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
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6-1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文与古人作的“宴序”情感、章法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过程与方法:诵读、积累、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操。
【重点难点预测】:
正确理解作者所流露出的“浮生若梦” “及时行乐”思想的积极意义。
【知识链接】
1.作者常识(请把你的积累写在下面)
2.写作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年前后,作者33岁。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此时作者“酒隐于安陆”,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
【学习过程】
一、 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温馨提示:大声诵读课文,理解大意,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
⑴正音
①从弟( )②琼筵( )③羽觞( )④秉烛( )⑤金谷酒数( )
⑵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
⑶古今异义
①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②为欢几何 古义 今义
③群季俊秀 古义 今义
⑷词类活用
古人秉烛夜游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⑸特殊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阳春召我以烟景
开琼筵而坐花
⑹积累实词并写出译文(实词的意思写在括号内,翻译写在句下空白处)
夫(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 )烛夜游,良( )有以也。况阳春( )召我以烟景( ),大块( )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 )天伦之乐事。群季( )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幽( )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 )以坐花( ),飞羽觞( )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 )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二、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级)
1、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在行文中,哪句话呼应了题目中相关的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
明确: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体裁(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追问: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我们学过哪些序?都是哪种序?
“序”和本单元中的传、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箴一样,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
2、概括文中交待的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温馨提示:先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再适当分析)
明确:一是有感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所有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 二是春天美景的召唤,大自然繁复斑斓的形态和色彩的吸引。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3、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一情感基调,作者写了哪些事?
明确: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作诗,罚酒。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一层?
“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4、有人曾评价“阳春召我以烟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假我以文章”句,“看似平奇,实则奇奇”,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赏析其精妙之处。(从词汇使用、修辞的角度考虑)
明确:同意,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了袅袅的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了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平淡的语言将满心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同样的写春日的宴游,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清幽低沉,你认为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何在?(个人性格、经历、时代精神等角度)
明确:二者反映的情感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当时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而且他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所以他在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感悟到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必然“终期于尽”。因此才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慨。
而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那是封建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到鼎盛的时期,国力最强,民族自信最强,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又是一个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而且,他写此文时才33岁,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认为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召唤(引导同学们用原文回答)和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以,王的《兰》虽清幽却低沉,李的《春》则是高亢与明朗相随左右。
四、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检测
1、当堂背诵诗歌。
2、完成课本P110第三题。
六、课后反思
1 同学们,这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
2 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懂或者没有学懂?是什么原因?
3 还希望老师做到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