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唱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唱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9 21: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顽皮的杜鹃
——小学三年级第3课教学设计
1、 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 “以音乐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紧抓“顽皮的杜鹃”的音乐形象,从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出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演唱实践中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持久兴趣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强调了音乐实践”的指导思想,鼓励孩子们进行表演唱。
(二)理论依据
本课的理论依据是:
《音乐课程标准》中“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场景。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调性为F自然大调。
歌曲是由带弱起的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每乐句都有两个乐节,且每乐节的结尾都有“sol mi”的音调模拟杜鹃的欢快的叫声并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活逼真。第一乐句由两个相同乐节构成,在“do mi sol”上进行的明亮音调仿佛将人们带入了美丽的森林。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为重复乐句。这些特点将作为学习歌曲的突破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针对我校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进行设计。本班共40人,男生18人,女生22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我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音乐基础课,所以学生在演唱能力、律动感受、识谱能力等三个方面有较好表现。这些都是上好本堂课的有利资源,但也不乏有基础差、律动表现欠佳的同学。
1.歌曲演唱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歌曲的能力。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能基本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且基本不会出现喊唱的现象,仍欠缺精准且不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因此,本课中以感受音乐形象为基础来设计故事情境,聚焦音乐要素,结合观看动态旋律线让学生能更准确演唱歌曲。
2.律动表现方面
本班学生对于准确的判断乐曲的速度以及强弱规律的具备一定能力。他们喜欢律动,乐于模仿,但仍缺乏一定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所以在本课中,我让学生以在想象为基础上进行模仿表现,再尝试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与参与活动的热情。
3.识谱能力方面
本班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识读C大调的乐谱,三年级开始涉及移动do乐谱的识读,基本具备了识读片段首调乐谱的能力。本课《顽皮的杜鹃》为F自然大调,且由三个四小节的乐句重复构成,所以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本节课的识谱内容,以达到自学歌曲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情境创设、聆听感受、启发想象、体态动作、合作实践
教学手段:紧紧围绕“顽皮的杜鹃”的音乐形象进行乐谱的识读以及学唱,最后结合律动模仿、想象创造,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这一主题组织实施,将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活动中。
(四)技术准备
1.网络下载“杜鹃”的音效。
2.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
3.用Sibelius制作乐谱以及音频。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学习音乐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演唱基本没有喊唱现象,但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声音,乐谱识读能力不够。
预测问题1:识读一间乐谱困难。
对策:将乐谱拆分识读,并结合故事情境寻找乐曲中重复的规律,在听觉强化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的逐步识读完成乐谱。
预测问题2:连贯的唱法和跳音的唱法区别不开。
对策:聆听感受、想象“杜鹃”展翅与飞行的状态、结合律动表演,对唱法进行区分。
预测问题3:弱起节拍的强弱规律把握不当。
对策:引导学生先在“杜鹃”飞行的情境中进行正拍试唱,并回忆四四拍的强弱律动;再把起飞前的“轻轻展翅”的动作比作弱起, 学生结合想象进行弱起的学习与试唱。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演唱《顽皮的杜鹃》这首乐曲,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乐于参与演唱与律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听杜鹃的叫声了解“杜鹃”;结合“杜鹃”顽皮的形象解决重难点,边模唱、边画旋律线逐步识谱学习歌曲;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及律动表现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并模仿小杜鹃进行表演 ;
 2.演唱《顽皮的杜鹃》时能准确的表现“跳音记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顽皮的杜鹃》的演唱与律动。
教学难点:跳音记号与弱起节拍的准确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环节目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迅速了解课题内容以及音乐形象,知道“布谷鸟”就是“杜鹃”的一种。
教师导语: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介绍森林里的一位动物朋友。你们听听是谁?
1.“猜杜鹃”情景激趣。
(1) 教师展示森林背景的ppt,并播放布谷鸟的叫声。
(2) 学生回答布谷鸟。
2. “说杜鹃”揭示主题。
(1) 教师出示“杜鹃”图片,并介绍布谷鸟因叫声而得名,其实就是“杜鹃”的一种。
(2) 学生观看。
【环节说明】在导入环节中,播放“杜鹃”叫声可以立刻抓住学生注意力,并迅速了解课题。本环节旨在营造故事情境,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二)“找杜鹃”——感受音乐,结合音乐形象识谱学唱
【环节目标】1.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在音乐情境中采用边模唱、边画旋律线的方式,结合识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并逐步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2.能够判断乐句之间“相同”、“不同”、“相似”的关系。(《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三年级期末及以上各年级音乐结构分析与表现能力的要求)
1.整体聆听,感知“杜鹃”的音乐形象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并想象画面,判断音乐情绪与速度,并提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的问题。
(2)学生说出音乐情绪与速度(情绪为欢快活泼,快速。),并形容联想杜鹃的性格。
(3)教师提问:“你可以为歌曲起个名字嘛?”。
(4)学生回答“可爱的杜鹃”、“活泼的杜鹃”等。)
教师衔接语:“说的都很好,除了你们说的特点,它还是个顽皮的杜鹃。为什么?我们一起来找找它的飞行路线”。
2.结合“杜鹃”顽皮形象学习乐谱。
模唱杜鹃飞行的路线
(1) 教师分别依次播放三条骨干旋律,并提出“根据音高旋律线,用la模唱出她的飞行路线,找到杜鹃”的要求。
(2) 学生聆听并用la模唱。
(3) 教师引导学生边画旋律线、边体会音的高低。
教师小结:“杜鹃真顽皮!一会往高飞,一会往低飞,每次飞行的路线都不一样”。
试唱杜鹃飞行的路线
(1) 教师依次出示三条骨干旋律线的乐谱。提出以几线为do的问题,并提出识读“杜鹃”飞行路线的要求。
(2)学生发现以一间为do,并依次进行识谱。
(3)教师提问节拍号以及强弱规律,并要求学生随音频用正确的节奏与音高唱谱。
(4)学生复习四四拍中强、弱、次强、弱的律动,跟随音频中的音高与节拍提示进行唱谱。
加入杜鹃叫声
教师衔接语: 你们真厉害!找到了杜鹃的飞行路线我们就能听见杜鹃清脆的叫声了。那请你们在每一句的结尾都加入杜鹃的叫声吧。
(1) 教师出示以“杜鹃”图片提示演唱,并以第一句为例加入正确的节奏与音高 “布谷”的叫声进行范唱。(要求一拍唱一个字)
(2)学生再次试唱乐谱并在结尾加入“布谷”的叫声。
解决弱起与跳音的重难点
(1)教师提问:“有谁可以模仿可爱的杜鹃起飞时的样子”?
(2)学生用动作模仿。
(3)教师总结鸟儿在飞之前需要振振翅膀,所以在飞行的旋律前做了一些变化。提问学生是否认识。
(4)学生发现弱起节拍并发现跳音记号
(5)教师出示节拍的强弱规律提示跳音唱法,并带领学生试唱。
(6)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依次试唱三条带弱起的旋律。
尝试听出乐曲结构并完整试唱乐谱
教师衔接语:“虽然刚才飞行的路线都被大家发现了,可是杜鹃非常的顽皮喜欢玩捉迷藏。接下来它飞来一个更复杂的路线。一共六条路线。不过就是由刚才的三条路线构成的。你能听出来吗?”
(1) 教师出示三条不同颜色提示的旋律线的ppt,并完整演唱歌曲乐谱。
(2) 学生听完用颜色用填空,并发现重复的规律。
(3) 教师提出根据颜色提示完整演唱旋律的要求。
(4) 学生根据旋律线、首音以及颜色提示完场试唱完整旋律。
(5) 教师出示完整乐谱。
(6) 学生观看乐谱再次进行完整识谱。
【环节说明】结合杜鹃“顽皮”的形象,设计杜鹃爱玩“捉迷藏”游戏的故事情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紧贴“杜鹃”飞行的形象与动作,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同时逐步识谱学唱并将乐曲重难点进行轻松解决。再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寻找相同乐句,在听觉体验中明确了音乐结构,又完成歌曲的学唱。
(三)“唱杜鹃”——结合歌词意境,完整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歌词,让学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结合音乐形象唱好连音与跳音,并通过歌曲意境让学生理解“一字多音”。
1. 加入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歌词并播放完整音乐,提出“请观察歌曲描写了什么故事?”的问题。
(2)学生边聆听、边看歌词,回答出歌曲内容。(例如:一个小朋友听见杜鹃的叫声便去寻找,可杜鹃特别调皮,一会飞到草丛一会飞到小河边等····)
(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提问“歌曲中唯一一处连线的地方在哪?”
(4) 学生回答在“远”字。
(5)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远”来理解一字多音,带领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2.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提示学生“杜鹃”的顽皮活泼的性格以及连音与跳音的唱法。(在表现杜鹃飞行的旋律声音要连贯,而表现杜鹃叫声的跳音,声音要有短促有弹性。
(2)学生用活泼的情绪将连音与跳音进行区别演唱。
(3)教师提出一组表现分组唱的要求。(一组用连贯的声音表现杜鹃飞行的;另一组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杜鹃清脆的叫声。)
(4)学生分组进行演唱。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总结优点不足。
(6)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决。
【环节说明】引导学生观看歌词“讲故事”来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看乐谱的良好习惯。结合歌词意境解决“一字多音”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杜鹃”的“自由的飞行”与“清脆的叫声”,让学生区别“连音”与“跳音”的唱法。 在自评与互评中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演杜鹃”——进入律动,完整演绎歌曲
【环节目标】通过加入律动强化歌曲并更好的感受形象,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自信心。
1.结合“杜鹃”的飞行的动作完成表演唱
(1)教师结合杜鹃飞行动作提示学生演唱的要领,并要求学生模仿。
例如:弱起——轻拍翅膀;
乐句——以两拍为单位左右轻轻摇摆提示乐句连贯;
跳音——头部左右轻点提示跳音有弹性。
(2)学生跟随老师模仿律动。
2.学生自己加入动作完成表演唱
(1)教师结合杜鹃飞行动作提示学生演唱的要领,并要求学生模仿。
(2)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唱。
教师小结:“你们跳的真好,男同学就像一只帅气的杜鹃,女同学就像一只优雅的杜鹃。”
【环节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模仿杜鹃飞行的动作,提示学生“弱起”以及杜鹃飞行时的“连音”与“跳音”的唱法,从而巩固歌曲的演唱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自主创编进行律动表演。
(五)课堂总结,归纳与延伸
【环节目标】检测学生对歌曲名称的记忆,归纳教学重难点,强化歌曲记忆并启发学生思考音乐要素的处理对于歌曲的作用。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题的名称。
(2) 学生回忆《顽皮的杜鹃》。
(3) 教师提问歌曲用什么记号来表现杜鹃清脆的叫声?又是用什么来表现杜鹃起飞的动作的?。
(4) 学生回答:“跳音记号”、“弱起”。
教师总结:“这首来自奥地利的儿歌《顽皮的杜鹃》利用旋律的起伏以及音乐符号使得杜鹃的顽皮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了。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跟伴奏演唱并律动,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5)师生共同演唱与律动。
【环节说明】本环节以师生问答方式对歌曲的基本信息进行归纳,根据《顽皮的杜鹃》的创作特征对课堂学习目标进行升华,最后提示学生关注音乐各要素的对构建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并再次强化歌曲。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1.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学习中的大胆尝试和体验,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评价量规
项目 评价要点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教学效果评价 想像音乐形象合理
有感情且完整演唱歌
参与音乐律动节奏准确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教学环节与音乐形象的紧密贴合
在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后,通过想象“杜鹃”的性格,归纳影响音乐形象的各音乐要素;抓住歌曲的旋律特征与学习的重难点,结合“杜鹃”顽皮的形象将学唱步骤进行拆分,并设计了“爱捉迷藏的杜鹃”形象。在想象“杜鹃”顽皮的性格、飞行动作以及与“杜鹃”“捉迷藏”的过程中,逐步从模唱骨干旋律,到解决“弱起”与“跳音”,最后到听唱、试唱完整乐谱。通过“联想情境”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而学生模仿“杜鹃”演唱与律动的过程中,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通过动作提示学生歌曲中的演唱的重难点。从“引导学生学习”转变成为“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环节与音乐形象紧密贴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同时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步识谱环节,利用打谱软件将乐谱做剪辑。结合“杜鹃”不同的“飞行”的方向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并出示歌曲骨干旋律的动态旋律线。对各旋律的形态、走向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帮助孩子感受旋律高低。同时,加入的速度和音高提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准以及节奏感。在完整识谱环节,通过颜色的标记与旋律线的提示,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歌曲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完整乐谱的效率。
(三)律动表演与即兴编创,启发学生关注音乐
本节课的律动环节中,教师将“杜鹃”的形象及特征与重难点结合设计律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又启发了学生思考。而让学生即兴律动。 环节中,“律动表演”被作为是“感受音乐”的重要反馈。通过律动表演,学生可以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最终的即兴创编律动环节则是将“生活转化为音乐”,行成了双向有机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也提示学生关注音乐的美也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