“适梁,离王郊迎,执宾主之
礼。适赵,平原君铡行撇席。如燕,酪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表明
A。图君认同敬天保民的思想
B.天人感应成为主流观念
C.五行学说蕴含变革合理性
D.社会转型呼唤集权体制
4.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很多桊律的记载,其中有记载:“有事请也,必以书,
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蟹
者以律论之。”这反映了秦朝
A.开辟文书治阔先河
B.严刑酷法巩固统治
C.规范行政管理制度
D.发展完善官僚政治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西汉名臣桑弘羊是洛阳海人之子,因心算能力,十三岁被破格任命为恃中。
东汉大臣刘祐因“举卷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还河东太守”。汉代
官吏选任中韵“破格”现象
A.塔现了选官的灵活实用
B.拓宽官吏的挂进途径
C,强化了选宫的班缘倾向
).提高了地方的治理效能
6.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格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废退面
不去”。但到东汉未年,拒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中解职,或者当
朝做诺却保特一种对政事的疏离,这些都会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这一变化
反映出当时
A,清议超到激浊扬清作拥
B.主流价值期念受弼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D.社会骥论影响士地位
7、北巍孝文帝在位期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他主张削繁复之律令,除
严酷之立法,或从箭从宽,或“恕死从流”,高得“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曾
下诏限制拷掠(拷打),案件处理要“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賽(牢狱)”。
其上述举措
A.表明了儒学持续向萃层渗透B.表明了礼、法开始走问结舍
C,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D。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镩源卿
8.魏晋时期,受南亚犍陀罗佛教僧服与中国道服颜色双重影响,魏恶蓓酸为
赤,后因戒律约束又由赤改黑,北魏出现以黑、青等色区别僧人身份的做法。
北齐与北周服色因皇权影响分别改易为赤、黄。魏晋南北朝僧服颜色变深刻
反映出
A,三教并行政策盛行
B.佛教向本士化发展
C.民信御的多元化
D.中印文化交流频繁
9.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
皇帝。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或了“事无大小,皆器闻奏”的面,
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钱画家,还得到了武测天应允。这…变秋以说
硼
A,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想难
B.监察制度日趋完普
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意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郑州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25届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2
4
5
6
7
8
答案
D
C
C
C
A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B
C
D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0分)
(1)李斯、柳宗元的封建论主要反对“封建”,支持郡县制。(1分)
顾炎武、袁枚的封建论主要肯定“封建”的积极作用。(1分)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暴露分封制的弊端。秦朝,李
斯吸取这一教训,力主推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1分)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断。但柳宗元认为并非郡县制导致
这一局面,主张继续施行郡县制。(1分)
李、柳二者都站在顺应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立场上,肯定支
持郡县制。(1分)
明末清初,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朝政腐败。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导致这一局
面,主张借鉴两种制度。(1分)
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袁枚认为分封制下宽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先
秦思想的活跃局面,所以主张实行分封制。(1分)
顾、袁二者都不满于郡县制带来的过分集权,肯定分封制。(1分)
以上先哲的封建论因时而异,思考时代,价值多元。(2分)
18.(13分)
(1)类别:文化类;经济类:军事类:宗教类;音乐类。(任答其中3点3分)
(2)特点:交流具有双向性:持续时间长:交流频繁:日本主动交流:唐朝
传入日本方物种类更多:唐朝传入日本方物以文化类为主;日本传入中国以经
济类为主。(1点1分,任答其中3点4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原因:唐朝对东亚地区强大影响力:唐政府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唐政府
与日本处于和平交往状态:日本借助方物交流向唐朝学习(1点1分,任答3
点3分)
(3)影响:扩大了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推动了日本社会的革新与
进步:促进了中日和平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内涵(为唐朝注入了新鲜的日本
文化)。(1点1分,任答3点3分)
19.(17分)
(1)特点: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官营与民营并存:品种丰富(品种繁
多):制茶工艺精湛,品质上乘;种植面积广规模大产量多。(任3点,6分)
原因: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
制度的实行: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成本的降低。(任2点,4分)
(2)原因:商人对饮茶功效的宣传:复辟王权对咖啡文化的打压:王公贵族
的示范效应:世界市场的发展:东印度公司的推动:政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
(任4点,7分)
20.(12分)
观点:二战前,欧洲经济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论证:首先,在15世纪以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成为了欧洲的经济中心。然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兴起,欧
洲经济中心开始逐渐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地中海沿岸对东
西方贸易的垄断,使得大西洋沿岸国家能够更直接地与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
贸易往来。同时,早期殖民扩张使得大西洋沿岸国家获取了大量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18世纪至19世纪,欧
洲主要国家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使得大西洋沿岸地区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的
中心: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工业化生产,通过殖民扩张和
国际贸易,控制了世界市场的原料和商品流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
步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二战前,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以
及工业革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地理
分布,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